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IBM提供技術輔導,為台灣電子業進補

後PC時代的出路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13-05-30

瀏覽數 18,800+

IBM提供技術輔導,為台灣電子業進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3 / 6月號雜誌 他們打敗失業率

5月2日早上不到8點,台北還未完全甦醒,10多位來自台灣各地的電子業大老闆,已在君悅飯店正襟危坐,聚精會神的聆聽IBM全球整合供應鏈(ISC)總裁蘇利文(Fran O''''''''Sullivan),對全球供應鏈轉型的分析。他們想知道的,不只是供應鏈管理的最新趨勢,更是ISC新推出的工程顧問服務,能為他們帶來什麼機會。

IBM轉型顧問服務已有超過十年歷史,2011年初才開始的ISC工程服務,算是深化轉型策略中的新嘗試。然而才初試水溫,即獲得積極的市場迴響。

不只客戶逐年倍增,顧問收入更由2011年的150萬美元,躍升到2012年的340萬美元,成長超過一倍。不少電子業廠商透過口耳相傳,都對IBM的工程服務充滿興趣。「通常第一次拜訪,就能見到董事長,」負責推展企業諮詢服務業務的IBM工商事業部顧問經理魏志仲不諱言,工程服務是門好生意。

事實上,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顧問費動輒百萬,IBM的服務也並不便宜。精打細算、致力於成本控管的台灣電子業,為何願意為IBM的工程服務埋單?

原因在於,工程服務不只為企業客戶進行基本的診斷諮詢,也提供技術輔導,就像大補丸,一次墊高客戶的技術能力。「與一般管理顧問最不同之處,就是這是『有料』的實戰服務,而非泛泛策略建議,」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合夥人盧志浩形容。

台灣代工廠面臨轉型考驗

然而真正的市場推力,在於「後PC時代」,為台灣電子業上下游帶來嚴酷的轉型考驗。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調查,2013年第一季全球個人電腦的出貨量,較去年同期大幅萎縮11.2%,僅7921萬台。以iPod、iPhone和iPad搶下行動設備商機灘頭堡的蘋果電腦,市值則由2001年的70億美元,激增到2011年的3670億美元。

台灣電子業有八、九成與個人電腦相關,產業典範移轉意味著,過去長治久安的成功方程式,已經不再奏效。筆電代工廠緯創、仁寶首季營益率下滑至1.1%及1.2%的低水位,可見一斑。

「基本上,許多台灣的電子廠已經意識到,再不轉型前景堪憂,」研究機構IDC台灣區研究副總監江芳韻表示。過往在PC時代,新一代產品與技術是由微軟及英特爾兩巨頭主導,台灣電腦代工廠只要跟著走即可。

但在Google、Android、海量資料(big data)當道的新世界,遊戲規則已然被改寫。「在新的世界沒有規則可循,現在誰能最快做出產品,誰就是贏家,」過去為英特爾代工的雙鴻科技董事長林育申感慨表示,原本的產業已面臨瓶頸,許多過往思惟都需要重新調整,企業才能持續成長。

提供工程服務 助台廠升級

電腦代工毛利萎縮,新興的雲端商機,成為許多台廠躍躍欲試的方向。雲端時代大量使用高階伺服器、儲存設備、網路設備等相關產品技術,IBM工程服務中,「電路板」「散熱技術」「電源供應器」的三大主軸,即在雲端時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

魏志仲表示,雲端時代仰賴高效能運算,讓高階電路板的需求水漲船高;雲端設備的CPU運轉快速,於是散熱成為重要議題;高效能運算仰賴強大電力,兼顧節能與大功率的數位電源晉身市場新主流。

問題是這些中高階產品,不但難度高,技術又特別,進入障礙相當高。尋求IBM技術專家的奧援,成為台廠縮短學習曲線、快速切進新市場的捷徑。

2011年初成為IBM工程服務第一位客戶的印刷電路板(PCB)廠華通,即是一例。華通原本是IBM的供應商,以生產單、雙面印刷電路板為主業。長期觀察市場的老闆,發現未來雲端高效能主機,需要大量高階印刷電路板,商機可期。但是當時公司僅具備PC等級的初階印刷電路板技術,在跨入伺服器等級的高階印刷電路板時,頻頻遇到技術障礙,良率一直無法提升。

