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離岸風力發電受矚目,跟漁民溝通要加強

核四封存後的能源未來3

高宜凡
user

高宜凡

2014-05-30

瀏覽數 20,300+

離岸風力發電受矚目,跟漁民溝通要加強
 

本文出自 2014 / 6月號雜誌 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

核四風暴一掃,台灣各種替代能源的選項與潛力瞬間浮上檯面,包括目前最盛行的「離岸風力」。據統計,去年全球風力裝置容量增加12.4%,發電量合計318GW。但受限於土地難取得、有礙自然景觀、加上鄰近居民反對噪音等,陸上風力的裝設難度已愈來愈高。因此各國的投資重點已紛紛從陸地轉至海上「離岸風力」。英、德是主要發展國家。

台灣也擁有令人羨慕的風力資源。根據國際機構4C offshore的調查顯示,全球排名前10大的離岸風場,九個都分布在台灣沿海。因此政府在2012年頒布「風力發電離岸系統示範獎勵辦法」,預計至2030年要建置3GW的離岸風力,目標約是陸上風力(814MW)的四倍。

能源局估計,陸上風機平均每年可發電時間僅28%,但離岸風機可到38%,無論發電規模與運轉效率,皆是再生能源中的翹楚。

罩門1〉企業不懂如何與漁民溝通

但偏偏,台灣第一批離岸風力示範計畫也遇到了阻力。為什麼?無疑的,離岸風力是台灣最值得開發、潛力也最雄厚的綠能選項之一,但相同的建設計畫,卻在苗栗竹南與彰化芳苑兩地遭遇不同的反應。箇中緣由,很可能是企業忽略了跟地方溝通的成本與難度,二來,政府單位從旁協力也不夠。

後龍漁民透露,政府單位跟上緯多年前就到當地調查風力資源,卻等去年環評過關、即將開工,才開始接觸民眾、洽談補償,溝通明顯不足。「上緯不是台電那樣的大集團,缺乏跟地方人士打交道的經驗,也沒那麼多人手去處理地方關係,」「他們當初或許沒想到,竟然需要這麼大的溝通成本,」一位專家直言。

23年前就開始接觸離岸風力的台電環保處處長蔡顯修表示,台灣現階段的陸上風機開發率已接近七成,未來開發必須移往海上,「能不能順利推動,就看漁民的態度!」他觀察。漁業及海洋技術顧問社經理吳健平分析,台灣外海漁業可分為遠洋、近海、沿岸等三種,沿岸漁民的出海距離最近、規模也最小,多使用塑膠筏、舢舨等小船,這批人最受離岸風機影響。反觀歐洲以大型拖網漁船為主,政府規劃風場時也會刻意避開漁場,因此發展阻礙較小。

翻開最新的漁業統計年報,目前國內有超過18萬位沿岸漁民,占所有漁民數量的45%。按照政府規劃,往後全台各海域將布滿數百架風機,屆時如何跟這批受衝擊的漁民好好溝通?勢必得花一番腦筋。「尤其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應該根本沒接觸過漁民,」吳健平提醒。

罩門2〉政府未整合資源提供協助

除了開發商必須努力,政府也不能在一旁看戲。由於台灣並無離岸風場的經驗,這種大型建設會對環境帶來多少衝擊?風機會不會影響漁業資源?風場範圍可允許手釣、養殖、或發展觀光嗎?運轉後對生態及海流的影響有多大?種種疑問需要政府提供資料與證據,化解地方民眾的疑問。

南龍區漁會理事王世通不反對開發離岸風力,卻也滿肚子疑問。他舉例,不少小漁船都未裝設雷達,以前就算迷了路,也可在海上漂流、慢慢摸索方向,以後假使誤闖風場區域,「會像走進八卦陣,很危險!」南龍區漁會理事曾義龍也表示,假使風機改變了海流跟魚群流向,受影響的恐怕不只流刺網,連用定置網的漁民也可能抓不到魚,「還有水下噪音的問題,也可能影響魚群。」

誠如一位專家所說,發展離岸風力本是立意良善的綠能政策,但目前只看見得標廠商單打獨鬥,包括經濟部(能源局)、環保署、農委會(漁業署)等部會,都未進行資源整合,或從旁協助。他批評,這種狀況就跟政府很多政策一樣,有政策、卻沒有配套!有口號、卻沒有行動!長此以往,離岸風力恐怕又會變成多數人都贊成、但最後還是吹不起來的失敗政策。

