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1〉本土比特幣交易平台MaiCoin
交易平台商機,比挖礦還有趣
在比特幣價值飆漲之後,很多人最想知道的是:「我該如何得到比特幣?」其實方法不外乎兩個:一是想辦法挖礦;二是透過交易,不論是以勞力、物品或購買。因此交易平台可說是挖礦機之外,另一個從比特幣衍生出來的主要商機,當中的想像與發揮空間可能還比挖礦機更大。
看準這樣的機會,也看好台灣的發展利基,三位史丹佛大學畢業高材生,分別攻讀電機、電腦和國際關係的同學在2013年正式成軍,共同創立了台灣少見的本土比特幣交易平台——MaiCoin。三位中的劉世偉原本在世界第一大晶片設計公司高通服務,是MaiCoin的主要發想者。他對2009年已出現的比特幣認識很晚,直到2013年初他才發現身邊很多朋友都是玩家,才開始快速了解。但不了解則已,一了解後,他就產生了創業動機。
對就讀電機背景的他來說,挖礦或是自己開發晶片都可能是比較簡單的選擇,但他想到的是更大層次的問題:「電子貨幣是社會上的大事。」劉世偉經過一番思考,認為從交易平台的角度出發更有意義,更不諱言,推出交易平台只是第一步,「成為現代銀行才是我們長遠的方向,」他說。
現代銀行就是目前看得到的各種金融業務,如存款、借貸、證券等理財產品……,他認為,現代銀行的服務,未來都可以用比特幣這樣的虛擬電子貨幣做到。特別是在中國人民銀行於2013年12月5日發布通知禁止金融機構參與比特幣業務後,更加深了劉世偉的信心,在訪談過程中,連說了好幾次:「這對台灣是一個太好的機會!」因為檯面上的交易雖被禁止,但大陸的需求不會消失,透過台灣的平台,地下化需求都能搬到陽光裡。
提高收受意願 擴大流通性
這樣的想法聽來瘋狂,但想想不過就在半年以前,多數人也只是把比特幣當成一個玩笑,而今各國政府、央行卻紛紛對比特幣做出正式回應,這恐怕也是當初沒人料想到的。當然,很明顯不論是法規面或是MaiCoin的營運,現在都還不到位,要達到現代銀行的目標仍有一段辛苦的路要走。「但這是可執行,也做得到的,」他語氣堅定,「除非自己限制自己。」
近來MaiCoin持續努力壯大自己。除了與全球幾大比特幣交易所合作,也已經和台灣的銀行接洽,希望透過銀行的擔保,強化交易信心。MaiCoin也試圖和部分商家進行後台交易串接,幫店家將收到的比特幣結算成法定貨幣,預期可以提高店家收受比特幣的意願,進而提高比特幣的流通性。「機會那麼大,不全力做,我覺得是可惜的,」劉世偉已毅然辭去高通的工作,即便眼前有很多事還未明朗,他也樂觀以對,相信在第一年就可獲利。
專家2〉比特幣中文社群創辦人楊哲豪
利用差價套利,獲利更有效率
2013年11月以來比特幣價值狂飆,攻占國內外大小媒體版面,知名度直線上升,不過很多人對比特幣其實還是只有模糊概念,究竟應該怎麼取得比特幣?又有哪些管道可流通?甚至達到理財的目的呢?比特幣中文社群創辦人楊哲豪雖然只有25歲,投資比特幣卻已經3年,是台灣的比特幣投資先趨。
回想2011年6月,楊哲豪偶然在YouTube看到比特幣的介紹影片,深深被這樣的新貨幣革命吸引,就此一頭栽進比特幣的世界。特別是在2013年,受中國大陸民眾對比特幣的瘋狂所震撼,促使他下定決心全心投入比特幣的經營。
高額電價別忘列入成本
過去當玩家,只要有挖礦機、在拍賣網站上開個賣場,小賠小賺不放在心上,「只要挖到的比特幣夠付電費就好,」他說,但現在做為正職就不一樣了。為了暢通比特幣兌換管道,必須在全球各大比特幣交易平台註冊開戶,也要花費更多心思做投資報酬率評估。
