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的責任感
在五月號遠見上看了第十七頁高希均教授的文章,心中極有同感。尤其最後一段:要認同中國,要使中國現代化,中國人都有責任,更是內心深處積壓良久的念頭。
有資格參加國是建言或國是會議的人之外,在台灣還有很多很多知識分子關心國家民族的前途,他們的識見並不比有政治包袱或圓滑城府的人差勁,反倒是赤子之心、一針見血。「遠見」應有真正的遠見,將這些愛國家民族的在野血淚,收集做一專輯。
高雄 唐植恂
資本主義非洪水猛獸
貴刊四十七期一六0頁「找一條不一樣的路」,記者楊孟瑜先生引述魏廣文同學的話說:「現在開始對社會主義有點興趣,讀一些有關的書……對台灣現在的制度、對整個資本主義覺得不滿意,希望找出一條比較不一樣的路。」
我不知道魏同學讀過的有關社會主義的書,是不是包括了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演講本)。民生主義第一講便說:「社會主義的範圍,是研究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的問題,就是研究人民生計問題。所以我用民生主義來替代社會主義,始意就是在正本清源,」又說:「社會問題便是民生問題,所以民生主義,便可說是社會主義的本題。」
且現時西方國家,亦非純採「私有財產」與「自由放任」之資本主義制度,而趨向於所謂「福利國家」,所謂「資本主義」,固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也。
沙鹿 王愷中
灌溉文化的花
拜讀貴刊四十六期「法國文化部長魅力知多少」一文,十分羨慕賈克朗在法國能擁有如許的魅力。法國在他和總統密特朗的領導下,藝術已走入鄉間、平民化了,而非僅僅留在巴黎。對法國人而言,文化就是生活,身在法國,我才瞭解在台灣學藝術的悲哀,沒有水,沒有養分,怎養得出文化的花朵呢?
我們自己的文化部即將成立,雖然有很多問題待解決,雖然藝文界還是非常懷疑,但希望我們也有這麼一位喜歡藝術並且有膽識的人來當個有魅力的文化部長。
彰化 沈玫玉
給子孫一塊淨土
拜讀貴刊四十七期世界觀系列有關環保的報導,心中感觸頗多。人類文明愈進步、科技愈發達,相對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就愈高,舉凡空氣、水資源的污染,垃圾處理等均是當前十分嚴重的問題。九0年代,環保意識高漲,許多先進國家都已開始從事各項因應措施來改善環境品質。
而反觀國內環保現象,實令人觸目驚心。台灣雖然擁有令人稱羨的七百億美元外匯,但卻沒有高品質的生活環境。政府雖倡導各項環保運動,卻沒有人真正徹底執行。誠如遠見文中所云,「九0年代是環保的世代」絕不再只是高喊的口號,維護環境品質,人人有責,願我們所留給子孫的是一塊乾淨的沃土,而不是為垃圾所掩埋的荒島。
台北 李玉貞
動亂的根源何在?
二十多年來要求取治革新的呼聲,早已甚囂塵上,過去在「大學」雜誌時代即有人主張國會應全面改選,但是儘管在野人士聲嘶力竭,有關當局仍是無動於衷。
如今,大學生的野百合行動(中正紀念堂前的靜坐示威)卻引起一連串的「後座力」,震撼了在朝的袞袞諸公,國是會議的召開可說是良性循環效應的體現吧!
難道政治是「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器」?事實上,全民望治之殷切殆已溢於言表矣!在位者似乎一貫以「不食人間煙火」的態度來我行我素,鮮有體察社會動脈的誠意,例如終身職之中央民意代表抗拒退職,實在有違民意;難道不知人民已不耐久等,而可能形成動亂的根源?
台中 朱廷章
盼望多用再生紙
編輯先生:
如果遠見能在最近的未來將十六頁再生紙的篇幅增加到六十頁,才是遠知卓見,我很慚愧我用的信紙並不是再生紙,但下一次再寫信給你們時,我用的一定是再生紙。
高雄 陳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