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華人企業領袖獎 終身成就獎:劉兆玄
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傑出領袖獎:蔡長海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
遠見獎:李開復 創新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遠見獎:姚仁祿 大小創意齋共同創辦人暨創意長
2012終身成就獎 劉兆玄
國家文化總會會長
劉兆玄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取得化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回台進入清華大學任教,並由副教授一路升遷至理學院院長,後在1987出任清大校長。劉兆玄堪稱學者從政的一大代表。在擔任清大教授的期間,他被任命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企劃考核處處長。
1993年、當時擔任清大校長的劉兆玄出任交通部部長,之後歷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動小組召集人,行政院院長等重要政府職務。在劉兆玄擔任行政院長期間,美國發生金融風暴,引發全球景氣蕭條,台灣出口也受到衝擊。
然而在他實行包括「三挺政策」,輔導企業轉型,發放消費券等一系列行動後,經濟危機風暴即被迅速控制。2009年由行政院長一職卸任後,劉兆玄在2010年接任國家文化總會會長,開始積極提倡漢字之美,致力於用漢字向國際推廣中華文化。
幫助社會上最需要照顧的人 是最大的幸福
傑出領袖獎蔡長海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
醫療和教育是我一生的志業。能獲得大會頒發傑出領袖獎,倍感光榮。這份榮耀不是我一個人努力就做得到的。我想,我應該分給我的家人,和我一起打拚的團隊,包括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亞洲大學的同仁們。沒有他們的努力,我今天不可能得到這個獎。也要感謝所有不斷支持和鼓勵我的朋友們。你們的友誼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助力。
生在這塊土地,台灣雖小,我始終相信,以台灣人的智慧、勇於創新的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毅力,是絕對有機會在國際揚名吐氣的。我們絕不能妄自菲薄。我一再期勉我的團隊,務必要放眼國際,擴大格局,以世界一流的水準為目標。在教育方面,我們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年輕人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教學、研究環境,希望讓年輕的一代,具備世界競爭力。
6年前,我希望中國醫藥大學在7年內,進入世界500大。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做夢。但是,做夢需要勇氣和傻氣,追夢則需要毅力和執行力。如今,美夢成真。中國醫藥大學,今年以第453名,榮登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前500大。同時,臨床醫學和藥學領域,也以世界第151名、亞洲第7名的成績,名列世界前200強。另外,亞洲大學也連續7年獲得教育部的教學卓越獎勵。為了環境美學的教育,我們不惜重金邀請世界普利茲克獎得主安藤忠雄大師來設計,今年(2012年)即將完工。
醫療與教育是企業社會責任
醫療方面,我們以病人為中心,提升專業醫療水準,成立12個世界級的研究中心及10個專科醫療中心。目前在重大外傷和重大疾病,如癌症的救治能力達到國際水準,甚至領先亞洲。
除了提供最好的教育給學生,和最好的醫療給病患以外,醫療及教育事業還兼有社會責任,包括醫療教育的傳承,深入本土疾病研究,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如果能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得到最好的照顧,這將是我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我們的目標是進入世界300大,相信明年可以進入世界400大,成為世界一流及具有特色的醫療和教學中心。我們也積極往尖端醫療科技發展,結合醫療、教育、ICT,透過跨領域,希望在中部形成高科技醫療服務園區,希望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所貢獻,在國際醫療、生技產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台灣人的驕傲。
蔡長海
亞洲大學創辦人、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董事長蔡長海,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醫生背景出身的他,對於推動醫學與教育的進步不遺餘力。在他帶領下,「中國醫藥學院」改名為「中國醫藥大學」,並連續二年榮獲「教育部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獎助的私立醫學院模範生,更入列世界頂尖前500大學。
他在2001年與由鉅建設前董事長林增連共同創辦的「亞洲大學」,連續7年被教育部評為教學卓越大學。在他力邀下,由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首肯設計的藝術館,主體在2012年完工。除了積極辦學,蔡長海也熱心公益。1999年九二一震災發生後,他不但捐出300萬賑災,也發動中國醫藥學院全院協助當地的醫療照護及災後重建工作。2003年SARS爆發期間,蔡長海更擔任「中部地區SARS防治醫療資源整合指揮中心」中部指揮官,為防堵疫情做出重大貢獻。
環境淬煉遠見
2012遠見獎
李開復 創新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非常感謝高希均教授和郭台銘董事長頒發給我的「華人企業領袖遠見獎」。我其實很平凡,只是有幸在最佳的時間在最佳的環境裡出生、學習、成長、發展。我和朋友開玩笑說我是:「大陸原料,台灣製造,美國加工,賣回中國市場,」今天我就談談這四點吧!
