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是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救回來的!」住在台北市的民眾傅文德想起去年12月31日心跳突然停止的經歷,對急救人員和AED的幫助仍念念不忘。
53歲的傅文德患有糖尿病,多年來他吃藥控制,靠運動健身,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發生心肌梗塞。去年他到台北市信義運動中心游泳時,就在泳池裡心跳突然停止,整個人完全失去知覺,多虧被人發現後,及時使用AED急救,不但命撿回來,心臟與大腦功能也完全沒有受損。
目前每天有12萬人次進出的台中高鐵站內,也設了兩台AED,均曾派上用場,救活過兩名旅客。去年7月,站內一名旅客因為心跳驟停而昏迷,趕緊使用AED急救,乘客心跳恢復後,再由救護車送往醫院。去年4月,也有乘客因為心肌梗塞,倒臥在車站旁的馬路,整個人沒有意識,雙眼瞳孔對光沒有反應,站內人員發現後,立刻進行CPR(心肺復甦術)和AED,讓他活了過來。
1分鐘內AED急救成功率高
AED是一種能夠自動偵測人體心跳、施以電擊,並且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的醫療儀器,由於操作簡單,幾乎人人可以使用,因此又稱「傻瓜電擊器」。一般而言,心跳驟停10分鐘內是急救黃金時間,1分鐘內電擊,急救成功率可達九成,每晚1分鐘,存活率下降7~10%。近幾年來許多先進國家在公共場所設置AED,已成為社會進步的指標。
根據急診醫學會統計,台灣每年有2萬名患者在到達醫院前,心跳沒有恢復正常,如果有AED電擊,存活率可以大大提升。以日本來看,因為普設AED,存活率從7%增加到將近四成。衛生福利部也跟隨國際,在今年5月公告各大車站、機場、賣場、觀光景點、學校、大型旅館、大賣場、大型休閒場所等八大公共場所,在明年7月以前裝設AED。
「台灣現在有5413台AED,平均每10萬人口有23.5台,已經超越德國,今年底會接近英國,後年要追上澳洲(表1),」衛福部醫事司司長李偉強充滿信心,只要台灣加速裝置,可以超英趕澳,但若要與日本普及密度相當,仍需再設置5萬台。然而,超過一半的AED裝設在救護車和軍營,一般民眾未看到,一旦遇到事故,無法立即使用。因此政府積極輔導八大公共場所裝置,讓民眾認識這項救命器具。
僅38.8%民眾聽過AED
由於公共場所散布各縣市,因此遠見民調中心進行台灣首度縣市居民AED認知度與滿意度大調查,想了解居民對AED認知有多少?對於所居住縣市內,AED的普及率多寡,滿意度又如何?
各縣市民眾聽過AED的平均比率僅三成八,明顯偏低。其中,台北市、新北市等北部民眾的知悉度最高,超過四成五,南部地區的嘉義縣僅三成聽過(表2)。但是,對於心肺復甦術CPR,縣市民眾聽過的比率高達七成八,認知度比AED高出一倍以上。
就排名而言,新竹市、台北市、新北市等北部地區知悉度較高,而雲林縣、嘉義縣等農業縣市,CPR認識度雖然較低,但也將近七成。衛福部司長李偉強表示,AED還在起步,推廣至今只有兩年多,而CPR已推廣十多年,假以時日,相信民眾會熟悉AED。
「推廣全民訓練是快速認識AED的方法,每個人一年上三次課,每次受訓半小時,以便溫故知新,」消基會醫療糾紛委員會委員趙凱如此建議。趙凱表示,日本連小學生都要接受AED訓練。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柯昭穎就曾參觀過日本小學的急救訓練課程,發現學生透過遊戲學習使用這些機器,效果非常好。
觀察全台各縣市政府,今年以來已陸續展開大規模AED訓練。例如台中市,市政會議不僅由衛生局長黃美娜簡報介紹AED,市長胡志強拿出特支費購買,6月份還花了三天時間,分批安排2500名市府員工受訓,警察局也舉辦1500人次的訓練。台中市衛生局醫事管理科科長謝佳玲表示,目前醫院、衛生所每個人都已學會AED,另外市政府還將「迅雷」、「穿山甲」等中部地區民間救難團體串連起來,預計培訓上百名種子教師,以便教導社區、學校、企業。
苗栗縣長劉政鴻則是跟著醫師學習,數百名縣府員工、中小學校長都必須受訓,今年下半年,縣府還要舉辦145場訓練。只是,儘管各縣市政府致力教導AED,但民眾真的知道了嗎?
