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地了解法國核電廠的平日運作與公安績效,《遠見》特地向法國電力集團(EDF)爭取多時,終於獲得進廠採訪的機會。
法國電力集團亞太事務主管、來自中國大陸在當地服務的李崗透露,儘管法國人一向樂於公開電廠運作,也有定期開放的參訪時間,但自從2011年爆發日本福島核災,加上近來歐洲屢傳恐怖攻擊威脅,因此近兩年幾乎沒有批准過外國媒體進入。
法國的核能電廠到底是何模樣?如何維持安全績效?怎樣跟周遭民眾溝通?請跟《遠見》一起實地見證。
從巴黎開車約兩個半小時,來到法國西北方沿海,附近最知名的景點正是決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勝負歷史的諾曼地(Normandie),潘力(Penly)核電廠就位於此。
Penly是法國境內19座核電廠之一,設有兩座1300MW的反應機組,儘管發電量不是最大,卻是法國第三年輕(1992年開始運轉),更是少數獲准擴建、繼續提升裝置容量的核電廠。
事實上,位於廣東大亞灣的中國第二座核電廠,1987年建廠時適逢車諾比事件發生,加上鄰近香港都會區,曾經引起居民極大反彈。
當時身為技術提供者的法國,便邀請許多專家與抗議者到Penly參訪,最後才能在1994年順利運轉。對於法國電力集團進入中國市場,Penly有著不可抹滅的正面影響。
操作員須訓練18個月才能上線
「從外面是看不見的,因為電廠藏在懸崖下面,不妨礙自然景觀,」車子開進電廠區域時,李崗笑著說。
的確,放眼望去,除了英吉利海峽吹來的海風,只看得到鐵絲網跟幾間小辦公室。其中一棟是委託訓練機構UFPI的模擬訓練機房,操作員得經過三階段、長達18個月的課程,學習因應各種異常狀況與意外事故,才能上線工作。
通過入行考試後,每年還得進行10天的回訓及測試,幾乎每兩個月就有一次緊急事故演練。測驗不及格的員工,還有被開除的可能性。
崖上最顯眼的建築,反而是給遊客參觀的展示中心,裡頭有各種關於核能發電流程與廠區構造等圖形解說,很適合學校戶外教學。
難得有台灣媒體造訪,展示中心旁的廠區入口,上方還特地掛起中華民國的國旗,以表歡迎。經過入口處繁複的安全檢查,我們搭上員工上下班的纜車,緩緩下降到海岸邊。
若是生平第一次踏入核電廠的人,來到這裡,一定覺得沒有想像中的嚴重。這裡完全沒有戒備森嚴、生人勿進的感覺,廠區景象跟一般化學工廠沒啥兩樣,充滿巨大管線與裝置槽。員工也沒有穿著像太空人般的全身防護衣,大家都身著輕鬆便服,還有不少是女性員工。
從建廠開始,就充分對外溝通
走進廠內,負責導覽的溝通事務經理史蒂芬妮(Stephanie Schnebelen)說明,Penly廠採用EPR(歐洲壓水式反應爐),以鈾礦製成的燃料棒為原料、產生核分裂能量發出電力、再引入海水加以冷卻,因此電廠必須靠近海邊。
為解釋如何把去汙後的冷卻水排回海裡,她還建議訪客可用手直接碰觸水管,感受一下溫度,「你看,都處理乾淨了,並且降回正常的海水低溫,才能夠把水排出去。」
除了記者參訪,這裡還有批天天造訪的客人──隨處可見的海鷗,成了員工最大困擾之一。因為不但有噪音、糞便,牠們還會飛進機房、影響工安,但公司規定不能捕殺,員工只能盡力驅趕。
兩個小時的參訪結束,剛好是5點鐘的下班時間,成群員工跟著我們一起搭纜車回到崖上,有說有笑。
觀察法國核電廠最大的特點,在於從最開始,他們就開始考量對外溝通這件事,並且做足了準備。
以Penly廠為例,包括季刊CLIN infos、兩個月一次的Les Nouvelles、及固定年報,每年會出版11份刊物公開營運訊息,並主動邀請社區民眾、專家學者召開公聽會。每年9月為期兩天的「電力宣導日」,Penly廠最多一次能接待250名訪客,用盡各種方法,破除外界對核電廠的封閉印象。
除此,還製作許多宣傳文件跟講解影片,甚至幫Penly廠設計精美的圖文寫真集,介紹從1979年開始打地基,到1992年電廠正式落成的點點滴滴。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對於溝通的用心與充分準備,許多文宣刊物的內容與科學數據,簡單得連小孩都看得懂。
甚至為了接待華語訪問人員,公共關係部門還聘用華人員工。法國電力集團亞太區交流專員李曉雅就是一個華人,她隨手翻開歷史照片解釋,早在還在建廠的1985年8月份,Penly廠就舉辦了第一次的公開參訪活動,邀請數百位民眾入內參觀。
專業、坦然溝通 贏得民眾信任
至今,這裡每年約吸引5000名參觀人次。根據最新調查,有高達86%的周遭居民,認為Penly廠是可以信任的,「這並不代表一定不會出事,但起碼如果有意外發生時,民眾會相信我們的解釋,」李曉雅指出。
更重要的是,法國電力集團懂得委託專業,以強化溝通及宣傳效果。如Penly廠溝通事務經理史蒂芬妮,之前即在PSA集團(以Peugeot、Citroen為主的汽車業)公關部門服務多年,展示中心的員工也都具備觀光專長,是接受委託負責導覽業務,並非由電廠員工兼著做解說。
不過,即便付出許多心力宣傳,但這兩年因為福島核災的緣故,使法國民眾對核電廠的關注度愈來愈高。
事實上,在10多年的建廠過程中,曾有近1800名相關工作者落腳在附近,不少人都留了下來。至今大部分員工都住在鄰近鄉鎮,公司更規定主管階級得住在半小時內可抵達的區域,以便快速處理問題,因此平時Penly廠一有任何風吹草動,居民都習慣直接請教員工,成為另類的溝通管道。
最後問道,假使碰到福島事件般的複合式災害,地形類似的Penly廠有沒有辦法應付?「不知道,但我們準備得很充分,希望到時候能發揮作用!」史蒂芬妮回答得很坦然,一點都不官方。善於溝通正是法國核電廠能受到社會信任的主因之一。
潘力Penly核電廠
啟用時間∕1992年
員工數∕約800人(含200多名外包商)
裝置容量∕兩座1300MW反應機組;2009年加裝第三代EPR機組
年均發電量∕19兆瓦小時(T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