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跨文化跨國界 幸福是人民共同期望

趨勢論壇6〉幸福經濟.國際觀點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3-12-13

瀏覽數 10,050+

跨文化跨國界 幸福是人民共同期望
 

本文出自預見未來大趨勢

國家的快樂指數已成為近幾年來國際間評比的重要項目,但是,怎樣才算是快樂的國家?人民如何擁有快樂?論壇主持人財團法人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在開場時指出,他曾去過以色列,看到穿制服的士兵當眾擁吻;參觀他們的有機農場,發現他們很有創意,由於山裡的農村有老鼠,農人就用生物防治法,養貓頭鷹吃老鼠,不施老鼠藥,去除鼠患。

他還聽說身材壯碩的總理納坦雅胡對一名很瘦的女子說:「你是我們以色列的恥辱,別人會以為我們沒飯吃!」沒想到,那名女子回嗆:「因為有你這樣的胖子,所以,我才會瘦!」在外人看來,以色列應該是政治緊張的國家,可是,在世界快樂指數上,卻排第11名,是個很有意思的國家。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何璽夢如何解讀以色列快樂學呢?令人好奇。

另一個與談人是來自美國的前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現任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主任司徒文。退休後他選擇定居台灣,過去坐的是防彈車,現在則是搭高鐵和計程車穿梭台灣各地。他如何解讀美國人與台灣人的幸福?至於人資專家、中央大學國鼎講座教授李誠又如何用經濟學與職場狀況來看待幸福經濟?以下是論壇精華整理:

李誠

幸福是一種態度的選擇

1972年,不丹國王發現82%的國民覺得自己幸福,就到全球宣傳不丹是全球最幸福的國家,還發明「國民快樂毛額」(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引發經濟學家的興趣而研究。2006年,有一位英國教授又設計了世界快樂地圖,發現北歐國家排名在前,美國在後。

2002年,OECD也公布了「快樂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較好生活指數),採用物質、心靈和永續發展等三項指標,結果發現澳洲最好,排名第一,其他依排名是挪威、美國、瑞典、丹麥、加拿大,台灣自己計算,排41名,好像不太幸福。但是,司徒文大使卻用雙腿投票,退休後留在台灣,證明台灣是幸福之地。所以快樂其實是個人的主觀感受。

從職場來看幸福,一般認為,職業婦女到勞動市場,家庭和工作多有衝突,會使她們不快樂。不過,多重角色其實可以使婦女的工作和家庭都受益,例如,工作職場使用電腦軟體,在家也能用到;上班時學到子女教育方法,回家也能使用;如果工作表現好,回家和配偶分享,他一定很高興,家庭生活也會變得快樂。

同樣的,家庭生活經驗也能帶到職場,主持人蘇起的太太陳月卿是知名主播,靠著飲食,治好了先生的肝癌,現在也主持電視保健節目,可見在家庭做得很好,也有助自己的事業。

做最真實的自己 幸福一生

如何才能追求快樂?送給大家兩句話,「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不必模仿,每個人有自己的個性」「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你認為幸福的事,就去追求,既然世上沒有不被批評的事,你要做最真實的自己、最漂亮的自己,一心而行,一生幸福!

有人問我,M型社會下,年輕人如何獲得幸福呢?其實幸福是主觀的,是自己的感覺、態度。我們不能選擇父母、家庭、年代,但是,你可以選擇,把困境變成挑戰,經過克服,可以得到很大的快樂,你就是個快樂的人。

我很慶幸能生在這個年代,沒有戰亂,而年輕人現在有豐富物資,又比我這一代幸福,以前我吃到肥豬肉,就算是加菜,現在年輕人卻不敢吃。以我為例,我爸爸是窮苦的人,但是,我進入社會,回頭再看,感到很幸福,因此,是你的態度,如果你正向面對,你就會快樂、幸運,生活會變好,如果你負面看待,就愈來愈慘,態度決定幸福。

司徒文

機會均等是美國人快樂主因

近年談論國家快樂的有兩項主要指標,一個是OECD快樂指數,另一項是世界快樂地圖。儘管兩者標準不同,可以發現,要過得快樂,就要住在國土較小、人口較少的北歐國家,而不是住在種族差異小、經濟好的國家。

