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巾幗不讓鬚眉,女力帶給世界更美好!

全球經濟成長都要靠「她」

鄭婷方
user

鄭婷方

2012-11-06

瀏覽數 38,650+

巾幗不讓鬚眉,女力帶給世界更美好!
 

本文出自2012女力專刊

人類歷史幾千年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性別意向,在過去數十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受到挑戰與顛覆。近幾年來,全球女性在各領域中的表現,已逐漸讓男性也受到壓力。

近來引起熱烈討論的新書,就用聳動標題「男人的末日」(The End of Men)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作者不是主張男人即將滅絕,只是要突顯當今女性的出類拔萃,引起包含《經濟學人》和《TIME》雜誌都為此寫了大篇幅書評,討論女性的影響力。

無獨有偶的,今年夏天迪士尼與皮克斯聯手推出新動畫《勇敢傳說》(Brave),裡面的女主角梅莉達,不如以往迪士尼賦予的女性形象總是溫柔婉約、善解人意,她不僅有一頭鬆亂紅髮,更有想法,要改變命運,追尋自己的夢想,這不僅是迪士尼的大突破,也代表近幾年來女性典範的轉移。

男性受威脅,開始設立男性保障名額

此時此刻,全球女性對於家戶收入貢獻重要性,早已快速提升,創史上新高。目前,全球各大學裡,女學生的比例高於男生;在南韓,外交官特考考上的女性比男生多,甚至南韓外交部還幫男性設立保障名額;在巴西,將近1∕3的女性比她們的老公賺的錢還要多,男士還因此成立互助會,把自己稱作「流淚的男人」。

今年也是全球女性在企業界再往前進一步的代表元年。由男性主導的科技業,IBM終於打破百年來的常規,出現歷史以來第一位女性掌門人羅睿蘭(Ginni Rometty),Yahoo新任執行長梅爾(Marissa Mayer),不僅是女生,同時是《財星》500大企業裡最年輕的執行長。拉丁美洲最大企業巴西石油(Petrobras),也剛交由史上首位女總裁掌舵。

而各國「公部門」的女性比例更是性別平權的指標,在瑞典、芬蘭、丹麥、加拿大政府部門,都已有超過六成女性雇員。關於近幾年來的女力崛起現象,《經濟學人》形容這是50年來最值得關注的革命,也是一場沉默革命,綿密力量一點一滴,滴水穿石。

1.教育力崛起:女性學歷贏過男性

時間倒流到1970年代,當美國現任勞工部長希爾達(Hilda Solis)還在念高中時,一位男性職業顧問跟她母親說,女生不是讀大學的料,建議希爾達可以找份祕書工作。雖然希爾達家境並不優渥,是美國移民家庭七個小孩其中之一,但她有更遠大的志向,最後希爾達不但讀了大學,當了律師,更在2009年成為美國首位拉丁裔勞工部部長。

40年後的今天,應該愈來愈少職業顧問建議女性不要念大學。因為女性的學歷已經贏過男性了。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統計資料,全球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高於男性。除了北歐國家馬首是瞻之外,在美國,大學畢業生也是女性多於男性,連拿到碩、博士學位的人,也是女性較多,甚至新興國家女性也蜂湧進大學,巴西、俄國女性大學畢業生都占多數。更驚人的是,一向保守的中東國家卡達,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男性的五倍。

在科學、數學領域,女生已和男生並駕齊驅

全球女生比較會念書的例證,更能用教育界知名的PISA測驗(學生能力國際評量)成績來驗證,在閱讀能力方面,女生成績遠高於男生,而在一般人刻板印象裡,男優於女的科學、數學,女孩成績也已經跟男生並駕齊驅。

縱使目前全球不識字的7.7億人口中,仍有高達2∕3是女性,但只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生,都非常有進取心,尤其在新興國家趨勢特別明顯。《TIME》雜誌指出,印度有86%的女大學畢業生,認為自己要找一流的工作,而中國跟巴西的女大生,也有高達八成把找到頂尖工作,當成人生優先順序。

女性受高等教育增加,也反應在職業選擇上。《經濟學人》引用華盛頓智庫的研究,美國1972年時,女性牙醫師只有2%、女律師僅有不到5%,直到2009年雙雙突破三成;女藥師和攝影師更成長到突破半數;在芬蘭,以往男性居多的醫藥、法律行業,現在女醫師、律師都已超過半數!

