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時分,來到北海道的女滿別機場,雖然天空陽光普照,但已嗅得一絲寒意。這裡位於日本國土最東北角,附近有名的景點是網走監獄,地方特產代表則有用顎霍次克海海鹽製作的薯條三兄弟,但仍稱不上什麼觀光勝地。
然而,這一帶卻是全球車廠進行雪地測試與寒帶路況實驗的熱門地段,包括全球最大的汽車零件製造商博世(Robert Bosch)。
曾赴日求學、就業的台灣博世分公司執行董事白邦德(Bernd Barkey)分享,等附近的網走湖結了冰,員工會把車直接開上湖面,測試打滑極限路況的駕駛狀況。
車廠背後「影武者」,1/4研發軟體
在台灣,一般人聽到Bosch,常以為是洗碗機、爐具、烤箱等歐系廚具品牌,殊不知,博世是享譽全球的科技製造商。博世以發電機點火器起家,成立超過120年,起初跟德國豪華車大廠賓士(Mercedes-Benz)同樣發跡於斯圖嘉特。如果說,賓士是全球第一家汽車工廠,那博世就是最早的零配件協力廠,堪稱汽車品牌背後的「影武者」。博世產品線包括汽機車配件、機械傳動、工業科技、消費家電、建築、能源等領域,業務遍及150多國。
2011年,博世營收達515億歐元,超過台幣兩兆元,全台只有鴻海能相比。勇於投資研發,是博世屢創佳績的首要祕訣。2011年,共申請4100項專利,數量高居德國第1,名列全球第3,比下許多高科技跟電子業,2012年還砸下46億歐元、占營收比率達8%的研發經費。博世研發人力多達1∕4,並非僅鑽研硬體或單項零件研發,而是投入軟體改良及不同產品間的系統整合。
環保當道,更重視「安全」商機
這幾年,汽機車產品廠商無不絞盡腦汁研究節能車款。博世除推出相對應的環保產品,還很早就注意到「安全」商機。遠在北海道的女滿別科技中心,即是博世的煞車防鎖死系統(ABS)研發重鎮。自從1978年推出汽車用ABS技術以來,目前博世的產品已經進化到第9代,足以應付崎嶇的越野路況,未來還打算推廣到機車上。
根據歐洲交通安全協會研究,機車騎士的危險性,幾乎是汽車駕駛的20倍,每行駛100公里有多達16人的死亡比率,遠高於汽車的0.8人。博世日本分公司底盤控制事業部總裁Wolfgang Hiller舉證:「47%的機車事故,都跟煞車系統有關,」如果配備ABS,約可減少1∕4的意外發生。
翻開研究資料,包括汽車、自行車、行人,皆在科技演化及交通觀念的進步下,多年來陸續減少傷亡,唯有機車一直無法降低。對此,歐盟委員會規定自2016年起,ABS必須列為所有出廠新機車的標準配備,屆時不少國家都可能跟進,成為一股龐大的安全商機。
博世日本分公司總裁Herbert Hemming分析,「機車才是亞洲跟新興國家的日常主要交通工具」,商機甚至比汽車還大。為減少人命損失,各國政府立法要求裝設ABS,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百年老字號企業,卻堅持不上市
最後一個穩健經營的祕訣,是自創辦以來堅持「不上市」的家族傳統。至今,博世逾9成股份仍由創辦人家族持有,以基金會模式牢牢掌握股權。儘管遊說上市者從未間斷,但公司總以不缺錢、毋須公開募資等理由回絕。而且,博世並未過度倚賴任一車廠,避免和客戶產生無法斬斷的共生關係。
這套看似古怪的觀念,卻成為他們這幾年大放異彩的關鍵。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曾為世界領導者的Delphi、Visteon等美系零件商接連倒地、一蹶不振,博世反而一路成長,成為新的市場龍頭。
博世也很早布局新興市場,目前只有不到1成業績來自母國(德國)市場,2011年亞太區營收高達120億歐元,幾占整體1∕4。也早在1970年就進入台灣,將台灣設定為安全防衛系統及IP攝影機的研發重鎮。這套屹立百年的博世不傳心法,值得台灣企業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