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電機學群

重視跨領域整合能力,人才需求量大

何佩珊
user

何佩珊

2013-09-25

瀏覽數 18,500+

電機學群
 

本文出自研究所特刊

很多研究所老師都鼓勵學生在報考研究所之前,應該要先有清楚的目標,不過是不是要在大學就專精於單一領域修課?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靖家其實不太推薦。雖然有清楚學習目標是好事,但他認為大學的學習廣度還是比深度來得重要,提早限縮未來發展,恐怕適得其反。

就電機趨勢發展來說,其實也是如此。「有人說只要有電,就需要電機,我相當認同,」台科大電機工程系系主任吳啟瑞說,電機不僅涵蓋領域非常廣,產業變化也相當快,如半導體、無線通訊、IC,都曾經是產業上很熱門的科目,沒人敢說某一個領域會是永遠的主流,也因此台灣電子產業對各式各樣的電機人才一直有很大的需求。

在傳統中也能發展出創新

另外,跨領域整合能力也是電機學生不能逃避的現實,或說是機會可能更貼切。清大通訊、光電工程研究所副教授馮開明,以果蠅腦科學的研究為例指出,生科所教授在處理腦部結構時,會遇到標本難以辨別清楚的困境,而電機在影像處理的能力就可以提供協助,進行分析、標色,且最後還可以3D科技重建果蠅腦部。

此外,劉靖家也以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的電力學為例,歷史悠久的傳統學科通常比較缺乏突破空間,但是就電力而言,若是將控制、數學、計算機演算法,和通訊等幾個元素整合,電力就可以被發展成為創新的智慧電網。「跨領域未必一定要跨到生醫、機械,其實單單在傳統的電機組合當中,也可以發展出創新。」他說。

考試現場

甄試入學占七成看重專題表現

相較於筆試表現,甄試管道對於電機研究所學群似乎愈來愈重要。以台科大電機所為例,目前透過甄試入學的比重就高達70%。而以甄試管道來說,在校成績維持一定水平是必備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專題表現和競賽成果更是書審和面試的重頭戲。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鍾聖倫表示:「專題一定是書審時的審查重點,也是面試的必考題。」

不過也有學校,如清華大學電機所就沒有設立第二階段面試。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靖家提醒,學生不僅在校的專題實作要認真,在提交書審資料時,更應該清楚說明個人在其中的貢獻。

要會動手做 實務型學生吃香

對專題的重視其實也是為什麼電機所如此看重甄試管道的原因。台科大電機工程系系主任吳啟瑞表示,他們期待招收到的是實務型學生,不只動腦,也要願意動手。「至少要會操作儀器、要能寫程式、要能夠解決問題。」他說。他們希望能透過甄試讓學生花費更多心力在專題實作,而不是準備筆試。另清大電機所碩二生吳維軒提醒,老師推薦信也是書審資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對大學生來說,多是要藉由專題實作才會與老師有比較多接觸和互動,因此專題老師經常是學生邀請撰寫推薦信的人選。

在考試部分,劉靖家認為應把握大學的基本科目,如機率、電路學、電子學、通訊系統等。他強調,應讀通基本科目重點,不是一味追求解題方法,因為這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將來修讀研究所的重要資產。而因應跨領域發展趨勢,有些學校特別為非電機背景學生設有升學管道。舉例來說,生科系學生雖不懂電機,但有實驗能力,電機基礎的不足可以透過日後課程補強,因此他們也很歡迎。

除了一般電機所碩士班招生管道,鍾聖倫認為學生若已經有明確志向,或許也可以考慮報讀產學碩士專班。他表示,產學專班的課程安排與論文撰寫都會與業界需求更貼近,基本上可以說是讓學生提早成為企業準員工,未來工作會有更明確的保障,且就學期間還有獎金學可領取。只是因為產學專班多要與企業先簽合約,所以在報考前學生必須要很清楚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

校園現場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多修不同領域科目 加強實作經驗

讀研究所在選擇指導老師前,勢必要對未來發展方向先有明確目標。而電機的領域很廣,所以在大學其實可以多修幾門不同領域的科目,作為選擇參考。像清大電機系畢業後就推甄上清大電機所的吳維軒,在大三就修讀了類比、數位、通訊和電子,並實際參與專題實作課。「選專題其實就像在選研究所,」他說,藉此可以進一步確認興趣。

