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王建暄:改革股市我有信心

何亞威‧孟錦明
user

何亞威‧孟錦明

1990-08-15

瀏覽數 13,350+

王建暄:改革股市我有信心
 

本文出自 1990 / 9月號雜誌 第051期遠見雜誌

問:股市行情持續重挫,引起不少風波,諸如證券商盜賣股票、挪用資金等,部長認為證券市場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答:目前台灣股市的確有不正常的地方,主要是有幾個基礎沒有做好。

第一,我們股市的規模不夠大,容易炒作。為什麼現在有人說大型骰不好炒、小型股好炒?因為大型股縱然有上百億資金投下去炒,還是動也不動;小型股丟個幾億下去,就蹦蹦跳、漲停跌停。

「大」魯閣當「太」魯閣 

第二,我們的股市散戶投資人太多。機構投資人包括公司、法人、基金,甚至學校等,只有六千多戶,而全部投資人戶數有四百八十萬戶,只占0.一三%,在國外機構投資人要占到百分之八十或九十,相比之下,我們的差距太遠了。

這些散戶投資人,常常拿不到足夠的資訊,更何況有些投資人根本什麼都不懂。有件真實的例子,某人買了大魯閣股票,這是紡織業公司,他卻當成花蓮的太魯閣,以為是觀光事業,還到處告訴人家;「政府要發展觀光事業,太魯閣公司很有發展潛力。」

第三,就整個證券市場來看,有兩個市場很重要;股市與債券市場。我們的股市比例太大,債券市場很小,現在大約只占三%,在國外剛好倒過來,八0%是債券市場,二0%才是股票市場。我們九0%以上是股票市場,極不健全,發展的都是怪招,不但是落後,簡直是顛倒。

擴大股市規模 

第四,股市的短線投機太多,去年我國股票周轉率接近百分之六百,表示平均每張股票轉手了六次。美國和日本都日三次以下,所以有一度台灣證券市場的交易量是世界第一大,就是周轉率太大、短線投機太短。

第五,我們有太多不法的內線交易、短線投機。主要是法今不夠嚴密,人家不怕。舉個例說,抓到了只罰三千塊,我也不怕;另外,抓到了如果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很嚴重了,可是抓不到,幾年才抓到一個。

問:針對這些問題,財政部有什麼具體矯正措施? 

答:首先要擴大股市規模,一個國家股市很小,就和那些小型股一樣,容易炒作,大的股市就炒不動,所以要鼓勵績優公司上市,並且加速推動公營事業股票上市,這些股票量很大,多半又都是大型股,像三商銀、中鋼、中化,都列在第一批民營化名單上。只是目前股價下挫,不適宜推出公營事業股票,怕籌碼增加反而有助跌的效應。

另外,我們要一步步增加機構投資人的比重,先開放國外投資機構進來,再擴大國內四家基金的規模,讓勞工退休基金進場,未來再開放更多的信託基金出來,這些機構投資人購買量很大,抵得上幾萬戶散戶,而且有專業的分析系統,不易受謠言左右。

證交稅率不能降 

債券市場也要慢慢經營起來,多發行公債,一般來說,公債在債券市場所占的比重很高,我們目前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發公債,這樣國家建設也好了,公債的發行又可以增加債券市場的籌碼。

公債發行之外,還要鼓勵發行公司債,現在已經有可轉換公司債,將來公司法修正後,附認股權的公司債也可以推出,這些新品種的債券多一點,大家願意來買,可以中和一下股市。 至於短線投機多,因此證交稅的稅率絕不能降。證交稅是對賣出有價證券的人課稅,賺不賺錢在所不問,屬於交易稅;賺到錢才課的那是證券交易所得稅。

證交稅剛好有抑制短線投機的作用,如果一年賣一次,課稅千分之六;一年賣兩次就是千分之十二,這樣子鼓勵長期持有,如果拿掉證交稅,就沒有抑制短線投機的工具了。

作丙種死得快 

至於人員方面,現在證管會組織條例的改革草案已經送到立法院,希望擴大人員編制,同時還要讓這些人有本事,派他們到國外受訓,另一步是找海外華人專家回來,訓練人才。法今不好的也要改,像證券交易法就在修,證券交易所也要改革,使它更進步、更有效,配合上證管會,這是證券管理的兩支重要兵團,結合在一起可以從嚴查緝不法的內線交易,收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問:當初券商開放,幾乎無條件的一申請就准,是否因而導致目前券商不斷出事?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答:現在券商一共有三百四十七家,上市公司只有一百八十八家,結果業務量不夠,券商違規亂作才會出問題。

