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電廠意外的經過
四月廿六日: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的車諾比爾核能電廠發生意外。
廿七日:是一個安靜的假日,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北方還飄著雪,南部下著雨,但這時候瑞典、丹麥、芬蘭等國的自動軸射偵測器輻射量已悄悄的上升。
廿八日:清晨,一名工人前往瑞典弗斯馬克核能電廠上班時,警鈴大響,幅射防護人員發現該名工人鞋子的幅射劑量大為增加。該廠四十位輻射防護人員焦急的尋找該電廠是否在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但沒有結果。
芬蘭的陸軍總部通知有關單位處理輻射量增加的事情。
瑞典外交部指示駐莫斯科大使館官員,向蘇俄查詢,但蘇俄表示,沒有接獲任何核子事故的報告。
廿八日深夜:蘇俄政府發布簡短的聲明,車諾比爾核能電廠發生災變。
莫斯科官方聲明
-四月二十八日:車諾比爾核能電廠中的一座核子反應器有損壞現象。有關單位已採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意外所可能造成的不良後果。受害者已獲得應有的援助。政府已成立特別委員會。
-四月二十九日:正如新聞界所報導,距基輔北方一百三十公里的車諾比爾核能電廠發生意外。由蘇俄部長會議主席謝賓納所領導的政府特別委員會,已在當地展開工作。這個委員會是由各部會首長、優秀科學家和專家所組成。
據瞭解,這次意外事件發生在車諾比爾第四發電廠中的一個部份。該發電廠的核子反應器外層建築部份結構和反應器本身有損壞現象,並有放射性物質外洩。另外三座發電廠現已關閉;這三座發電廠情況良好。這次意外事件中兩人死亡。
有關單位已採取緊急措施,處理這次意外所造成的後果。發電廠和鄰近地區的放射線污染情況已經控制住,受害者已接受必要的治療。發電廠以及鄰近城鎮的居民都已撤離。
車諾比爾核能電廠和鄰近地區存在放射線的狀況仍在持續觀察中。
-四月三十日:車諾比爾核能電廠的搶救工作仍在持續中。所採取的各種緊急措施,已使核能電廠和鄰近地區的放射線含量減低。
以追縱器測量的結果顯示,並未發生核予燃料分裂的連鎖反應。
核子反應器目前還在冒煙。鄰近受污染地區的清除工作已經展開。具有現代化、高性能配備的特別小組已派遣到遭受污染的地區,執行這項任務。
某些西方國家的新聞社散佈謠言說,約有兩千人在這次核能電廠意外中死亡。事實上,只有兩人死亡,一百九十七人住院接受治療。一百九十七人中有四十九人在醫院檢查後即出院。各企業、集體農場和國家農場,以及各機關都維持正常作業。
烏克蘭部長會議表示,據政府特別委員會的報告指出,車諾比爾核能電廠和鄰近地區的放射線污染狀況都有改善。基輔市和基輔地區上空的放射線含量,對人體不會造成危險。飲用水、河水、和蓄水池中的水都符合標準。該地區自然環境的情況仍在持續觀察中。
自由世界的評論
紐約時報:認清患難中的朋友
歐洲的中立主義者、視美俄道德觀相同的人士,以及要求公平裁軍者,四月底都感到震驚,因為在世界上最嚴重的核能發電廠災變發生後,蘇俄露出了本來面目。
歐洲人到底期望什麼?他們以為蘇俄會像美國處理三哩島核電廠事件一樣,源源不斷提供資訊?會像美國太空總署一樣,在太空梭爆炸事件之後進行痛苦的公開調查?
克里姆林宮領導階層完全照他們的本性採取反應行動,這是處理難堪局面的野蠻方式。
一座管理不善的核能發電廠(我們別忘了它可生產製造武器的鐪)發生輻射外洩事件,蘇俄已顧不得爭取外界好感的攻勢,當然以嚴厲控制內部情勢為先。
目前的問題是,帶看車諾比爾核電廠輻射塵的雨水落到其他國家時,是否能把西方國家打醒,使他們查覺到兩個超級大國間的價值觀有日益明顯的差異?