知識就是力量,女性教育力崛起是不爭事實。只不過高雄師範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楊佳羚提醒,雖然女生已有高學歷,但部分領域的女性薪資,卻未追上男性,這是未來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2.政治力出頭:女人當家,經濟成長傲視全球

分析女性政治力時,最常被拿出來的典範,過去是英國柴契爾夫人,現在則是德國總理梅克爾。

《富比士》(Forbes)雜誌公布2012年世界百大最有權力女人,德國總理梅克爾,再度蟬聯冠軍,她不僅是物理學博士、首位出身東德的政治領袖,也是史上首位女德國總理。縱使2005年掌權以來施政兩面評價,但卻不能否認,在她帶領下,德國成為歐洲經濟火車頭。

放眼全球,全球目前共有近20個國家都是女性領導人當家,橫跨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亞洲。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1年「女人當家」的國家經濟成長率平均有3.95%,比全球經濟成長率2.7%,還要高出不少,也顯出女性執政實力。

70位女性領導人,讓天下不再唯「公」

回溯女性近代執政史,除了蒙古在1950年代,短暫出現女領導人,拉丁美洲的阿根廷,早在1974年就出過全世界首位女總統庇隆夫人,在英國,1979年起,保守黨女黨魁柴契爾夫人當了10餘年首相,而在北極圈附近的冰島,則在1980年出現全球首位民選女總統,都揭開女性執政序篇。之後百花齊放,近30餘年來,全球共出現近70位女性領導人,早已不再天下唯「公」。

直到現在,在南美,曾當過游擊隊、嚐過政治黑牢的巴西總統羅賽芙,正帶領這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走過經濟成長趨緩的幽谷,阿根廷則有從第一夫人,變成首位民選女總統的費南德茲;中美洲哥斯大黎加目前也由史上首位女總統領軍。在北歐,冰島總理希達朵堤,為強調同志人權,是史上首位公開出櫃的國家元首,知名的芬蘭女總統哈洛寧剛卸任,丹麥也正由史上首位女總理海爾.梭寧.施密特當家做主。

非洲首位女總統,出現在賴比瑞亞。當瑟利夫在2005年當選總統時,賴比瑞亞剛結束14年的流血內戰,幾乎是全球最窮的國家,百廢待舉,但在瑟利夫帶領之下,消除外債、穩定政局有功,2011年她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馬拉威也在今年出現首位女元首班達,她長期為貧窮農村婦女爭取權利,鼓勵弱勢女性走出自己的路。

為了國家犧牲小我跟家庭,所在多有,像緬甸民主領袖翁山蘇姬,本可遠走海外,安靜度日,卻為了抵抗獨裁軍閥,經歷長達22年的軟禁生涯,更從此跟摯愛的丈夫,天人永隔。《新聞週刊》今年把她選為世界無所畏懼女人之首(150 Fearless Women)。

全球31國家,女性議員比例超過三成

雖然不少女性領導人,有家族政治背景,包含現任泰國總理盈拉,南韓的總統候選人朴槿惠,翁山蘇姬也是緬甸獨立開朝元老翁山將軍的女兒,但政壇上,她們還是用自己的力量寫下不少傳奇。

「女力崛起,在參政這件事上,是全球共同的趨勢」,長期致力推動性別平等運動,台大政治系教授黃長玲說,「現在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女性議員的比例超過三成。」