還有一點很不同的是,當你是一個礦工,會希望競爭者愈少愈好,但做為一個全方位比特幣玩家,反而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比特幣,因為需求量增加,價格才可能往上升。所以楊哲豪開始在網路上成立社團、提供新知,還花時間將自己的經驗寫成教學文章,並發起社團線下聚會,甚至在聚會中大方發送比特幣,儼然成了一個肩負推廣比特幣使命的傳教士。
他分享,其實大家都把比特幣想得太困難了,好像是高深的科技,但身為玩家的他,沒有IT或財務背景。他也認為大家把比特幣想得太複雜化,其實只要把它想成是美元或台幣一樣的計價單位就好。
至於賺取比特幣的方法,也和一般賺錢的方式大同小異。可以靠賣東西、貢獻勞力或技能來交換;或者可以參與比特幣系統維護工作,貢獻自己的運算能力,成為一名「礦工」,從中得到獎勵;另外現在更多人的作法是透過各種交易平台購買。
在這些管道中,挖礦帶進的比特幣收入相對穩定,只是等級高的挖礦機單價也高,動輒要數萬甚至數十萬元,且多採取預購,等上3個月或半年是很正常的事。還有高額電價也必須計算在成本之內。
缺乏擔保機制,投資多評估
相較之下,利用各交易平台的「價差」套利,似乎是增加獲利更有效率的方式。不過目前主要大型交易平台都在海外,對台灣投資者來說,想進行搬磚交易相對麻煩,必須先在海外交易所註冊、開戶,還要負擔台幣轉換成美元的匯款成本等。即便是已很有經驗的楊哲豪也笑自己「經常要趕三點半」。
除此之外,比特幣也逐漸發展出一套金融體系,有的平台提供存款服務,支付高額利息。只是楊哲豪一再提醒,畢竟目前多數比特幣平台缺乏擔保,存在一定風險,投資前最好先評估自己的承受能力,量力而為。
專家3〉世芯電子總經理沈翔霖
創新模式降門檻,擴大參與感
「在淘金熱中,真正賺錢的是賣鏟子的人,不是淘金的人。」同樣一句話也適用於時下的比特幣挖礦熱潮。比特幣玩家所謂的「挖礦」,是指透過運算能力維護比特幣網路運行所得到的比特幣獎勵。最初挖礦機就是一般電腦,但隨著挖礦人數增加,難度提高,挖礦機運算核心就必須從CPU進化至能力更強的GPU。
現在,不使用專為挖比特幣設計的ASIC晶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幾乎無法得到收益。因此也為台灣IC設計廠商世芯電子帶來機會。回想當初會進入比特幣挖礦機市場,世芯電子總經理沈翔霖笑了笑:「其實有點誤打誤撞,」卻成果豐碩,截至2013年11月為止,比特幣專案的晶片設計及量產收入已為世芯帶進台幣1.22億元營收,並在增加中。
先進製程與速度是關鍵 其實早在比特幣暴紅前,瑞典挖礦機廠商KnCMiner與世芯已有初步接觸。當時世芯的想法很簡單,比特幣挖礦機業者要在市場上勝出的兩大重點:一是採用「先進製程」,做出運算效能更強的挖礦機;二是比拚「Time to market」(到達市場)的速度。兩者都符合世芯的營運目標。
特別是像28或20奈米先進製程,要價至少數百萬美元起跳,市場上具備這樣資金實力,同時又敢於投入的廠商其實不多。所以開發比特幣採礦晶片為世芯帶來的不僅僅是訂單,也是很好的練兵機會。只是產品推出後客戶不斷追單,供不應求的盛況,則是沈翔霖當初沒有料想到的。
產品成功,搭配比特幣狂熱,世芯知名度大開,來自各地的洽詢郵件和電話紛紛湧入,也帶進不少新的接單機會。而相比於最初誤打誤撞闖入,接下來世芯已明確看到挖礦機商業模式轉變可能帶出的商機。
終究挖礦機賣得再好,購買族群仍局限在少數電腦玩家。若改成「挖礦機服務」,由挖礦機廠商集中管理挖礦機,改以出租時段的模式經營,則技術門檻降低,也省去消費者購買礦機的成本和電費支出,預期可吸引更多有興趣的投資者加入。沈翔霖不忘強調,比特幣對世芯是加分,但不是核心,即便有一天熱潮消退,也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