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以色列成功的祕密,一定要拜訪以色列「高科技創業之父」瓦狄(Yossi Vardi)。他是以色列第一位高科技創業家,曾名列歐洲版《華爾街日報》25大科技名人榜,被尊為外國媒體最想訪問的以色列名人。
此次《遠見》前往以色列,瓦狄是第一位答應的受訪者,不過他遲遲未給確認時間。採訪團隊到達第二天,接到他的電話:「我從華盛頓D.C.打來的,抱歉,我覺得你們要談的主題很有趣,我一週後回來,可以見面聊聊!」就這樣,在記者離開以色列的前一天,瓦狄接受了專訪。
政府獎勵與軍隊育才 催生新創之國
瓦狄的住所位於特拉維夫大學附近一棟兩層樓的洋房,建築外表看起來樸實,並不像億萬富翁住的豪宅,一踏進屋內,簡單、明亮,沒有太多裝飾,因為是樓中樓,坐在客廳一抬頭就可看到二樓的圖書館,書是這個家最好的裝飾品。
瓦狄緩緩從二樓走下來,或許是因為時差,看來有些疲憊,不過還是熱情地和記者寒暄。這位72歲的資深創業家,近20年共投資85家初創公司,從網路、軟體、手機到能源科技都有,其中有23家包括上市或高價收購等順利出場。最出名的,就是他在1996年第一家投資的網路即時訊息產品ICQ,歷經19個月,以4億2000萬美元,賣給當時美國最大的網路媒體公司美國線上(AOL,American Online)。
瓦狄表示,以色列政府的獎勵政策,和軍隊中特殊的科技單位,都是「新創之國」的關鍵,但最重要的是以色列特有的文化與創業家精神。
他認為,以色列是個年紀很輕的國家,只有66年,不論是工業、農業、國防、修路與基礎建設,一開始都百廢待舉,鼓舞很多年輕人努力。在這塊土地上,人們也不將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如同在美國矽谷,25%新創公司來自包括中國、印度、猶太裔等第一代移民或他們的孩子輩,有著冒險犯難的精神,這和創業家的特質不謀而合。
以色列人大多擁有第一代移民的性格。第一代移民父母在新的土地開天闢地,為了讓子女得到更好的生活,相對的,也對子女有更多期許。
瓦狄半開玩笑地說:「其實,猶太媽媽才是以色列成功背後的重要原因!」所有以色列孩子,從5歲開始就會聽媽媽說:「看看我為你們做的一切,叫你去拿個諾貝爾獎回來會很過分嗎?」
能登上世界頂峰者 就是不斷嘗試的人
瓦狄1942年生於以色列(1948年建國前),父親從波蘭、母親從蘇聯移民過來。從小在競爭環境下長大,「我媽媽以前常罵我是個笨蛋,然後說我的表兄弟多麼優秀,而我用一生來證明她是錯的,這顯然是個有效的方法!」瓦狄消遣自己。
「以色列的年輕人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媽媽總是對你說,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學會獨立,要不斷地學習,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觀,」他說。
雖然猶太父母給孩子很大期待,不過也教導孩子不怕失敗,這對新創公司很重要。「失敗對我們來說並不可怕,好像嘗試登一座高山,也許一些原因無法登上高峰,下次可以再試試。能夠登上世界頂峰的人,就是不斷嘗試的人。」
很多以色列青年創了第一家公司失敗,但過兩個月,繼續創第二家,不會放棄。
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瓦狄笑著回答:「其實我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他說自己熱愛高科技,很早就買電腦,孩子小時候就接觸,沒想到在電腦中找到創業來源。
回想18年前,瓦狄的大兒子和三位朋友想創辦網路公司Mirabilis,找上他投資,當時網際網路才開始起飛,沒人曉得什麼是網路即時訊息。他出錢投資兒子的公司,幾位年輕人花了四個月創造了第一個產品ICQ,短時間內風靡全球。透過兒子創業,瓦狄也開啟他人生的創業與投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