先談談大陸原料。我出生在台灣,算是台灣「外省人」。父親1949年內戰後隨著國民黨來到台灣。父親一生心繫家國,放棄政壇生涯,專研並寫作多本中國近代史和多篇政治評論。父親病危時,告訴我們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完成他的最後一本書《中國人未來的希望》。
母親和父親有著一樣濃郁的中國情結。
她從小對我要求甚高,我的每一篇作文、每一張毛筆字,她都會親自督促我做到完美。只要我想買書,她一定答應。母親做的這些,其實都是希望我11歲赴美求學時,不要忘本。在我赴美時,我深刻地記得母親對我說:「不要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當她看到我不甚瞭解為何她這時說這句話時,她給了我兩個要求:(1)每星期寫一封家信,(2)不可以娶美國老婆。雖然兒時不能完全了解父母,但是父母親的中國情結像一條無聲的溪流,注入了我的價值觀。
台灣保留中國傳統人文氣息
第二,台灣製造。今天我的大陸朋友到台灣最強烈的感覺不是陽明山、101、鳳梨酥,而是台灣保留的中國傳統人文氣息:人情味、禮貌、真誠。其實這些都是我父親的寫照,也是我從小成長的環境。父親是個謙謙君子,淡泊名利,力行「以誠待人」的原則。無論對朋友、學生,他都選擇先付出,先利人,不求回報。他最享受的事情就是請學生吃飯,和他們交流,幫助他們成長。朋友有任何需要,他總是真誠地盡力幫助他們。有人認為,他這樣可能被占了便宜,但是他認為「吃虧就是占便宜」,因為你的真誠獲得的信任和朋友遠遠比偶爾的「吃虧」重要。
父親沈默寡言,但是用他的為人處事照亮了我的道路,像是一種無聲的權威指引著我的未來。父親過世時,兩袖清風,但是留給我一件無價之寶,是錢穆先生書寫的條幅「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這十個字是我父親一生的寫照,也是我一生的追求。
第三,美國加工。美國的教育是世界領先的。
我在11歲到了美國,讓我最震撼的就是美國式教育。美國教育能夠培養好奇心、批判式思惟、創造力。美國教育先教你思考,鼓勵你凡事理解why,允許你凡事追問why not,並且教導你學以致用。如果我曾經在科技界有一些小小成就,那要歸功美國教育。
追求自己的心 讓世界因你而不同
但是美國教育對我影響最大的不是這些,而是我有幸碰到的三位老師。我的高中數學老師,告訴我人要「追求自己的心,培養自己的興趣」。為了培養我的興趣,她每週開車送我到附近大學進修,在路上用生動的故事讓我理解了「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不要被教條束縛,要追求自己的愛好。」我的大學哲學教授,教我如何理解人生意義:「知道什麼是make a difference嗎?想像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中有你,一個世界中沒有你,讓兩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響力,這就是你一生的意義。」這句話引導了我的一生,也幫助我做了無數重大決定。
最後,我的博士指導教授,當我提出和他不同的意見時,告訴我:「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這句話影響了我的職業生涯,因為隨著我個人的成長,我慢慢理解,這句話不只是一種胸懷或言論自由的體現,更是最珍貴的領導力。聰明人不喜歡被管理,更希望被信任,更需要被放權,所以「用你想被管理的方法管理下屬」,成為了我的管理座右銘。
最後,中國市場。我非常有幸在1998、2005年分別在微軟、谷歌負責開拓中國市場或研發。這段時間中國的IT和互聯網企業正在起飛,無論在外企或民企,每個IT公司都可能享受爆發的市場,每個IT人都可能獲得巨大的成長。能參與這樣的一個百年一見的市場崛起是我的幸運。但是,這段時間讓我最自豪的事情不是業務、產品,而是人才。
過去,這些中國人才很難發揮潛力,但是改革開放20年後,市場和機遇並肩騰飛,中國青年的機會來到了!無論在微軟還是Google,我有幸管理著中國頂尖的青年才俊,並幫助他們發揮他們的潛力。 今天,這些人才分布在外企、國企、民企,當然還有很多創業公司,不但自己得到了成功,也提升了中國的科技研發水平。我非常欣慰我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曾經扮演小小的角色。看到這些優秀青年的成就,啟發了我在這個蓬勃的中國市場譜出我自己事業的新樂章:創新工廠。