民調結果顯示,至今為止,民眾的感受仍不強。認為各縣市政府的急救教育推廣不足夠的比率,超過六成,認為足夠比率最高的嘉義市,也只有17.0%。除了推廣不夠外,六成一民眾認為縣市政府在公共場所安裝AED的數量也不足夠,認為足夠者只有7.3%。其中,認為裝置足夠的第一名是苗栗縣民,居各縣市之冠,但其實比例也只有10.8%。
緊急醫療環境滿意度低
因應裝置不夠的批評,各縣市政府已動起來。苗栗縣衛生局長羅財樟表示,縣府今年已動用136萬元的第二預備金,以租賃方式讓全縣149所中小學都能裝設AED,連偏遠山區的泰安鄉象鼻國小、南庄鄉蓬萊國小都裝了。除了小學,不少公共場所也陸續安裝。例如熱門的客家大院,參觀入口就擺設一台,而苗栗人常去的大同游泳池,池畔邊也有一台。羅財樟說,在苗栗縣內的圖書館、國道休息站、體育場,明年還會裝設320台。
曾經被消基會評比五都當中,AED分布密度最低的台中市,也正急起直追,衛生局科長謝佳玲表示,350所中小學將用租貸方式裝設,遊樂園、飯店等八大公共場所也趕緊加裝,讓台中市在五都裡設置密度,已躍居第二 。本次調查詢問民眾是否滿意緊急醫療救護環境,平均滿意度僅三成八,不滿意者多於滿意者,達四成一。滿意度排名14的屏東縣,民眾滿意度有36.3%,不滿意度為38.7%,高於滿意度。分析原因是當地沒醫學中心,長久以來不少民眾專程到高市醫學中心就診,路程少說要半小時。
如今,屏東基督教、安泰等六家醫院已經通過中度緊急醫療能力分級,民眾可以就近先到這些在地醫院急診,至於少數特殊急重症、需要外轉的病人,再由醫院協助,轉診到高雄市長庚、高醫和高雄榮總等三家醫學中心。李偉強說,這項措施至今實施半年,屏東縣民轉到外地急診的比率下降兩成,醫院彼此轉診則增加了五成,只要可以在黃金時間內急救,就愈能救回一命。 緊急醫療攸關性命,各縣市在增設AED時,也該仔細思量如何讓更多民眾學習操作,降低意外事故。
台中市迅雷救援協會
有了AED 救災更能急如「迅雷」
去年11月,台中市一名30歲的駕駛超車時,撞上分隔島,整個人卡在車內。當時台中市迅雷救援協會總隊長詹文榮剛好在車禍附近的隊友家裡,聽到巨大聲響,趕緊衝出去,將這名男子從車上救出,還使用他車上必備的AED進行急救,讓駕駛保住一命。
43歲的詹文榮平時從事印刷業,可是只要發生災難,他和迅雷隊員就義不容辭投入救災。台中市政府培訓AED急救種子教師,詹文榮是當然成員,他的車上總是放著一台AED,以備不時之需。曾經獲得內政部頒發救災英雄的詹文榮是921地震受災戶,他回憶,地震來襲時,他在豐原的家一夕全倒,幸好及時被志工救出,在臨時收容所住了一個月,認識許多志工。
所謂「吃人一斤、還人一斗」,他覺得,要回報的人太多了,不如也開始救助別人,便在2000年和同是災民的朋友成立迅雷救援協會,展開救難人生。剛開始,他們沒有裝備,所幸2002年後,政府訓練民間救難人員,傳授專業技術,更補助救援設備,從此,山難、車禍、溺水的現場都能看到迅雷隊員的身影,而且至今連續九年獲得消防署評選為全國特優救援團體。
迅雷成立13年來救人無數。許多隊友是受難者,被救後受感動加入團隊。例如有名鑿井工人六年前被土石壓倒,詹文榮和隊友花20多個小時徒手搬離土石將他救出。這名工人痊癒後加入迅雷,出錢出力。如今迅雷隊員超過300人,每月接受兩次技能訓練,他們的故事不僅出書,還吸引大陸央視報導,將義行傳到對岸。現在有AED這緊急救命利器,迅雷鐵定會創造更多溫馨故事。(黃漢華)
裝設AED很重要,更別忽略保管維護
根據衛福部在7月公告的「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八大公共場所除了必須裝設AED,還必須設管理員協助維護看管。對此,台灣主要的AED服務推廣廠商中興保全看法不同。「人力看管,不如機器偵測!」中興保全科研本部總經理李榮貴表示,因為AED的使用關鍵是電池和急救貼片,一旦電池沒電力,或是貼片被使用過、已過期,那台AED就無法救人了。
早已開發保全連線系統的中興保全,因而也著手研發AED連線系統。來到中興保全的管制中心,就藏著連線系統的祕密。經過兩道管控嚴密的閘門,就能看到偌大的螢幕,透過衛星定位和藍芽系統,上面可顯示全台每部AED的所在位置與狀況。只要AED異常,偵測設備在5秒鐘內收到訊號,立即通知八大公共場所的管理員得知,就可馬上解決。(黃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