從國際國會聯盟(IPU),觀察世界各國國會性別比例,有十個國家女性議員比例更達到四成以上,第一名是非洲國家盧安達,女性入主國會達到56.3%,第二名是歐洲小國安道爾,第三名是古巴,女性議員都有45%以上。今年法國新上任總統歐蘭德,新內閣裡34位部會首長,更有17位女部長,真實達到性別平等。

北歐國家更是女性參政的典範,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楊佳羚表示,在北歐,只有挪威明顯硬性規定性別配額,其他像是瑞典、丹麥的政黨,為了要贏得選舉,推出代表名單時,則早就有內化的共識,深知不管在候選代表性別、教育水準、背景方面,一定要提出夠多元化的名單,才能贏得選民的心。

3.力拚管理力:女掌門帶領企業高獲利

吃過OREO餅乾嗎?這款全球暢銷的巧克力夾心餅乾,已經賣出5000億個,而製造商就是今年滿百歲生日,全美最大食品集團卡夫(Kraft)。其實卡夫食品背後的操盤手艾琳羅森芙(Irene Rosenfeld)2006年接下執行長棒子以來,不僅帶領百年企業轉型,去年為股東賺進超過千億台幣,更是《富比士》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女性排行榜常客。

今年《富比士》最有權力女人排行榜,前三名都是政壇強人,排名最前面企業經理人是《紐約時報》總編輯艾布蘭森(Jill Abramson),這是創辦160年的《紐約時報》,首度出現女掌門人,她今年上任剛滿一年,全力帶領美國新聞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邁向數位化。

《財星》今年全球商界女強人排行榜,兩岸三地六人上榜,排名最前面的是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她1992年進入華為,被認為是創辦人任正飛最佳左右手,人稱「華為女王」「華為國務卿」,地位可見一般。同樣上榜的還有,全球最大空調企業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從小業務員基層做起,變身獨挑大樑的「家電女王」,以及中國汽車業第一女將,長城汽車的總裁王鳳英。

與此同時,女性管理力遍地開花,世界重要非營利組織國際貨幣基金、世界衛生組織現在也都是女人當家。

長春藤盟校中,超過一半是女校長

在學界,2007年美國最負盛名的哈佛大學,選出371年校史以來首位女校長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2012年八家長春藤盟校當中,超過一半,也就是有5家都是女校長當家做主(哈佛、普林斯頓、布朗、賓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

知名大企業裡,今年新上任的女執行長也不少,從基層做起的IBM執行長兼董事長羅曼提,獲選《財星》商界最有影響力女強人,eBay前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轉換跑道至惠普擔任總舵主,谷歌美女副總梅爾成為雅虎執行長,之前嬌生的執行長麥考伊(Sheri McCoy),現在則帶領雅芳;話題性十足的臉書,也出現女性營運長桑柏格(Sheryl Sandberg)。

《財星》觀察這些商界女強人,不僅管理規模龐大的公司,而且從原本男性主導的行業脫穎而出,這些女性在改變商業形象的同時,也在改變世界。

精明幹練,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

而有不少女總裁,雖然承接家族事業,但卻在她們的領導下,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澳洲首富萊茵哈特(Gina Rinehart)就是經典例子,繼承父親在西澳的鐵礦生意,以「不是朋友,就是敵人」的經營鐵腕,作風常惹爭議,但根據《澳洲商業週刊》報導,萊茵哈特今年擠下沃爾瑪繼承人克莉絲蒂.華頓,躍居全球女首富,財產更多到可以為澳洲整體近2200萬民眾,每個人買兩台iPad。

澳門賭王何鴻燊之女何超瓊,精明幹練印象深植人心,頗有乃父之風,主導美高梅中國在香港上市,身價破千億,成為香港女首富,接班態勢大致底定。

溢達集團主席楊敏德1995年接手自家紡織業後,把公司一路做大,光是過去這五年來,營業額擴張1倍達到12億美元,每年生產超過千萬件襯衫、棉衫,供應世界名牌如HUGO BOSS、RALPH LAUREN、LACOSTE、NIKE、TOMMY HILFIGER,更曾登上《富比士》雜誌封面。這位棉花公主被李嘉誠稱讚,「在香港,最有毅力的就屬我跟楊敏德。」足見楊敏德舉足輕重。真實故事背後,都可以看出女性不容忽視的管理力、執行力!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女性勞動參與率仍低於男性