創新工廠成立三年,我們投資並幫助了53個公司和3000多位青年。我們除了主營業務在大陸,在台灣也開始幫助創業青年。記得我第一次到中國大陸時,看到中國的優秀青年。我的第一感觸是:他們和我一樣聰明,比我更努力,但是沒有肥沃的土壤讓他們成長。多年來,我一直記得我的幸運:我有幸在充滿傳統中國文化的台灣成長,在世界頂尖教育的美國學習,在市場人才騰飛的中國大陸發展。我希望用我的餘生來幫助兩岸青年擁有和我一樣好的成長、學習、發展的環境,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李開復
創新工廠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畢業於卡耐基梅隆大學電腦系博士班。台灣出生的他,中學即至美國求學。完成博士學位後,李開復開始在矽谷科技圈嶄露頭角。歷任蘋果電腦互動式多媒體部門副總裁、微軟全球副總裁、Google全球副總裁和大中華區總裁等重要職務,名噪一時。
1961年生的李開復,銜著在科技巨頭擔綱要職的顯赫資歷,在2009年毅然決定離開高薪的Google工作,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廠」。「創新工廠」是以創投基金營運的新事業育成中心,旨在幫助中國年輕人成功創業,並鎖定行動網路、電子商務與雲端運算等熱門產業,提供資金及培訓管道。
2010年成立創新工廠台灣分部,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廠的目標是每年培育出3到5個新公司。除了扮演科技界「伯樂」,李開復也大量使用微博與年輕人對話,激盪想法。目前他已出版《做最好的自己》《做21世紀的人才》《140字的驚人力量:李開復談微博改變一切》等多本著作。
成為具有想像力、改變世界的聲音
2012遠見獎 姚仁祿
大小創意齋共同創辦人暨創意長
非常感激有這樣的機會,我深信一句話,因緣不可思議。既然因緣不可思議,我藉此機會,說說我心裡的話。
昨天看電視,看到歐巴馬在競選,他在最後一場競選時,不斷講一句話。他說,如果一把聲音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心,它就能改變一個村莊、城市。如果能改變一個城市,就能改變一個州、一個國家;如果能改變一個國家,那把聲音就能改變全世界。我一直思索那把聲音,當然他有他的看法,但是我內心聲音是什麼?
遠見,這兩個字值得我們思索。我是這麼想的,如果我們用一個生物的立場來看,遠見可以讓我們站在山上看好幾公里,或站在101大樓上。透過科技的幫助,我們可以看得比較遠,譬如用Google看到紐約。透過歷史,我們可以看幾千年。通過考古,更可以看到億萬年。不論怎麼推,總是有那麼一點點限制。
我們靠什麼,才能看到更遠的地方?我覺得,遠見兩個字,如果把它當成想像,就能看到完全看不到的地方。我很喜歡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想像力比知識還要重要。」非常感謝高教授多年前和王發行人創辦了《遠見》,這不僅僅是正派媒體,也是代表大家的一把聲音,這把聲音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遠見是要具有想像力的。
姚仁祿
大小創意齋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姚仁祿,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姚仁祿專注於室內設計領域,創立「大仁室內計畫公司」與「DAZA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Ltd. 」,並擔任台北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
1991年成為慈濟志工後,姚仁祿逐漸投入大量精力於慈濟事業。47歲後陸續擔任靜思文化執行長、大愛電視總監、慈濟傳播文化基金會董事等慈濟重要職務,積極提升大愛節目及影音產品的內容品質,讓大愛電視台的八點檔連續劇屢獲金鐘獎肯定,收視更高居台灣前幾名。姚仁祿在慈濟除了積極引入新科技、主導讓大愛成為全亞洲第一家數位電視台,也發揮建築設計長才,親手設計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及靜思書軒,兩者皆受到各界好評。
2006年離開大愛電視後,姚仁祿即活躍各大人文、出版、創意、藝術機構擔任董事,並創辦大小創意齋∕dX Creative House擔任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