車諾比爾意外事件對吵吵鬧鬧的歐洲盟國有何教訓?教訓是:記清誰是你們的朋友;記清那一個超級大國維護你們的價值觀念,那一個超級大國把國家權力置於人命之上。立場超然是一件好事,聯盟之中有不同的看法也是健全的跡象,但是,在事關防範蘇俄鼓動的恐佈侵略等重要事務上,絕不可忘記那一個國家的力量,才能使你們保持獨立。
美國也可以從這個意外事件記取教訓,美國必須加倍努力於真正的飛彈防禦;我們不能再相信明顯不可信賴的人。
限制武器問題根本沒有信任存在,因此,確實的查證是有必要的,而且不限於用衛星查證遵守條約的情形,因為衛星會受到蒙騙或被對方「弄瞎」。美國現在準備允許對武器試爆及核能發電廠進行實地考察,只有在蘇俄也準備採取同樣行動時,他們才能開始贏得信任。
日本時報:核能災難不容封鎖
車諾比爾核能意外事件,因為發生在一個「封閉的社會」裏,而使得問題更為嚴重。因為,在這樣一個社會裏,消息的聚集與傳播都以國家利益為首要前提,其他加減輕社會問題、開發其他能源等,都居於次要的地位。至於讓國民瞭解自己國家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則更是細微末節。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官僚、政客和企業領導人都可能以謊言欺騙大眾,東歐集團的共產社會則更是有系統、有方法、且隨時隨地的使用不實的報導和查禁封鎖的策略。
由此觀之,我們所面對的不僅是科技的問題,同時也是政府體系的問題。此次核能所引起的危機應可喚起蘇俄政府去設想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並開始改革凡事蒙蔽、欺騙的惡習。
這些散發到北歐和中歐的輻射塵,迫使這個封閉的社會承認它所應承擔的責任。在以全球為一共同生活區域的概念下,絕不容蘇俄或任何其他國家以國家安全掛帥為由,阻斷了消息的自由傳播。車諾比爾意外事件,應更充分證實了這個真理。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隱瞞真相徒增危險
蘇俄以共產社會特有的保密、官僚和剛愎態度來經營高科技事業。而一個封閉的社會,實在很難與複雜而且危險性高的科技安全相容,因為,技術工程師必須有足夠的資訊才能從錯誤中學習,並謀求改善的方法。
美國發生三哩島核能電廠事件時,政府與民間強烈要求重新設計核子反應爐構造,並且加強安全措施。這些呼聲曾激怒美國核能工業界,後來卻使全世界核能電廠的安全性大為提高。因此,只要蘇俄願意坦然公布車諾比爾意外發生的原因,相信也能使全世界核能工業受益。將消息封閉,把世人蒙在鼓裏,不但嚴重影響波蘭、瑞典、芬蘭等鄰近國家的利益,同時也阻礙了核子反應爐的重新設計,也大大減低防止另一次發生慘劇的機會。
我們因此或許可以下結論說,在專制封閉的社會裏發展核能工業太危險。難道在民主開放的社會中核能工業就不危險嗎?事實上,沒有一座核能電廠敢保證其設備絕對安全。但我們現已進入一個核能的時代,全世界共有三百七十多座核能反應爐在運轉,人類已不可能因恐懼而完全摒棄核能發電。但車諾比爾事件所引出的問題也不應被忽視。現在,各國政府首先要讓民眾瞭解,這類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發生了,政府也有一套完整計畫可將情況控制住。再者,由車諾比爾、三哩島、和其他小型的核能電廠意外事件可發現,目前全球最常用的核予反應爐仍有缺陷。所以,政府和民間企業最迫切的一件事,應是投資發展核心不會融化的新生代核子反應爐。以西方現有的科技應不難達成這個目標,也唯有這樣才能使驚惶的民眾重拾對核能的信心。 (康瑞.王薇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