話雖如此,儘管美國女性升任管理職位的比例已從1960年代15%提升到50%,但此刻全球女性執行長比例仍然偏低,代表爬到最顛峰的女性仍然是少數。而且到目前為止,全球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仍低於男性。

《財星》500大企業統計,目前女性CEO僅有19位,而千大企業裡則共有40位女總裁,雖然比例仍達史上新高,顯現女性管理力受到重視,但升遷機會的玻璃帷幕仍待突破。

還記得賣座名片《男人百分百》(What women want),影星梅爾吉普遜飾演在廣告公司上班,自以為是的男人,瞧不起公司新來的女老闆(海倫杭特飾)處處與她作對鬥法,最後才發現其實女上司有非常多很酷、能帶領公司獲利的好點子。這可不僅是電影情節,看看便罷,其實根據研究,不管美國智庫Catalyst或麥肯錫,都發現有女性參與決策的公司,競爭力優於全男性主導的公司!

而瑞信(Credit Suisse)耗時六年,研究全球MSCI指數中的企業,提出最新報告,指出有至少一位女性董事會成員的公司,股價表現比僅由男人當家的公司要好。如此趨勢,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加明顯,顯示重視女性董事會成員的公司,或注重性別多元聲音的公司,較能因應突如其來的經濟蕭條。

有女性董事會成員的公司,股價表現較佳

目前在歐洲、美國有女性董事的公司,已經突破八成,尤其是歐洲成長最快,擁有三位以上女性董事的公司,達到近28%,全球最高。而醫療和金融服務相關產業,有女性董事的比例最高。

在亞洲國家中,中國從2005年之後,企業增加的女性董事會成員比例相當高,從6.5%成長到五成企業都有女性董事會成員,泰國則從45%變成八成。除此之外,像是紐西蘭、芬蘭、瑞典、以色列更百分百擁有女性董事會成員。

雖然企業界漸漸改變,但仍是學者口中改變「最緩慢」的區塊。以董事會成員比例來說,僅有挪威因為強制立法要求,女性剛突破40%門檻,其他國家女性董事會成員仍是絕對少數。

4.創業力吸睛:女老闆打造黃金傳奇

毛澤東曾說:「女人撐起半邊天」。根據《新聞週刊》報導,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女性創業家的地方,而且幾乎都是從無到有,白手起家。

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像是SOHO中國的總裁張欣,從父母離異的清貧童工,靠著毅力,用畢生積蓄買了機票前往英國,半工半讀完成在劍橋大學的學業,回到中國創立被稱為是「地產界LVMH」的SOHO中國集團,專蓋別人沒看過的房子。

龍湖地產創辦人吳亞軍,則是從報社編輯,走過篳路藍縷,變身地產大亨,今年在《胡潤富豪榜》中,蟬聯女首富。玖龍紙業創辦人張茵經歷文化大革命勞改,輾轉逃到香港,從最剛開始的3萬人民幣經營廢紙回收生意,之後移居美國,最後在美國建立七家公司,事業涵蓋造紙和運輸,曾被《胡潤富豪榜》稱為世界白手起家女億萬富翁第一人。現年42歲的中國香精女王華寶集團主席朱林瑤,也曾在2008年獲選為《富比士》最年輕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被媒體封為「內地第一富婆」的富華國際創辦人陳麗華,主營地產和紫檀生意,在今年《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排行榜上,甚至排名比即將接班的中國副總理習近平還前面。

億元身價女富豪,十年來人數成長三倍

《富比世》雜誌觀察,在亞洲看見一股女性創業的風潮,從中國、新加坡、到紐西蘭、泰國,近年來都出現多位傑出女企業家。連男性主導的韓國商場,家庭主婦出身,不到50歲的韓京姬集團(Haan Corp.)創辦人韓京姬,用房子抵押貸款創業,以主婦思惟設計創新家電,闖出名號,她不只是南韓最受推崇的女企業家,也入選《華爾街日報》全球50大最佳女企業家。