而在正式進入碩一後,他除了修讀研究所課程,也要開始與老師開會,報告實驗進度。不過他認為碩一基本上還是可以持續探索論文方向,到了碩二才需要全力衝刺論文。

另台科大電機系系主任吳啟瑞指出,就研究所時間分配來看,碩一修課大約就會占去七成時間,因為重點是要先學好基本工,其他時間則主要是和學長姐學習。而到了碩二,則可能超過90%的時間都是花在論文研究上。此外,相較於在大學只是以簡單的題目,做粗淺的專題,吳維軒在研究所則是真正學到了做研究的方法,包括題目發想,從無到有呈現出自己的成果,並學會如何讓別人相信、認同你的研究。

雖說有不少學生像吳維軒一樣,想將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直接應用到工作上。但清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劉靖家和馮開明其實都不建議學生在研究所學習時抱有這樣的期待。一方面,研究論文未必能夠直接應用到產業,即便能應用,市場上也未必有這樣的職缺,或滿意的薪水等。更重要的是,立刻學以致用其實也不是就讀研究所最主要的目的與收獲。

劉靖家認為,在研究所最重要的其實是學習正確的做事態度。如在和指導教授學習研究的過程中,是否盡力且正確無誤完成設定目標?是否能訂出進度,並確實達成?是否了解哪些是別人的研究貢獻,哪些是自己的貢獻?是否能以全體計畫目標為重點,幫助別人共同完成?同時,他也建議學生除了修課和論文,其實也可以把握機會加強研究基本工,如資料收集分析、實驗(程式)設計實作,以及溝通表達能力和外語能力的培養。

產業現場

宏碁軟體研發部副理 李俊樺

用扎實的訓練增加附加價值

在交大電控工程研究所主攻智慧車研究的李俊樺,畢業後選擇進入宏碁軟體研發部門有些讓人意外。不過這樣的經歷也凸顯出電機所學生的優勢——有扎實的基礎,不怕跨領域挑戰。李俊樺在研究所時,對智慧車領域很感興趣,在納智捷都還沒推出的當時,他很清楚畢業後在台灣要往智慧車產業發展並不容易,另一方面他不希望進入企業後,只能做降低成本的研發工作,所以最終選擇了宏碁產品創新價值研發中心,希望可以做「加值」的工作。

不過有點烏龍的是,因為當初面試國防役的時間與實際到職日有落差,所以原先預期的工作內容也在這段期間出現變化。「進入宏碁投Windows軟體開發,確實是當初完全沒預料到的,」他說。

軟硬體整合已成趨勢

李俊樺表示,剛進入宏碁時,周遭同事都是資工所畢業,且面對的工作內容也都是過去沒碰過的。不過電機涉及的領域本來就廣,和資工的基礎概念也相近,寫程式基本上可以算是電機學生的基本工,所以這段落差還不至於補不回來。除了靠自己學習及同事的幫助,李俊樺當時也很幸運,第一個專案就是要負責將Windows XP移轉到Windows Vista的無痛升級。「這讓我在一開始就對原本陌生的Windows全貌有了清楚認識,也為日後工作打下基礎,」他說。

李俊樺進入宏碁一待就是5年,如今已經是部門主管。他現在較不著重在第一線程式開發,主要是帶領團隊開發新技術,或對既有技術做加強。而研究所的學習也在這樣的工作中有所發揮。例如,他的團隊除了要懂得開發新技術,也常要在相似技術的不同陣營中做出選擇。就像當初在研究所進行智慧車實驗時,需要儀器測量車的加速度,所以要選擇儀器廠商,而就當時情況來說,考慮的因素較單純,最終是以方便性和成本做決定。

在業界遇到的狀況很類似,只是考量因素更多,規模更複雜。但因為在研究所體驗過,所以知道面對問題時如何做背景研究分析,如何找資料,如何找出方法做出選擇。他觀察科技產業變化發現,在蘋果的iPhone、iPad接連掀起

全球熱潮後,如今軟、硬體的整合已經愈來愈受到科技業界重視,而這可望讓對軟體有一定基礎能力,同時又對硬體和韌體相當熟悉的電機人才得到進一步展現優勢的機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