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商回台,台灣經濟的強心針

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第二個機會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2-11-01

瀏覽數 23,050+

台商回台,台灣經濟的強心針
 

本文出自 2012 / 11月號雜誌 創造自己的阿信

【企畫∕邱莉燕、范榮靖】

搶地!台商回台投資熱正延燒

從最南端的屏東,到台北市內湖科學園區,從東岸的宜蘭到西濱的雲林,處處可見台商投資台灣的蹤跡。

步出台南高鐵站,南台灣的秋陽已不炙烈,軌道高架橋兩旁雜草野蠻生長。就在離站約1分鐘車程的空曠原野中,正是從廣東省東莞「回家」的台商——萬國通路的新廠預定地。

原來是6.5公頃的荒地,兩年後將落成全世界最專業的袋包箱工廠,生產與LV同等級的旅行箱。「第一階段投資12億元,未來還有第二、三階段,」萬國通路董事長謝明振淺淺一笑說。

距離此處開車約40分鐘,同樣在台南的一家台商也正回台設立新廠,那是大成長城,建廠腳步似乎更快了一點。柳營工業區1萬2000坪的飼料廠已經動土,總投資額超過10億元,將蓋起台灣最先進的飼料生產設備,產品可溯源、熟化、無藥殘。

繼續追蹤台商回流的腳步,來到宜蘭縣,時不時的綿綿細雨中,利澤工業區的最南側,上海台商、桓達科技的一期工廠正在興建,主結構已經完成,圍著鷹架和灰色的安全網內,不斷傳來「噠噠!」的鑽孔聲。近兩年來,與桓達科技一樣落腳利澤工業區的,還有另外20幾家大陸台商,每一家都在想辦法把生產的基礎移回台灣。

80%大樓整層買進,做為台灣企業總部

另一個能讓人充分感受回台熱的地方,是在台中七期。

興富發的「鼎盛BHW」辦公大樓,總銷100億元快速熱賣,一年內售磬,在房市不景氣中備受其他建商羨慕。其中,九成客群是台商,80%是「整層買進」做為回台灣後的企業總部。

東莞台商、台昇國際董事長郭山輝,便買下一層900坪,另一位神祕台商更是一口氣購置3層,近3000坪。鼎盛BHW一坪售價35~55萬元,不算便宜,但台商如此大手筆,負責代銷的萬群廣告總經理謝坤成有感而發:「這哪裡是鮭魚返鄉?簡直是鯨魚返鄉。」

高檔商辦火紅,新建工業區也是一地難求。台中是大陸台商的大本營,台中精密機械園區2期一開賣,就吸引了642家廠商申請。今年9月20日進行抽籤選地,符合資格的115家廠商將台中市政府禮堂擠得水洩不通。最後只有42家入選,平均中籤率36.5%,一度躍為全台灣最搶手的工業區。其中三家在兩岸皆有布局。

「真的是搶破頭,」負責開發的台開集團總經理郭年雄說。趁勝追擊,台開計畫加緊腳步開發57公頃的豐洲工業區。一度因產業外移的建廠用地事業部,也再次在台開受到重視。

鏡頭轉到台南。因應台商回流,台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方進呈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張羅」更多的工業區。

「這一兩年開發的工業區都賣完了,」方進呈指出,台南是全台灣最能感受台商回流的地方,永康工業區、柳科工業區、樹谷工業區全部售罄,特別是台商買了很多。搶地,也使得10年沒開發的新吉工業區「復活」,重新啟動招商。面積廣達142公頃的七股工業區,也如火如荼申請報編。

回台投資金額創新高,年逾500億

根據經濟部投資處的估計,今年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將創新高。2011年為469億元,今年1至8月則已有419億元,截至年底,預料將超過500億元,打破去年紀錄。

「沒來投資處登記的,上市公司在台灣擴產的,還不包含在這裡面,」經濟部投資處處長邱一徹指出,今年台商回台投資遠遠不只500億元。從隱藏性的投資金額,可知不少人是低調回台,就是擔心大陸當局因此為難尚在大陸的事業體。

今年共3次組台商服務團到大陸的邱一轍也發現,無論是在北京、天津,還是廣州佛山,以及浙江溫州、寧波,很多台商不約而同向他傳達:「想要回台灣。」就連9月28日,在台北舉辦的「2012台商投資台灣高峰會」,換場的空檔,也冒出好幾個台商圍著邱一徹問:「我想回來,台灣有什麼投資機會?」

觀光與照護!台商回台新主流

這波回來的台商,大都是深具國際規模的大企業,他們擴大台灣產能,投資的範圍比以前更廣,甚至設立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深究這一波回來的台商,許多是深具國際規模的世界冠軍。萬國通路,是全球第一大袋包箱製造廠;東科,是全球最大影音揚聲器專業代工廠;晉禾,是全球最大的螺絲製造集團。