印度最大生物科技廠百康(Biocon)創辦人凱朗,早在25歲就創立印度首家生技公司,更開發出世界第一款「口服胰島素」藥物。根據《富比士》雜誌統計,今年全球有1226人,身價超過10億美元,裡面僅有104個女億萬富豪,但對照十年之前,人數仍成長了三倍,愈來愈多的女性掌「錢」也掌「權」。雖然多數仍靠著家族繼承、婚姻獲致大筆財富,但是女性的創業實力,絕對不容小覷。

5.軟實力當道:女人稱霸時尚娛樂圈

在軟實力與文創當道的時代裡,更是女性容易出頭的行業。說到有創意,恐怕沒人贏的過女神卡卡,每次出現都是出人意表,衣不驚人死不休,首創的生牛肉裝、誇張的假髮、恨天高的跟鞋,《富比士》雜誌評論,她已經不只是個歌手,是個流行icon,也是個慈善家。根據《富比士》雜誌統計,30歲以下最賺錢的明星,前十名有六名女性,靠著才藝和創意闖出一番事業,顯現年輕女藝人的影響力。

還記得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裡,梅莉史翠普演出的女魔頭形象嗎?傳聞就是以時尚聖經《風尚》(VOGUE)雜誌美國版總編輯安娜溫圖(Anna Wintour)為範本,這位流行教主從1988年接任總編以來,縱橫時尚圈廿餘年,更流傳著一句話:「你能不靠史蒂芬史匹柏就拍出成功電影、不靠比爾蓋茲寫出好程式,但不靠安娜溫圖,恐怕很難成為成功的設計師。」她能夠捧紅菜鳥設計師,也能把大咖設計師新作全盤否定。

安娜大膽啟用新人,更首度讓穿著牛仔褲的MODEL登上封面,也把首創高檔名牌貨和平價小物混搭的「新時尚精神」,她靠著出人意表的創意,前瞻敏銳的觀察力,主宰年產值3000億美元的時尚產業風向球。

今年9月,《風尚》美國版9月號週年慶特刊,頁數竟高達916頁,成為史上最厚的一本,打破安娜自己在2007年創下的840頁的紀錄。而在平面媒體廣告量走下坡的時刻,只有《風尚》廣告量攀升,因為它賣的是美麗,靠的是創意軟實力。

勇於創新,教母級人物頻誕生

「創意至上」的時尚圈,「喊水會結凍」的女人,還有PRADA創辦人的孫女繆西亞(Miuccia Prada),把祖父當年從美國引進的防水尼龍布,做成休閒風格包款,引發熱賣。近年更積極年輕化品牌,不僅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更帶領這家老字號精品重返光榮。去年還在香港上市,成功從家族企業,轉型跨國精品集團。

精品集團BURBERRY執行長阿倫德(Angela Ahrendts)上任六年來,努力把156年的老品牌數位化,用社群媒體等新科技行銷經典軍裝外套,年度銷售達30億美元,是2007年的兩倍多,創新作法不斷,阿倫德也被《財星》雜誌封為「科技名模」。

而說到推陳出新的創意,更不能忘記迪士尼——ABC總裁史威尼(Anne Sweeney),已經連續幾年被權威雜誌《美國娛樂報刊》(The Hollywood Reporter)評為娛樂圈最有影響力的教母,早在2005年就有遠見的結合iTunes,並在平板電腦剛推出時就推出隨選視訊服務,史威尼更是紅遍全球的影集《復仇》《好運查理》幕後重要推手。

就連寫書創作,女性力量也不容小覷,在《富比世》最賺錢作者排行榜上,前15名,有六位女性,占了四成,裡面當然包含創造新一代魔幻故事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

