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老化速度又快又急,目前65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比例11%,但估計到2025年,台灣老人數量將是現在的一倍,達22%,超過英國、美國。
儘管人口長壽是社會醫療與生活水準進步的象徵,可是,面對老化社會,台灣是否已做好充足準備?是否已營造適合老人生活的環境?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坦承,其實台灣社會尚未做好準備。她感嘆,如同過去的社會眼光,大家看待長者,依舊帶著歧視,將生病、行動不便、拐杖和老化劃上等號,把老化看成失去價值、沒有競爭力。
高齡友善城,嘉義市先起跑
然而,國際衛生組織早已經推動「活躍老化」的概念。國健局響應,早從2010年開始,在台灣推動高齡友善城市政策。
這項政策從嘉義市率先起跑,為長者提供合適的生活環境,希望改變民眾對老化的認知。兩年多來,已有20個縣市加入,2013年將增至22個縣市,也就是說,全台各地希望讓長者在老化過程中,獲得最大的健康與安全。
邱淑媞也曾前往奧地利加斯坦參加歐盟衛生論壇,把台灣推動的決心與心得,拿到國外分享,引起外國注意。「台灣是全球高齡友善城市參與最高的國家,」邱淑媞表示。
按照這項政策,縣市政府必須為長者設置無障礙空間、提供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興建適合長者居住的住宅、協助長者參與社會服務、擔任志工,或留在職場繼續工作,安排長者學習電腦資訊、社區也有健康照護服務、培養社會敬老美德等。
邱淑媞強調,長者如果沒有參與社會活動,對體力、精神將造成負面影響,事實上,許多年長者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生歷練,可以貢獻心力,創造「銀色生產力」。對長者來說,能夠工作就能擁有健康,創造雙贏局面,為長者創造工作機會是世界新趨勢。但是,當世界各國都在延後退休年齡時,台灣人實際退休年齡平均是60.4歲,距離平均餘命,仍有15.5到22.2年的時間,似乎有太早退休的現象。
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的退休年齡低於南韓、美國和日本,與法國、德國及義大利接近。主計處調查發現,2010年退休五萬多人當中,有57.5%介於55至64歲,三成的退休年齡是45到54歲。
借鏡新堡市 提升銀色生產力
如何提高這群不老退休族的就業力,發揮銀色生產力?邱淑媞建議,這需要政府跨部門協議,他們不是和年輕人競爭工作機會,而是增加生產人口,社會不應排擠他們。
世界各國都在討論銀髮商機如何締造銀色GDP,她認為,如果銀髮商品設計能有長者參與,就能擁抱商機,如果能掌握這股商機,就可以行銷世界。
2012年8月底,國健局邀請國外專家,來台分享歐美國家推動高齡友善城市的經驗。其中,英國Business Lab in Scotland執行長葛瑞格.雷(Gregor Rae)表示,蘇格蘭新堡市就藉由推動高齡友善城市,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他舉例,新堡市參考德國一家在2005年開幕的超市,營造高齡友善環境而創造商機。這家超市提供高齡友善的購物環境,降低展售貨架、放大商品標示,手推車還附有長者座位,讓不勝久站的長者能坐著休息,這使得超市銷售量成長超出預期的25%。
於是,新堡市的大型超市也在2008年學習德國超市,展開了迎接銀髮消費者的新計畫,而他們的高齡友善城市對話也就此展開,在產、官、學及非營利民間團體的合作下,共同致力提升城市的競爭力。
邱淑媞認為,友善長者的超市能帶來好業績,例如,日本人設計出便利長者吞嚥、咬食的食物,結果大受歡迎,還賣到日本以外的國家,而結合3C資訊產品,外地家人能夠監測家中長輩是否跌倒,也都是銀髮族生意。
設健康柑仔店、樂齡食堂
隨著平均餘命增長,歐盟正設法讓50歲以上的人能延長兩年的健康歲月,在邱淑媞看來,這真是遠大的目標。為了不讓歐盟專美於前,台灣一些縣市政府也設置了健康柑仔店、樂齡食堂等公共場所,希望讓長者快樂生活。
嘉義縣大林鎮就設有健康柑仔店,不但有量血壓服務,還舉辦健康講座,教導長者學習製作手工藝品,強化肢體能力。此外,也有社區設置「樂齡食堂」,由志工烹煮低油低鹽、一餐不到50元的健康飲食,長者外出聚餐,加強人際溝通,改變傳統送餐到家的服務模式。
邱淑媞還建議,大眾運輸系統也可以創造銀色GDP,成為長者生活的一環。以女性長者為例,開車、騎車機率比男性低,需要公車、捷運的接駁服務,倘若發揮創意,交通能結合觀光、文化創意等行業,把長者帶出門遊玩消費,相信也能開創另一商機。
「藉由創新,讓台灣成為智慧不老的社會,」她笑著說出夢想,國人憑著智慧,發展銀髮商品,老有所終的境界就能達成。
國民健康局
成立宗旨:落實全民健康的幸福理想,推動疾病預防。 推動高齡友善城市:從八大面向——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改善城市的軟硬體構面,創造有利於長輩活動的條件,讓長輩在生活中經常能動、容易動、喜歡動,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