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澎湖/風在說故事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0-06-15

瀏覽數 19,200+

澎湖/風在說故事
 

本文出自 1990 / 7月號雜誌 第049期遠見雜誌

看過侯孝賢電影「風櫃來的人」,對澎湖古樸的建築與浪滾滔天的海景一定不能忘懷。空曠曠的街道上竄飛著鹹鹹的海風,飄浮著腥腥的魚味。

土瘠水乏,鎮日飛沙走石,練就澎湖人一身跟生活搏鬥的堅毅。靠海維生的漁民晨出晏歸,體格健壯的農婦裹緊面罩在乾裂的田間操作。辛苦助勞而收入棉薄的日子留不住島上年輕人,一個個流向台灣,剩下老人、婦孺以及走不完的貓守住家園。

十六世紀的葡萄牙水手漂洋過海途經澎湖,為它取名「漁人之島」,四百年來澎湖人就一直伴海而生、看海吃飯,沒有多大轉變。

台灣省最大的離島澎湖縣,面積大小雖只和台北市旗鼓相當,海岸線卻長達三二0公里。廣闊的水域星羅棋布地參差了六十四個小島,其中有七成為人煙滅絕、野鳥叢棲的無人島。由於島嶼分散,交通甚為不便,除幾個著名觀光島之外,其餘則船跡罕至,也因此水電供應困難,島民多飲用井水,有些離島只有晚上才有電。

自動守望相助

討海生活簡單清苦,但良好的治安讓澎湖人浸淫在安然自得之中。年過半百、世居澎湖的中正國小自然老師洪瑞全對家鄉純淨的風氣深有感觸,他得意地表示他家不用安裝鐵窗,鄰居感情濃厚,「在澎湖,守望相助不須要政府提倡。」

走在澎湖最古老的中央街上,陽光灑得滿地晶亮,年代久遠的四眼井、萬軍井在酷熱中帶來一劑清涼。不到幾分鐘,全台灣最久、有四百餘年歷史的一級古蹟媽祖廟(天后宮)直挺挺地拔地而起。畫棟飛簷、典雅意古,天后宮的建成完全不用一根鐵釘。細讀廟內康熙頒贈的「神昭海表」匾額和清將沈有容退紅毛蕃碑,香煙梟梟,彷彿錯入另一個時空。

澎湖是老,比台灣開墾還要先四百年,早在元世祖雄霸中國之際,澎湖就設置了巡檢司。歷史餘痕印烙在剝落的一磚一瓦上,全縣共有兩個國家一級古蹟,是研究歷史無法遺漏的素材,也是觀光必看的民俗遺產。

出馬公市區,筆直平坦的柏油路兩旁怒放著縣花天人菊。一小時後,白沙鄉三百多歲老的通樑大榕樹如守護神般霸氣鼓鼓地挺立,覆蓋面積廣達兩百坪,像要吞下整個天空。大榕樹底下著汗衫的老人們喝茶奕棋、婦人納涼話家常,盤根錯結的老榕和村民的生活緊密結合。

過了白沙,橫亙五公里長的跨海大橋蛇一樣地盤繞於海上,橋的另一端是以落霞聞名的西嶼。大約六十分鐘的車程便可抵達一級古蹟西台古堡。低於地面的隧道個個聲氣相通,迷宮似地銜接在一起。這裡曾是清廷訓練水軍的營區,走進其中,鳴響的足聲牽引著走向幽遠的年代,紮辮子、穿軍服的清兵就曾在漆黑的洞穴內埋鍋造飯。

姥古石屋

陽光乍然眩亮,一間間姥古石屋(珊瑚石灰石)齊齊整整地排成一氣。鑽研澎湖人文、地理達二十餘年的洪瑞全分析,澎湖和台灣人文景觀上最主要差異是在建築。以姥古石疊砌而成的古厝,是島上建築的特色。低矮的屋舍、泥灰的石牆,勤儉的澎湖人代代世居於內。色彩黯淡的平房跟台灣櫛比鱗次的美廈公寓迥異其趣。用以驅魔避邪的石敢當,也是灰濛濛地以巨石堆砌而成,酷似堅厚的多層大蛋糕形狀。

虔誠的澎湖人篤信神明,在澎湖廟宇比學校還多。占全縣人口八0%的漁民營生於滄浪之中,履濤涉險,為析求平安豐收,每個村子定有一座以上的廟宇供居民膜拜析福。澎湖共一六五座廟宇,密度為全省之冠。距馬公市區三十分鐘路程的風櫃尾靈德溫王殿,年代和美國歷史同樣長,送瘟神燒王船的儀式極具傳統風味,穿古服行舊禮,歡愉的氣氛可將澎湖刺骨寒冬燒得火熱沸騰。再配合不遠處風櫃海洞呼嘯吼吼的濤聲,熱鬧之餘又多了肅穆的情懷。

觀光旺季在夏天

位於市區、依傍海邊的青年活動中心外海堤上,稀落坐著等看夕陽勝景的遊客,古名西瀛的澎湖此刻寂靜深沈。兩位跨坐在五0CC摩托車上的馬公高中女生不怕生地對台灣旅客抱怨,台灣人都是自掃門前雪,很冷漠:「在澎湖,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到朋友家大吃大喝,什麼也不怕!」年輕的臉上,映照落日餘暉。

長久以來,澎湖就是觀光勝地,海空交通便捷,尤其是夏季觀光旺盛,若不提前訂票,恐怕機位難求,只得到嘉義或高雄搭五小時以上的船才能到。澎湖的飯店不少,有三十幾家,設備中等,價錢在一千元上下。

