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份穩定的工作,一直是許多父母的心聲。但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許多產業外移,工作越來越不好找,該如何適才適性,讓孩子從學校畢業後,找一份適合工作,讓做父母的煞費苦心。
瑞芳高工陳瑜燁的父母,很早就洞悉這個情況,於是當發現孩子在操作方面的潛力時,他們和孩子一起做了不同於市俗的選擇,百分之百贊成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學校就讀。果然,三年下來,陳瑜燁不僅在瑞芳高工技職體系中找到自己立足點,2014年還以優異的成績,透過繁星計畫,進入台北科技大學就讀,而這份榮耀也見證了當初他們尊重孩子的意見,是個正確的選擇。
選一條對的路,不要讓自己綁手綁腳
談到陳瑜燁,陳媽媽的口吻中,流露出一股滿足的喜悅,她謙虛地說:「瑜燁這個孩子不是很會唸書,既然唸書比不過別人,就不勉強一定要走唸書的路。我想,如果在技職教育中學得一身好本領,應該比唸書來得更有用吧!」
陳媽媽從事國際貿易,對世界的變動,敏感度比較高,她深深體會台灣產業結構不比從前,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總要先掂掂自己的能力。瑜燁不擅長唸書,但做事積極動作又快,顯然是個操作型孩子,因此陳媽媽不逼迫她一定要走唸書的路。
學校教育,要能與時俱進
瑜燁想走技職就讀的想法,獲得家人的體諒與支持。不過當她選擇了瑞芳高工「土木測量科」,全家人還是嚇了一下,畢竟在既定的印象中,「土木測量科」是屬於男生較為擅長的領域,全家都擔心瑜燁這樣一個柔弱女孩子家,不知是否能受得了苦。但一學期一學期過去,瑜燁的反應總是相當熱情。每次下課回家,都興高采烈地提及上課內容,讓陳媽媽放心不少。
陳媽媽說,從孩子口中,她覺得學校提供了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讓上課變得有趣,特別是校外實地測量,儘管需要背著大大小小的測量器具,有時候還要上山下田,測量地界等實作課程,但是理論與實務的完美組合,非常務實。而瑜燁精準的測量結果,不僅博得老師的讚美,也讓她獲得好成績。至於課程中的產學合作,不僅讓孩子提早接觸職場,同時也協助孩子認識社會與對職業的了解。
感激學校用心栽培學生
除了瑜燁自己的興趣,陳媽媽對瑞芳高工學校也深表感激。陳媽媽說,學校真的很用心在栽培學生,從課程設計上,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外,每一學期也都會舉辦校外參訪,由老師帶領同學參觀科技大學與業界,開拓學生視野。「其實校外參訪,對學生來說,幫助實在很大!瑜燁每每參加完校外參訪,回家總有說不完的話,我相信,參訪對她來說,一定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陳媽媽說。
課程上學校用心,在硬體上瑞芳高工為了加惠學生,也不惜斥資興建「土木建築技術人才培育中心」,同時還與營造業工會、工程顧問公司、科技業、材料公司及七所科技大學簽署「土木人才培育產學聯盟合作意向書」。參加全國工科技藝競賽獲得金手獎第七名的陳瑜燁相信,這些軟硬體的設備,對未來的學弟妹來說,幫助一定更大!
世界在變,我們不能一成不變
陳媽媽說:「世界的變化,總讓人計畫跟不上變化。與其慌亂不知所措,不如先停下腳步,好好審視自己,重新為自己定位。做父母的,總是需要傾聽孩子的聲音、審視孩子的特長、支持孩子的意願,相信孩子就會有興趣,積極向前。」陳媽媽的一番話,點出了當今一些孩子在選擇進入大學,甚至碩士,徬徨無助的緣由,對如今還在逼迫孩子擠大學的家長,應該也是一種相當好的分享與啟發。
當今天看見瑜燁透過繁星計畫,進入之前想都沒想過的北科大,這份喜悅和成就,正見證了母女當初那股「我為自己做出不同選擇」的堅持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