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三大宗教活動」的大甲媽祖出巡,每年都有數十萬人參與,現場總是人潮擁擠,加上進香路途長達300公里,人潮擁擠、儀式繁多,從來沒有坐輪椅的人士加入這場慶典。
今年的進香隊伍卻出現這樣的場景:坐在輪椅上的信徒們,一批批3~5位,逐漸靠近鑾轎,人群紛紛讓開一條道,先讓他們鑽過轎輦,並主動拿祈福的壓轎金給其他無法鑽轎的人,然後再一路護送輪椅族搭上接送專車,跟著進香團前進。
雖然只有跑一天,所有參加的人無一不感受到媽祖慈暉的庇佑,「阿母我平安回家了,順利完成第六天遶境行程!」出入全靠電動輪椅的江小姐開心跟媽媽報平安。回想出發前兩天跟家人提及大甲媽祖遶境之旅,媽媽的眼睛瞪得老大,擔心地說:「好好人(台語)還不見得有辦法去參加,妳是行動不方便的人,怎麼敢去?」結果證明,輪椅朋友也能夠遶境無障礙。
5天下來,共有12位長者及輪椅朋友,加上陪同照護者20人,體驗了這次難得活動,總計達成「無障礙幸福里程數」2230公里。協助輪椅信徒順利成行的幕後功臣,正是負責接駁的「多扶接送」,全台灣第一家民營的復康巴士。「只有障礙的環境,沒有障礙的人。」多扶的出現,源自於一位社會創業家看到了台灣社會福利制度中的一塊空白。
93歲外婆跌傷不便,成為創業動機
念大眾傳播的許佐夫,從事紀錄片工作多年,當93歲外婆受傷跌倒、坐上了輪椅,這才知道沒領過身心障礙手冊的人,不能搭乘公設的復康巴士。於是全家得輪流載著外婆去就醫,每一趟總是人仰馬翻。
這次的不方便,卻給了他創業的動機:「只以健康人為中心的社會,並不是健康的社會。」2009年,許佐夫辭去編導一職,投資1000萬元,與哥哥和朋友一起成立多扶接送。
多扶的服務沒有身分及區域限制,不需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等證明,也沒有提前預約的限制,並可跨縣市接送行動不便的朋友們。
目前總計有15輛接送專車,11台小巴及4台大巴,每一輛皆從德國進口,再由台灣專業車廠改裝,一台小巴改到好約100萬元,大巴約250~300萬元。
車上搭載全球安全係數最高的德國AMF系列升降機,安全乘載重量350公斤,乘載平台長寬為108.5×75公分,為台灣最寬廣,無論是高背輪椅或特製輪椅,抑或小型代步車,均可輕易升降。
另外,四具輪椅自動固定帶,滴水不漏保護輪椅在行進間的安全。為了讓老年人、孕婦、兒童和使用柺杖的人,能方便又安全地進出車廂,車旁特地安裝進口的扶助防滑腳踏板。「這個行業從來沒有人用這種方式經營,」許佐夫說。
司機嚴守56道流程,乘客安全又舒適
只是,擁有頂級安全的設備,不代表開張後一定一帆風順。「頭破血流」,是身為執行長的許佐夫,最常用來描述創業心聲的形容詞。
公司成立第一年,他拜訪了全台所有的身障團體,卻被誤認是打著幫助身障者的名義進行訛詐;三大公設復康巴士,包括台灣租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育成,視多扶為競爭對手,國稅局因而時常前來「督導」。諸如此類的碰壁有很多,他只能以細緻的服務化解挑戰。
「多扶56動,代表一次接送有56個SOP,」許佐夫說明,從客戶自前方20公尺現身,應該如何迎接、如何稱呼,再協助客戶上車,直到客戶抵達家門、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為止,專職司機至少要進行56個標準作業流程,務必使乘客從生理到心理均感到舒服與安全。
「多扶的客戶關係第一名,」時常搭乘多扶專車的八福無障礙生活發展協會祕書長翁玉鈴說,多扶幾乎沒有被消費者投訴過,甚至還有許多客戶喜歡某位司機的服務,指名接送。
無微不至的照顧,成就無障礙國民外交
醫療接送外,多扶同時主推「無障礙旅遊」,這種嶄新的理念,在日本及德國十分風行,而且是被歸類屬於醫療行為,而非娛樂,因為它並不只是帶行動不便的朋友出門看風景而已,而是「喘息照護」的延伸,令被照護者與照護者都可以同時得到身心雙方面的紓解。
多扶為此特地引進全台灣最大台的「陸上頭等艙」,可容納4位輪椅朋友及7位家屬陪同,一同坐進車內,隨時可展開環島之旅。旅遊活動包車平均10小時收費9000元,每超過一小時加收700元,價格算合理,同樣的服務在日本約需2萬元。
多扶的服務多元化,不侷限於交通搭乘,因此贏得了客戶的好口碑。晶華酒店便曾體驗到多扶服務的細膩。2012年,國際口足畫藝協會總會在台北舉辦年會,下榻晶華。全世界各國的口足畫家,無一不是各國「國寶」,如何妥善照顧每一位的出行及起居,難倒了這個五星級飯店。
年會前一個月,多扶成為唯一指定接送後,馬上針對每一位賓客的輪椅型號及障別,到晶華進行場勘,並建議飯店準備何種無障礙設施及房型,細微到像小兒麻痺症患者洗澡要用什麼輔具、上肢障人士吃飯要有什麼協助等,皆一一條列。最終賓主盡歡,也成就了一場「無障礙國民外交」。
將心比心,無微不至的服務,正是多扶的競爭力所在,也是多扶不接受政府補助及善心捐款而能日益壯大的原因。
2013年5月,香港慈善機構復康會來台,指定參訪多扶,原因是各國不乏民營的無障礙接送公司,但壽命很少能超過3年,多扶已經活到4年,堪稱「奇葩」,值得觀摩。
多扶並不自覺是社會企業,卻完全符合國外對於社會企業的定義。獲利後又將盈餘投入公司的營運,2012年底才剛達到損益兩平,又立即購買了更多輔具。
不願被當成慈善機構,重視服務理念
其實已有很多人找上多扶談加盟,但一開口談的就是抽成,以賺錢為優先,而不是談服務理念,許佐夫相當無法接受這樣的合作。「我們不做基金會,」許佐夫說,就是因為不想被看成是慈善機構,身障服務需要的是專業經理人,而不是做公益。
展望未來,由於台灣老化快速,許佐夫認為民營復康巴士很有潛力。根據多扶統計,預期到2016年,有20萬人急需復康巴士接送,需求將增加到4000部,目前的社福體制絕對無法負荷。提供貼心接送給你關心的人,這個社會事業正方興未艾。
多扶接送
成立時間:2009年
執行長:許佐夫
經營內容:行動不便者的接送服務
資本額:1000萬元
年營業額:約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