事實上,證券商人買賣股票賺手續費,這就是營業收入,減掉房租、薪水等成本,剩下來如果是黑字就賺、紅字就虧。以資本額兩億元來看也不是那麼容易虧光,換句話說想死也沒那麼快,為什麼一下就出問題?就是作丙種,一套就是幾億,才會死得快。

問:未來是否會開放復華融資融券業務?打算開放的家數是多少? 

答:現在已經有開放的準備工作,家數還不確定,但是粗略估計,以我們的條件,第一年大約有二十七家合於標準,會有多少來申請就不知道了。

問:近年來,企業界流傳著「沒有大企業是不作房地產、不開號子」的觀念,中產階級也有不買股票就將淪為赤貧的恐懼,部長認為應如何導正這種觀念? 

新聞界不應作股票 

答:當然是要穩定股市。市場平穩後,投資人自然會長期持有,考慮股票的配息能力。

在市場最好的時候,一個號子一年可以賺十億,那有這麼好賺的錢?製造業辛辛苦苦,又要面對勞工、環保問題,一年也賺不到十億,有人拿一百萬去買股票,一個漲停板就有七萬,三萬五一個月的薪水也還要工作兩個月,這樣下去,工作意願自然沒有,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殺傷力很大。

問:你認為新聞媒體在報導證券新聞時,應由什麼角度去寫,比較有引導股市健全的效果? 

答:新聞界有兩點一定要堅持,第一點是新聞人員自己不要作股票。很多新聞人員介入股市,消息一面倒,拿社會公器做自己賺錢的工具,這還成什麼新聞?

第二,充實自己證券投資、金融、經濟學方面的知識,而不是得到消息,某大戶要去炒那一支股票、某金主被套牢等等。

問:部長自上任以來,常因對證券市場的發言受到指責,你覺得身為主管單位的財政部應如何發言或不發言? 

答:作一個主管,當然要有政策性、教育性的宣導,告訴大家正確的方向是什麼。我個人覺得沒什麼不能說,但今天我們的股市情況比較複雜,還是少講為妙。一發言,漲了還好,跌了投資人會找各種理由遷怒,不過作為一個主管,有些話該說還是要說。

問:這是否表示,你未來面對民意代表時,不會再說「五千點是合理價位,可以進場買進」一類的話? 

答:當天的質詢是在民意代表先說了「以下的答覆不算數」的情況下才回答的,就我個人認為,五千點合不合理;可不可以進場買;市場大勢看不看好;都沒什麼不可以講,只要是有根據的話都能說,但是我那天說的話是在「不算數」的前提下才說,並不代表財政部心目中真的有合理股價。

兩年內有成果 

問:這一波市場下挫,部分信用合作社曾經發生擠兌風波,會不會演變成過去十信案那樣的金融風暴? 

答:我們的社會很有意思,以銀行開放來講,有人說公務員膽小不敢開放,讓自由經濟的優勝劣敗去淘汰,剩下來都是強壯的銀行。一百億的銀行,大家膽子就很大,不怕倒。現在才二、三家券商出事,大家就喊著小心骨牌效應,會牽連信合社,引起金融風暴種種憂慮。

問:部長常常在對外談話時,抱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可否談談你管理證券市場所抱的心態如何? 

答:我對很多改革證券市場的動作很有信心,財政部作了很多事,一切順利的話,一、兩年之內就可以看到成果,針對市場每一個缺點都有改革行動。

但是遇到很多不順利的事也沒辦法,像現在「證券管理委員會組織條例修正案」、「公營事業民營化實行細則」,在立法院一直不通過。 證券市場搞不好,不但經濟生產力有影響,像這一兩年連人心也變壞,紀律也沒有,這些都沒了,社會就什麼都完了。還是我常說的那句話:「壯大台灣,統一中國。」自己一定要先站穩。

(孟錦明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