在這兩個項目都上榜的國家,有丹麥、挪威、瑞典、芬蘭、荷蘭、冰島、奧地利、瑞士等八國,他們人口不多,多數不到1000萬人,其中,荷蘭人口最多,有1700萬人,冰島只有30幾萬人,他們的政經、軍事都算不上大,經濟規模也不是世界20強。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另外,兩個榜上都有名的有三個國家,他們都是從歐洲移民而來: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他們的民主先進,快樂指數也高。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是加拿大,有3400多萬人,澳洲人口和台灣差不多,紐西蘭有430幾萬人。

由此可知,軍事和政治力量和快樂無關,例如,軍事強國俄國排名在60名之後。若是以購買力平價和GDP的前15個國家來看,只有加拿大登上兩榜,美、英只能上一個榜,可見即使經濟再好,無法保證非常快樂。高GNP(國民生產毛額)、民主進步攸關國民的快樂,不過,觀察前幾名的國家,可以發現他們的財富分配比較平均,代表財富分配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表現最好。

財富分配平均 人民較快樂

根據CIA的報告,瑞典是財富分配最平均的國家,丹麥第五,挪威第六,盧森堡第七,奧地利第八,芬蘭第九,冰島第13,澳洲21,加拿大23,荷蘭24,愛爾蘭42,台灣人民認為貧富差距大,排54名,其實不壞,紐西蘭是52名,英國60。

而貧富差距大的國家有以色列,排71名,俄國84,韓85,美國排95,大陸排107名,新加坡排110名,香港最後,是136名。有心理學報告指出,人民的快樂會受周圍的人影響,而人民同質性高、融合度高的小國家,財富分配則顯得比較平均。

另外,我還要講一點,不在快樂指數排名前面的美國,相信機會人人均等,只要努力工作,生活就能改善。以我自己為例,我家是勞工階級,我爸爸沒念完中學,但是,美國給我機會和獎學金,讓我成為外交官。

雖然美國的福利制度不如他國,拉大了貧富差距,但是,我認為美國人仍認為機會均等是快樂主因,而美國也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移民國家。18世紀末期,美國的「獨立宣言」就說,政府要保護人民的生活、自由和追求快樂的權利,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

何璽夢

六項行動打造以色列的幸福

以色列沒有自然資源,周圍充滿挑戰、逆境,超過25%的人是外來移民,我也是外來移民,人民同質性不高,但是,大家還是選擇要來這裡。我有個朋友,研究正向心理學、國家快樂學,在哈佛大學教過書,現在回到以色列。他有六項衡量國家快樂的方法,我認為不僅適用以色列,也適用於所有國家。

第一,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以色列、猶太人的核心基礎價值,也是中國文化傳統。不管你是否離家,到外地工作、念書,家人是影響你快樂的因素。中國人和家人一起過年,猶太文化也如此,這是快樂的來源。

第二,面對逆境,以色列人遇到逆境,可視其為挑戰,或是問題,不過,通常以色列人不會認為是問題,因為挑戰能讓你面對、尋找解決方法。問題是讓你感到「啊,我該怎麼辦?我沒辦法了!」

第三,正向思考,這是由第二項的「逆境」衍生。你想做某件事,有人說「這做不到,」但是,你不灰心,仍抱希望。就像有一位教授發生車禍,癱瘓不能行走,他大可想自己一輩子都要坐輪椅,但是,他憑著既有的能力,發明輔具,幫助不能行走的人。如果你視機會為挑戰,就能克服困難,而這種成就感無與倫比。

工作當使命 從中發掘收穫

第四,教育,以色列人都說,「猶太媽媽是教育的推手,叫小孩念好書,」我也是如此。教育非常重要,我6歲大時,和媽媽移民來到以色列,沒有親人,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可以追逐夢想,就像我的中文名字。

猶太教育不是乖乖聽課、做筆記,而是挑戰、問問題,老師來上課,甚至師生可以意見相抵。有兩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來清大演講,結果兩個人意見相左,看法迥異,學生覺得很奇怪,但這就是以色列教育的美,不是叫學生聽寫和死記。一位得主還說:「我今天講的,10年之後,不一定正確,」這是挑戰的美。

第五,採取行動。教育不光是知識,而是要有行動,不論你的工作是什麼,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把工作當成使命,但是,你有權利從中發掘自己的貢獻、收穫。以色列農夫在水源缺乏的土地,仍然能夠豐收,就是視缺水為挑戰,並且採取行動。

第六,合一。4000年來,猶太人有個修復世界關係的傳統,讓世界更好,以色列就是如此。不論是對美國、非洲,這是深植以色列人的價值。當你為別人做事、讓別人快樂,你自己也會得到回報,我相信以色列有挑戰和逆境。上帝沒有給我們油田,這就是以色列快樂的原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