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宮崎邦次(Kuniji Miyazaki)日本第一勸業銀行(Dai-Ich-Kangyo Bank)董事長
在九0年代,金融業全球化、證券化和自由化的趨勢將更為強勁。換句話說,隨著世界各地的規範障礙瓦解,我們可以預見一個全球性的銀行體系逐漸成形。日本的金融制度將越來越像西德和其他歐洲國家,在這種制度下,國際性的銀行可以同時處理信託和金融業務。
但從獲利率的觀點而言,銀行自由化反而使競爭環境更加險惡,未來十年內,可以預期銀行的數目會減少,另外我們也不排除日本銀行由外商接收的可能性。
日本當前最迫切的事,是平衡它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經濟不平衡。日本的錢必須透過日本各銀行的操作,在世界各地流通,我們更應該讓我們的錢流通到負債國去。九0年代必須是匡正不安定和不均狀態的紀元。我們已經察覺到國際間南與北、東與西的不均衡現象,在未來的十年內,我們的任務就是解決這些問題。
(金融)侖夫(Glen Renfrew)路透社(Reuters Holdings)電子金融資訊公司總裁
如果依目前的情勢推算,到九0年代末,亞洲的東京和台北將成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證券市場。另外還有一些新冒出的亞洲市場,譬如連印尼的證券交易也開始活躍起來;這些地方都將成為非常重要的外匯交易中心。我敢說,歐洲也將會有跨國界的證券交易活動,尤其是一些主要的股票可能會以電腦交易的方式進行。
(管理)衛爾奇(John F. Welch Jr.)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總裁
九0年代的企業,必須發展出一套文化,使公司反應更靈敏,更易與人溝通,並鼓勵員工同心協力服務日益挑剔的顧客,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而要邁向這種致勝的文化,就必須創建所謂的「無界隔」公司,因為我們已經無暇克服不同功能之間,譬如工程和行銷,或不同階級人事之間的種種障礙;地理上的隔閡也必須克服,我們的員工在新德里和漢城得像在紐約一樣自在。
此外,公司各階層的再教育也不容忽視,奇異公司每年要花約五億美元來訓練和教育員工,因為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投資,可促使公司不斷更新,帶動生產力成長。八0年代企業界不乏個人英雄,但九0年代的英雄和贏家,是那些不畏快速變動,並能欣然發展出致勝文化的公司整體。
(科學)沙根(Carl Sagan)康乃爾大學天文學及太空科學教授
人類究竟要不要在經濟上作重大犧牲以保護環境,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地球的溫室效應很明顯還在增加,到二十一世紀中,情況將十分可怕--有人預測,美國的中西部會變成沙漠。由於該地是世界主要的產糧區,因此這不僅對美國,甚至對地球其他的地區而言,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再以燃料效能為例,如果我們能從煤塊或一加侖的汽油擷取出更多的能量,就能在維護經濟利益的同時,減低溫室效應,因此講求能源效能是有經濟意義的。我們若能大力研究各種能源,特別是能再生的太陽能等,對環境和能源會有直接的好處。
(經濟)錢德勒(Alfred D. Chandler Jr.)哈佛商學院的歷史學家
工業發展從肥料到機械,再進步到電腦,改變了整個世界。只有儘早投下巨額資本的公司才能生存。矽谷工業是企業界的夢想,也是企業界的不幸,那些公司雖然很好,但是不肯在生產和研究上投入巨額的資本,反而是肯在這方面下功夫的英特爾(Intel)、摩托羅拉(Motorola)和德州儀器等公司的前途最被看好。
相對來看,日本的半導體公司雖然都是舊式公司,但它們的規模都相當大:譬如三菱、東芝和日立素有日本的奇異和西屋之稱。它們的資本額相當低,但是可以在關係企業中尋找市場。當然,這些公司如果沒有政府的強力支持,絕對無法和IBM在電腦界競爭,但由於它們的規模相當大,即使沒有政府的幫助,在半導體方面的成績也能直逼矽谷工業。
令人驚訝的是,在生物科技領域也有同樣趨勢,瑞士的洛奇公司(Roche Holding)已購得我們在此領域的先鋒--基因科技公司(Genetech)六0%的股份!這些現象透露了一個訊息:要做成功的企業家並開創偉大的事業,就必須同洛克菲勒一樣,建立聞名世界的機構和他人競爭,否則將落得被購併的命運。(媒體行銷)麥克麥諾斯(Jason McManus)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 Inc.)總編輯
在九0年代,人們對於快速、正確和切身消息的需求量將會很大,但消息並非知識,對於真正的知識--分析消息的評論、新奇的點子、對事實的新見解等將有更高的需求,因此雜誌就占了優勢;讀者可以重讀漏掉的重點,仔細品味好的文章,並思考文中的觀點,一本成功的雜誌應該可以提供人們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的內容。