離岸風力示範地 1.苗栗後龍

怕影響生計 流刺網漁民反對到底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從高鐵新竹站搭上計程車,沿著西濱快速道路,到處插滿大型陸上風機,形成壯闊景觀。約莫一小時車程,來到苗栗沿海的南龍區漁會。這個漁港共有300多艘船,周遭超過6000位居民靠漁業維生。這天,漁會總幹事顏德坤特地邀請四位漁會理事,討論關於離岸風力開發的事情。

去年,經濟部「海洋竹南離岸式風力發電計畫」通過環評,得標的上緯企業(由旗下海洋風力發電公司執行)獲准於龍鳳漁港離岸2公里處,設置36座風機及1座海氣象觀測塔。預計明年施工、2017年運轉。但近一年來,每次來舉辦說明會,總遭當地漁戶反對。剛在5月初結束的說明會,上緯董事長蔡朝陽也親自出席,並將補償金額從1.8億元加碼至2.8億元,仍不歡而散,更有漁民氣得翻桌離場。

南龍區漁會總幹事顏德坤觀察,目前反對的,多是使用流刺網的漁民,約占1/3,剩下不是沒意見、就是正在觀望,想等補償方案出爐後再決定。漁民反對的理由是該計畫範圍廣達1000公頃,且橫亙在沿岸漁民的專用漁業權區,禁止進入半徑50公尺內捕魚,使流刺網喪失大片捕撈面積。

「如果影響到生活,當然會抗議!」南龍區漁會理事長劉鐵麟直說,風機一打下去要運轉長達20年,開發商得付出足夠誠意,漁民才有可能點頭。南龍區漁會拍賣市場的船約30多艘,每年拍賣金額逾7000萬元,等於每艘漁船每年有200多萬元產值。但是按現階段補償價碼(1.8億元),每艘漁船頂多獲得60多萬補償,根本難以彌補。

這一帶漁民年齡從40歲起跳,最老的超過70歲,他們害怕,萬一風力開發打斷討海事業,以後要改做什麼?假使風機對漁民影響這麼大,政府為何非得選擇這裡作為首波示範地?坐在漁業大樓會議室裡,聽著外頭狂嘯的風聲,大伙不約而同地苦笑:「沒辦法,咱們這的海風最透(台語),所以就被選上了。」

離岸風力示範地 2.彰化芳苑

推觀光漁業增收入 何樂而不為?

5月中旬,從高鐵台中站出發前往另一處離岸風機示範地,沿途經過的彰濱工業區,可說是全台陸上風機分布最密集的區域。不久來到彰化縣芳苑鄉。這一帶盛產文蛤,約有400戶養殖漁民,沿岸插著10座陸上風機,居民對風力發電並不陌生。往後,離岸7公里處還要加裝30座離岸風機,預計2020年開始供電。

這天中午,由台電環保處處長蔡顯修及再生能源處處長陳一成,率領十多位相關主管,一起到彰化縣養殖協會總幹事林濟民開的餐廳「陽光水棧」,席開五桌,向芳苑鄉代理鄉長陳永誠、鄉代會主席許清安、芳苑鄉反汙染自救會總幹事林連宗、及一干漁會幹部等社區人士,說明離岸風機的建設進度,也聆聽地方建議。

一個多小時餐會裡,漁民的態度看來挺正面,似乎只要不影響既有的捕魚生意,以及開發單位提供適合的補償計畫,多採取樂觀其成的態度。

台電三年前開始跟漁民搏感情

曾獲「十大傑出漁民」榮耀、曾是芳苑鄉反汙染自救會會長的林濟民,是當地重要的溝通觸媒,他曾因擔憂石化建設耗用太多水資源,率領眾多漁民反對國光石化,多次面見總統馬英九。「我反國光石化,但我不反風力發電!」他直說,跟火力、核能相比,風力汙染少得多,因此當地居民多不表示反對。

此外,假使風機底座可形成人工魚礁、協助聚集魚群,之後還可規劃海上的「觀光廊道」,用遊艇載遊客觀賞風機景觀,等於替漁民增加額外收入,何樂而不為?

為了向地方民眾好好說明,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陳一成三年前就進駐芳苑鄉,跟地方搏感情。他評估,儘管風場所在範圍不影響捕魚,但仍會使漁民增加繞路的麻煩,多出油料支出,「這個『轉彎成本』有多大,直接影響漁民的接受度。」當天一位漁民便說,如果每次繞路捕魚的油錢多個1000元,當天能不能補到等值的漁獲是未知數。

「我們不是會吵的小孩!」芳苑鄉鄉代會主席許清安解釋,社區民眾了解風力是環境友善的再生能源,但也希望開發商能多考慮小漁民的生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