或許你更難想像的是,在賣座科幻電影,像是你剛看過的《MIB3》《蜘蛛人:驚奇再起》,或劇情片《社群網站》,背後的操盤手也是女人,她是索尼影業的總裁巴斯卡(Amy Pascal)。

時尚圈、娛樂圈這些教母級人物,都靠著對市場的敏銳度、以及敢於創新的實驗精神,歷久彌堅。

6.消費力驚人:把女人搞定,生意自然好

《經濟學人》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有750萬個工作消失了,因為消失的多為製造業,失業者中,高達3∕4都是男性,但相對的,女人有優勢的服務業、溝通、知識管理工作卻大大增加,此消彼漲之間,提供了女人一個絕佳機會。

女力崛起,也創造新名詞「女性經濟學」(Sheconomy、womenomics),《時代》雜誌今年再度以女性經濟力為封面,把性別單字SEX裡的S寫成金錢符號$,象徵愈來愈多女性掌握經濟大權。

數字會說話,以美國為例,女人的勞動參與率已經跟男性一樣高,根據人口普查局的資料,在2009年以後,每十個美國女人裡面,有四個比他們的配偶賺的還要多,這比20年前的數字增加五成,更是以往從未出現的情形。

1960年代身處管理階層的女人只有15%,但時至2011年,位居管理階層或專業工作的女性已經達到半數以上。而城市裡,30歲以下的女人,收入中位數也比同年齡男生高,在紐約達到1.17倍,在亞特蘭大1.21倍。

出過三本書,專研女性行銷的專家巴雷塔(Marti Barletta)有句名言,「把男人搞定,你能做成一筆生意;但把女人搞定,你就多了永久客戶。」

女性是採購長,決定家中88%支出

經濟力崛起,帶動女性的原本就驚人的消費力,全球超過六成五的消費支出由女性決定,她們是家裡的「採購長」。而且不僅家庭用品採買,包含車子、房子、金融的選擇上,女性都有決定權。

世界銀行統計,全球女性收入到2014年將會成長到18兆元,是中國和印度兩大經濟體的國民生產毛額總和的兩倍以上,剛卸任不久的世界銀行前行長佐立克,就曾說過,當新興市場經濟慢下來,女性無疑就是下一個新興市場!

以往中國的精品消費,被定位成男性的市場,現在女性也快速跟上,《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女人不只買寶格麗珠寶,他們連買車都買的凶,2010年在中國賣出的400輛瑪沙拉蒂超跑裡面有三成是女性買主,而且車商觀察,這些女買家,可不是靠男人一族,她們都是事業有成,買車犒賞自己。

粉紅商機大,名車、精品搶食大餅

麥肯錫研究發現,女人比男人愛上網購物,也會因為網誌意見改變消費決定。《財星》雜誌則指出,社群網站臉書、推特上,超過半數使用者是女性,女性主宰日益茁壯的電子商務一級戰區。

多家精品集團非常重視「粉紅商機」,例如香奈兒邀請亞洲女明星到巴黎參加時裝秀,然後在微博上宣傳,以往以男性顧客為主的紀梵希也為了多跟女性消費者互動,開了推特帳戶,BURBERRY更是數位化的先驅,不只極力連結社群媒體,把高達一半的媒體公關費都花在數位媒體上,現在你可以邊用網路看BURBERRY時裝秀,一邊下單買你想要的東西,6~8個禮拜就能收到產品。

而矽谷天使投資人Dave McClure則建議剛上任的雅虎執行長梅爾,應該鎖定女性族群,認為或許靠著女性消費力加持,會是雅虎轉型契機。

柯林頓:女力崛起,許世界更好的未來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最近在《TIME》發表新文章,提到世界改變的五個面向,其中有一點就是「女力崛起」,他說卸下總統職位後,環遊世界,發現女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獲得更多社會和經濟影響力,不只在已開發國家,在非洲、中東皆然。柯林頓更認為,因為女人比男人更懂得回饋社會及家庭,因此女力大增的時刻,會給世界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