我們希望善用科技來提升印刷品質和雜誌的權威性。未來雜誌市場可能會縮小,能繼續生存的業者將獲得更多忠實讀者的支持。
(經濟)詹森(Manuel H. Johnson)美國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 Board)副局長
未來一個確定的趨勢是,大部分的工業國家都從七0年代和八0年代獲得了共同的教訓。說得實際些,我們不能再讓政府抽更多的稅,然後支出更多,還有就是樣樣事情都想管的金融政策,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擴張政策深具破壞性。
今後,國際金融制度應該更穩定。今天投資者可以隨時將資金投入世界的各個角落,除非大部分工業國家的決策者希望金融市場有很大的變動性,否則各國的國內政策應該並行不悖--人人都希望有最大的實際生產量和最低的通貨膨脹率。如果大家都朝同一方向努力,相信會有美好的協調結果。
(管理)馬可(Reuben Mark)高露潔公司(Colgate-Palmolive)總裁
發掘人才將是企業邁入二十一世紀的精髓。工廠設在那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發掘優秀人才,並激發他們的才能,而關鍵在於你如何信賴他們,並使他們信賴你;當然這並不容易,但是溝通和克服心態差異必須列為優先考慮。
各式各樣的合夥關係將成為九0年代的企業動力,因此商業策略必須針對公司、政府以及人與人之間日趨緊密的互賴性來設計。
例如過去,我們讓員工赤手空拳到外國創業,現在則選擇和當地的商人或政府合夥。而在公司內部,權威式的管理將逐漸轉變為上下共同決策;逐漸地,員工甚至可分享小部分所有權,在高露潔公司,即使是低階層員工都可認股--這是我們和員工「合夥」的方式之一。
(世界)瓦特斯(Sir Alan Walters)曾任柴契爾夫人的經濟顧問
歐市到底會如何演變,將關係到自由經濟或保護主義的消長。我很擔心歐洲會變成只朝內看、不重競爭的團體。這樣的歐洲比分成許多國的歐洲還要糟。歐洲應該具有一種開放的、向外看的洞察力。
我對美國的前景倒很樂觀。它歷經過去十年的經濟重整,卻仍然堅守開放的原則,證明這個國家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彈性,具備了孕育企業風範的活力;因此不論日本和歐洲如何努力,美國仍將是世界領袖。
另外一個我們低估了的未來趨勢是:大量的人口遷移。介於貧富國家間的經濟差異將產生強大的推拉效果,而國際間的人口遷移可能會增加已開發和低開發國家之間的緊張程度。
(世界)弓倉禮一(Reiichi Yumikura)旭化學工業(Asahi Chemical Industry)董事長
美日間的問題仍不能輕易解決。目前美國為赤字所苦,而日本卻在享受盈餘,但是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情況可能逆轉。日本除了水力和勞工外,沒有其它資源,油價將逐漸上漲,而我們的勞動成本高居世界第一位,勞工短缺的問題十分嚴重,因此在未來的十年內美國又將充滿活力。
同時,日本對整個世界也負有重要責任,我們必須和美國合作,設立實用而周詳的計畫來幫助較貧窮的國家。問題是,日本要親近其他國家將備加辛苦,因為日本人的外交技巧太差,往往無法恰當表達自己的意見。面臨著這種溝通的無力感,我們開始要擔心,日本在未來十年會被孤立。
(世界)戴索托(Hernando De Soto)秘魯的企業家、經濟學家兼作家
拉丁美洲短期的前景是悲觀的,多數國家已經擁有或即將建立民主政府,並瞭解自由市場政策的必要。但是若不能從基本結構改革,再好的政策也會形同虛文。我們的政府擁有極大的權力,政客、官員和一些特權商人無需顧及他人便能作成決定;而我們所擁有的民主,不過是每五年選出個獨裁者罷了。
我對拉丁美洲的長期遠景抱有較大的希望。最近突然間,許多人紛紛挺身而出討論制度的缺失。當然,這是很危險的舉動。在墨西哥,人們正在批評政治體制,但是在阿根廷和智利,他們只敢談經濟和政治政策好的一面。我想東歐的改革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人民要求權力,權力也應賦予人民。
(媒體、行銷)基爾(Philip H. Geier Jr.)國際公關集團(Interpublic Group)總裁
美國的廣告成長將較八0年代遲緩,但是整個國際市場可能成長一0%,而歐洲地區的廣告因為東歐國家的商業電視擴展和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成長特別顯著。八0年代的大趨勢--企業合併會繼續盛行。
不可諱言的,公司合併後的效率確實提高許多。譬如世界各地的代理商要舉辦成品展示,可能要花上三年的時間;如果企業合併,一家代理商不僅能到各國舉行展示會,還可節省一半的時間。
目前有許多公司嘗試做綜合行銷--集廣告、促銷活動和公關於一體。這在零散的海外市場將會大受歡迎,因為客戶知道,雇用一個代理商是比較合算的。
(取材自For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