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讀者回響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10-15

瀏覽數 9,050+

讀者回響
 

本文出自 1990 / 11月號雜誌 王永慶縱橫金三角

方勵之的心願能了嗎?

方勵之先生能到台灣辦大學?而且是辦一所「獨立、自由」的大學?我想不通,甚至覺得哭笑不得呀!

許多關心台灣大學生態的人心中都應該非常地瞭然此一事實:台灣根本連一所「獨立、自由」的大學都沒有。不論是課程方面(如近日的「國思」),或是「(國民)黨(救國)團」在校園中的運作、「軍訓教官」等,對於以「思想自由」、「學術獨立」為基本理念的大學來說,都是亟待努力解決的問題。

台灣有錢是沒錯,但是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用錢就買到的。

「民主」是如此,「獨立、自由的大學」也是如此。

方勵之先生想到台灣辦大學,我們熱誠歡迎。至於能不能辦一所「獨立、自由」的大學,對於身為台灣的大學生的我來說,則是相當懷疑。

台北 張百達

呈現真實生命

從上期「遠見」上得知將有一個「尋找台灣生命力」的電視節目出現,對於這一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我一直有一種矛盾情結;一開始看到「生命力」三個字時,我也是抱著懷疑的心情,因此更加期待能從電視上找到一些答案。

但是過去看電視的經驗告訴我,電視是一種最保守、尺度最緊的媒體,到底能表現什麼樣的現實?又說得出什麼真話?希望「遠見」此舉有助於打破長久以來的禁忌,反應各階層小老百姓的心聲,因為真正的生命力往往是原始、奔放、大膽的,美化、整理過的東西,常是最不感動人的東西。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高雄 趙一鳴

花蓮活在我心中

我是一個花蓮人,可是高中以後就北上求學,畢業之後順理成章留在台北找工作,不久後結婚、生子,幾乎忘了我是花蓮人。

最近聽同事說「天下」和「遠見」前後到花蓮採訪,我先是好奇,那個平淡無奇的故鄉那麼值得報導嗎?等到找來「遠見」仔細一讀,再加上和燈紅酒綠、人車喧嘩的台北相比,讓我憶起小時候走路上學時小路邊的一景一物,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花蓮又在我心中鮮活起來。

對貴刊而言,花蓮也許是人間淨土!對出身花蓮的年輕一代,卻是不敢歸去,也不能歸去的矛盾泉源。下次報導花蓮時,希望能找出些積極建議,如何讓年輕人在那裡安身立命。

台北 杜麗珍

中國人多做點務實的事

看完亞運報導,深覺這次大陸的確盡了全力在辦好亞運,但在彩色氣球、和平鴿、閃閃金牌背後,仍脫不了中國人重形式、輕內涵、死要面子的毛病。在一個政治不民主、經濟不發達的地方,企圖營造繁榮、富足的表象佔卻無法叫世人忘記它的人民中有許多文盲,很多青年人失業,去年「六四」的血跡未乾,今年卻在同一地點旗海飄揚……。

台灣的中國人也該多做點務實的事,除了爭亞運主辦權之外,搞好交通、弄好治安、辦好教育,中國人要揚眉吐氣,絕不能光靠運動會,要靠自己踏實的努力。

台北 楊相鵬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