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讓地球健康的人,就是我!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7-15

瀏覽數 18,450+

讓地球健康的人,就是我!
 

本文出自 1990 / 8月號雜誌 第050期遠見雜誌

日本有一個看似滑稽卻發人深省的電視廣告:一艘沿著東京某主要河川上溯的觀光船裡,兩位觀光客看到水質潔淨,不禁問道:「是誰在負責污水的處理?」鏡頭一轉, 一台滿是監視畫面、按鍵的機器前,某位技術人員打了個噴嚏,說道:「就是我!」

沒有人知道「就是我」這樣的人究竟有多少,然而日本正有一股力量在社會上蔓延開來,在人們心中留下共識,甚至促其採取行動。他們的做法或許不同,信念卻是一致的:盡力拯救地球。

牧正重,現年六十七歲,經常一身雨衣、戴著手套,到處撿拾垃圾、空罐,常常被警察錯以為是流浪漢;事實上,未退休之前,他是某大出版事業的董事。

新生活方式

十五年前,在東京池袋附近,不論風雨或過年過節,他每天早晨三點半起床,撿四個小時垃圾。四年前,當他知道空罐可以回收換錢時,又開始收集空罐,利用週末在自家車庫內壓扁,送到回收處。現在,他撿到的空罐已經超過七十萬個,換得的錢已經變成六台輪椅。去年,他又以個人名義捐贈了兩台。對他而言,十五年不曾感冒是拾荒的另一回饋。

「其實,只要從自己的周遭做起即可。」說這話的人名叫矢追純一,目前是地球環境財團的義務理事。在二十七年的電視節目製作人生涯中,他體認了環境污染的現狀,基於「健健康康活到老」的理由,開始致力於提倡新的生活方式。

他認為在東京搭乘汽車實在是一件愚蠢、無知的行為,汽車不但製造廢氣,還會遇上塞車,那有電車來得乾淨和準時,因此他呼籲大家多利用自行車和電車。除此之外,他也勸導大家拒絕多餘的包裝紙和用過即丟的筷子、隨手關閉不必要的電源等等,「這些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他說。

與矢追純一的觀點相近,同樣鼓吹簡單、自然的生活方式,出身法國而在一九五八年來日定居的蒙麗香,給自己訂下幾條原則。第一,不喝罐裝飲料、購物時攜帶竹籃、不用塑膠製品。她認為不論是茶或果汁,盛在玻璃杯或陶瓷器皿裡,不但好看而且可口,為什麼要選擇罐裝飲料那麼醜陋的東西?

她常歎息說:「十多年前我就開始提倡環境保護。但是如果能再早一點,也許做起來會更簡單。」她認為今後大家必須忍耐;捨棄精巧、方便的東西;選擇不會製造公害,但要忍受不便的東西。

相形之下,中村征夫與桑野幸德,所貢獻的是不同的心力。中村征夫,這位現年四十五歲的海洋攝影家表示:「不論那個國家,只要有人住的地方,海洋都是污染得一塌糊塗,全是垃圾和污水放流造成的。」

為環保意識點火

以東京灣為例,他看到了海洋開發、公害的殘忍,也看到了海洋的生命力。因此他寫了一本書:「全.東京灣」。書中陳述:「我並不反對東京灣的再開發。人口不斷增加,勢必要找地方住,但是方法有問題,開發東京灣需要嚴謹的調查和計畫。畢竟自然一旦被破壞,再也無法以人工來彌補。」所以,他選擇了在環保意識的導火線上,擔任點火的角色。

另一位桑野幸德,是三洋電機機械材料研究所的所長,也是世界第一位成功地將非晶質半導體太陽能電池加以工業化的權威、GENESIS計畫的提案人。

所謂GENESIS計畫,是將太陽能電池架設在世界各地的沙漠上,再以超電導電纜連結,企圖一舉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大計畫。估計其費用將是日本三百三十三年的國家預算(每年約六十兆日圓),但是桑野幸德卻不認為這是錢的問題:「每年,地球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全世界合計高達三十五兆日圓!」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桑野幸德說:「太陽光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比其他埋藏地底的能源安全、潔淨又便宜,可以說是未來的最佳能源。它四十分鐘的照射,就可以供應全世界一年的總能源,真是不虞匱乏。」

GENESIS計畫,準備在全世界三%~四%的沙漠上設置太陽能電池,然後開始舖設電纜,預定在二0二0~三0年左右完成啟用。桑野幸德極力主張日本應該參加,「一旦成功,可能拿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喲!」他笑著說。

同樣是沙漠,向後元彥卻另有一套想法:他要在沙漠附近的海邊種栲樹(Mangrove),也就是台灣的人所熟知的紅樹林。因為它可提供魚貝,飛禽的棲息場所,間接供應了人類的蛋白質來源以及燃料。一九七八年,他開始在阿拉伯實現他的想法。十餘年後的今天已小有成果,但是小樹苗要長成樹林,還得花費相當的歲月。

農夫是詩人

他重視的是空氣。他舉東京為例:「綠地愈來愈少,人們就沒有辦法呼吸。結果,最先窒息的可能就是兒童。」今他津津樂道的是,在阿拉伯種紅樹林時,許多日本駐在當地人員的子女都來幫忙。其中有些孩子如今開始在大學裡學環保。

比較起來,前面這些人似乎比較「入世」,遠藤惠和中村顯治則是遠離都市、返璞歸真。

位於東京灣對岸的房總半島上,遠藤惠在十七年前自己搭造了一間山中小屋,開始他的隱居生活。

現在以都市人的眼光來看,他每天的生活簡直是在享樂。摘菜、捕魚、編製工具、打水、撿柴等等,一面體驗自然的恩惠,一面也接受自然的考驗。其實他的本業是插畫畫家,出版社的人必須從東京坐半天的電車,到山裡來拿作品。但是出版社的人不以為苦,反而期待、享受回到自然的這一天。

中村顯治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轉業農夫。本業是雜誌社編輯的他,一九八四年在千葉縣買了一塊農地,次年辭掉工作變成農夫。他的一家人,包括妻子、一兒一女、兩隻狗、九隻貓、兩頭山羊、兩百多隻家禽。他的田裡,一年種有七十種蔬菜、二十種水果,都是不用化學肥料、農藥的自然食品。

清晨六點,他帶著狗兒先慢跑八公里,暖身之後,或堆肥或移植蔬菜。九點早餐,新鮮的鴨蛋、青菜、米飯外加羊奶。為什麼他喜歡這樣的生活?

「農耕是最刺激的運動,而農夫是詩人。」這位現代農夫如此回答。

以上,是發生在日本的真人真事。如果給每個人都拍一段電視廣告,他們都有一句共同的台詞:「就是我!」他們的努力,其實只有一個目標:讓地球健康,就是讓自己健康。

但願有一天,地球上五十多億人都能齊聲說:「讓地球健康的人,就是我!」

(綜合取材自讀賣新聞、MONO、TARZAN)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