對上班族而言,遊澎湖以三天兩夜為佳,第一天花二五0元租二十四小時摩托車環本島、白沙、西嶼等風景線,此外馬公市亦有固定班次公車開往各遊覽區;第二、三天乘交通船或遊艇登臨著名離島,船票在一百元至五百元不等,馬公市區有很多家旅行社代攬客設計行程、包快艇,可以前往諮詢。

每到冬季,海豚成群集遊到澎湖海域,蔚為壯觀;在海鳥的樂園大小貓嶼留鳥、過境鳥等各種野鳥漫天飛舞,黑壓壓地幾乎蓋住了藍藍的天。珊瑚、文石、海鮮、魚乾、花生酥等是澎湖道地的名產。

到澎湖的觀光客集中在夏季,每到冬天風強浪猛,飛沙打在腳上隱隱做痛,縣政府和縣議會為開拓財源,曾有廢縣、闢設賭場的決議,生於斯長於斯、六十歲的李先生痛心地搖著頭說,由奢入簡難,一旦民風敗壞:「要回到現在的純樸須要多少年?」他為澎湖未來的觀光發展憂慮萬分。

用毛巾裹臉的蒙面婦女,僅露出含著笑意的雙眼,背著老重的大布袋辛苦地擠上公車。雖然看不見她的臉,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一定有一張慈藹果毅的面容,那種只屬於澎湖的臉孔。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望安/明日的蜜月島

清晨八點,馬公市第三碼頭岸上,海風涼冽。黝黑的壯丁扛起十幾斤重的米袋、郵包等一天民生物資,從交通船恆安號上上下下。船員們解索套纜,粗壯的臂膀青筋暴露。短小精悍的船長探探陰雲密布的天,轉過身用閩南語低沈地告訴副手:「今仔日風浪卡大,愛洗理(小心)駛。」

海像巨大的臂膀,將船搖晃晃地送到望安。九十分鐘後從一望無際的深藍,驚喜眺看到碧綠蒼鬱的望安,三百七十餘年前鄭成功帶兵東渡台灣,遙望八罩島,希望能平安抵達,就把這座小島稱為望安。

不消半小時,便可騎車繞完望安。柏油路蜿蜒過村莊,豁然開朗,衝進滿山滿坡的翠綠,羊隻低頭悠閒吃草,黃牛成群遊蕩。望安小得令人心曠神怡。

小香港將軍嶼

天台山仙境是澎湖古八景之一,村民間流傳了一則神話,傳說神仙呂洞賓曾到此欣賞天台山的景色,當跨海離去時在石頭上留下一個腳印。至今觀光客尚可看到一塊突出的足型礁石。

望安島上的姥古民房,是政府計畫中的文化村。中社村的花宅古厝,屬泉漳大聚落,是全台灣僅有的集體民宅遺址。紅瓦石牆,樸拙典雅,由於人煙稀少,更顯落寞寂寥。

從港口坐十五分鐘渡船即可登上有小香港之稱的將軍嶼。只有望安五分之一大,將軍嶼的繁榮富麗並不是寧靜簡樸的望安可以比得上。島民因網撈珊瑚致富,高樓櫛比聳立。兩島僅隔一浬海水,卻有著極大的差異。

天陰灰灰地壓得低低,望安島港口派駐所年輕的警察,一邊注意慢慢駛進港口的漁船,一邊吐著煙圈說,望安一年也沒有刑案發生,他輪調到此的三年內遇上最大的案子是「村民玩麻將」。一成不變的生活,磨得年經的他開始相信命運。

下午四點最後一班交通船開回馬公之後,望安就更寂靜了。駝著背的老阿媽牽著小孫子送走親人,頂著海風走回山坡上的家。在政府規畫將望安開發為蜜月島的承諾履行之前,望安仍要一分一秒地繼續緩緩前進。

淒美的七美

七美島上的婦女在碼頭邊擺好滿堆文石、項鍊、翠玉的攤子,小冰箱裡塞著在台北沒有看過的廠牌的各式飲料,她們臉上掩不住歡喜,屏氣凝神地等待載有一百多名觀光客的快艇開來。

荷包鼓鼓的遊客一一跳下船,吆喝叫賣聲劈咱響徹碼頭,整個七美島醞釀已久的等待,在此刻如洩洪般地爆發出來,雖然這些觀光客被快艇船長告知,船只能停留一小時。

一五0元租一輛機車,離開港口深入七美,這個澎湖群島極南的小島。不出一小時的環島行程,行色匆匆的遊客和肩著鋤頭、步調緩慢的島民形成強烈對比。七美人對觀光客靖蜒點水似的旅遊習以為常,露出潔白牙齒向外地人頷首微笑。

流行淒美傳說

昔稱「寡婦村」的七美,流行許多淒美的傳說。南滬燈塔下方,望夫石如平躺海上的婦女,傳聞是枯等丈夫打漁回來而變成石頭的漁婦化身。距港口十分鐘路程的七美人塚,賣文石紀念品的老太太說,是古早時候,七名女子為保貞節投井自盡,村民填井做墳,墳上神奇地長出七株香楸樹,從此原叫大嶼的七美就改稱今名了。

三十年來,七美島上的人口總維持在五千上下,除婦孺外,幾乎完全以捕魚過活。夏天夜晚,漁民燃亮燈火,拖網打漁,點點漁火在死黑的海上自成絢麗的景觀。

離澎湖本島最遠的七美,有交通船和小飛機來往馬公,每天一班的交通船到七美要三小時,船資三百元左右,搭飛機則視天候而定,十五分鐘內就到馬公。另外在馬公市內花五五0元乘快艇到七美只要九十分鐘,中途還可在桶盤嶼、虎井嶼各逗留四十分鐘。

如月世界般荒蕪的頂隙月岩,在柔和開朗的七美天空下顯得詭異怪誕,而它的洪荒古老,卻和代代相傳的民間神話同樣嵌入七美人日復一日的生活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