為了快速突破技術困境,用更短的時間進入市場,華通主動找上了做高效能電腦多年的IBM。透過IBM的資深工程專家輔導,一年半後即充分掌握130mil高階印刷電路板的技術,成功爭取到多家廠商的訂單。

技術輔導外 還培養創新能力

除了輔導廠商就原本技術進行升級,IBM也協助廠商從無到有,開發全新產品。比方從事桌上型電腦、筆電、伺服器散熱模組研發的雙鴻,發現雲端時代,市場更需要的是,數據中心的散熱方案。不過,高瓦數冷卻解決方案,卻有賴專業的水冷技術,才能完成。企業內部評估,自行研發需要三到五年時間,若藉由IBM輔導專案引進水冷技術,上線只需17個月,在謹慎權衡後,雙鴻決定選擇後者。

「輔導期間不只學到技術,對企業也是一場震撼教育,」雙鴻董事長林育申坦言,過去台廠注重快速複製,在接受IBM技術輔導,發現國外專家講求基礎研發,因而能產生優良的創新。台廠面對產業變化,也該重新調整心態,為創新能力扎馬步,才能從昂貴的技術輔導中,不只拿到魚,也拿到釣竿。

專訪IBM全球整合供應鏈總裁 蘇利文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迎接雲端世代,「變」是唯一真理

54歲的IBM全球整合供應鏈總裁蘇利文,職業生涯與電腦產業密不可分。1970年代,維吉尼亞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的她,一腳踏進IBM個人電腦部門,2005年隨著電腦部門分割,成為聯想產品集團資深副總裁,主導ThinkPad筆電及PC的上市。

蘇利文與台灣很有緣分,20年來造訪兩岸三地多達數百次。與台灣PC代工廠老闆,如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大同董事長林蔚山、總經理林郭文艷夫婦等,奠下深厚友誼。

經歷20多年PC產業洗禮,見證產業起伏後。蘇利文在2010年9月回鍋IBM,執掌全球整合供應鏈部門,管理全球11萬員工,2萬2000供應商。今年5月重返台灣,暢談她對後PC時代的觀察與想法。以下是訪談摘要:

將雲端技術用於供應鍵管理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人人都在談「後PC時代」,你怎麼看科技產業的變化?

蘇利文答(以下簡稱答):過去產業被兩大巨頭──微軟與英特爾掌控,他們不斷指出下一代變革為何。讓廠商能預先計畫,並知道未來的創新要怎麼做。

現在來到無人主導的海量資料的時代,世界可說完全翻轉。若用美國術語,就是來到一個極度蠻荒的西部世界,人人都是牛仔,但哪個牛仔會拔得頭籌,誰也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適切的轉型與創新計畫對於維繫成功,就更加重要。

問:就你觀察,台灣PC代工廠商是否感受到轉型的需求?

答:整個產業都需要適度轉型,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不過我發現,台灣許多供應商已啟動轉型計畫,往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開發。他們知道今日的成功方程式,不一定能沿用到明日,有轉型自覺是台灣廠商的競爭優勢。

問:廠商在轉型時,最常遇到的問題為何?

答:主要在於轉型的環境與心態。高層必須有充分意願,塑造一個擁抱改變的氛圍,並調整管理體系促成改變,否則再好的轉型計畫,只會淪為紙上談兵。

問:產業變化快速,要怎麼做才能掌握,甚至預測未來趨勢?

答:我不認為企業在執行轉型計畫時,一定要預測未來,因為在預測時很可能會失準。世界每天都在改變。因此重點是,企業要學會如何改變,隨時觀察外界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並往前進。

問:面對全球未明的景氣前景,企業要如何因應?

答:我認為,從供應鏈的角度,就是打造一個具備高度彈性、能快速反應的透明供應鏈。這樣的供應鏈系統,能協助公司績效最佳化,不論經濟是往上或往下坡走,企業都能有效反應,隨時擴充或縮減。

問:雲端時代,台灣代工廠的機會在哪裡?

答:高階伺服器是其一。不過做高階伺服器要有絕佳技術能力,才能夠提供高品質、可信賴的產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