市占率不容小覷的,還有台昇國際,是亞洲第一大家具製造集團;南六,是亞洲最大的拋棄式不織布製造商。

除了返鄉者大咖雲集,另一個驚人的雷同是,他們大多不是在大陸無法存活而狼狽回台,而是擴大台灣的產能,大陸的生產線並沒有萎縮或停止,只是不再擴充。 回來台灣投資的範圍,則比以往更為廣泛。

設立研發中心,成立區域總部的項目大增,是以前少見的現象。

深耕深圳25年,擁有8000多位員工的台資大廠艾美特,生產的小家電早銷往全球各地。「我們計劃回來設立研發中心,」艾美特副董事長蔡正富表示,回台不排除併購,並招募100位技術工程師,「台灣的工程人才比比皆是,薪資很有競爭力。」

經過海外多年發展,台商懂得台灣在世界競爭版圖中具備的優勢,譬如台灣的研發能量、員工向心力較高、人民素質高、生活便利兼醫療發達等。回歸,其實是重新整合兩岸資源,思考如何在大陸經營的基礎上,延伸在台灣發展的契機。

回台新主流:休閒觀光及長期照護業

從製造業跨足,進軍休閒觀光及長期照護業,亦是台商回台的新主流。

台昇國際在台中購置營運總部,計畫在台灣設立高檔家具品牌中心,另外看好銀髮族商機,也將積極布局養老、觀光、醫療。「新事業將以台灣為起始基地,」一手打造東莞家具王國的郭山輝說。

陸客來台旅遊屢創新高,看好兩岸觀光市場的鼎固,是日月光在大陸成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也計畫回台投資大型購物廣場及餐飲業。成功入主高雄金典酒店的上海台資企業億大,目前也同時尋找其他適合的標的,擴大在台休閒事業,甚至不排除參與政府的公共工程BOT案。

其實從2008年起,台商便不斷衣錦榮歸,為何今年特別明顯?

「台商回台投資的時候到了,」安侯建業會計師蔡松棋說。輔導眾多台商回台上市的他,觀察產業脈動總有獨特的敏銳。他分析,製造業在一個新地方,大約20年成熟,1950年代,是美國製造業遷至日本,1970年代,重心從日本向台灣移動,1990年代再轉進大陸,如今2012年,無可避免面臨了再一次遷徙的輪迴。

台商的新棲地投向東南亞,但也有捨棄這個念頭的人,回轉台灣。「如果去東南亞,有一天也會像大陸一樣,失去低價生產的優勢,」泉樺針織董事長劉信佑說。從織襪工人做到老闆,臉上掩不住鄉土古意,劉信佑的長遠考量是,與其繼續逐低成本而居,不如回到台灣,大量投資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因此,毅然將經營12年的廣州襪廠遷回彰化老家社頭。

受夠了?為什麼台商要回台

台商在大陸經營,正面臨資源大缺乏的困境。勞工薪資兩年內將超越台灣。加上山寨問題嚴重、產地主義興起、台製產品價格較高等因素。返鄉的背後,是大陸的投資門檻正在逐步升高。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在訪問了長珠三角177家台商後,最近才發表台商正面臨的經營挑戰:缺人、缺技術、缺電、缺料、缺單、缺錢、缺地、缺油、缺通路、缺前景、缺人脈。情勢逼得台商加速回歸。

大陸薪資以每年超過15%上漲,兩年內超過台灣,也就失去當年西進的勞力誘因。另外,人口老化和民工荒,也令大陸的廉價勞動力難以持續。

生產要素以外的隱形成本,多年累積,也令台商深感「受夠了」。一位台商表示,在台灣只要依照法令辦事,管好自己就好,大陸情形卻複雜許多。「因為還有很多人要管你,包含行政官員、稅務、質檢、公安、環保至少十幾個婆婆,你必須伺候好每一個婆婆,否則任何一個閃失,都足以致命,」這位台商說。另外,大陸缺乏對智財權的保護,山寨盛行,每一位台商的心頭無不深以為憂。

產地主義崛起,也令中國製造這塊招牌失去魅力。例如生產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桓達科技,本來計畫在武漢擴廠,後來改變心意來到宜蘭,其中一個原因便是歐美日國家的顧客,愈來愈注重生產基地來源,大多不希望產自大陸與印度。「而且同樣的產品,MIT的售價可以比MIC高,」桓達科技副總經理鄭兆凱說。

台商回台:增出口、就業、充實產業能量

此刻,台商回台投資,對台灣來說,彷彿是低迷氣氛中的一絲希望,可以同時增加出口、創造就業機會、充實產業能量。「台商回台,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第二個機會,」觀察兩岸多年的蔡松棋一言,語破天驚。

最直觀的影響,是提升就業率,製造業回流,還會帶動與製造業相關的服務業,並進一步提高全民薪資。多了薪水,便會刺激消費,「整個經濟就活絡了,GDP上去了,是良性循環,」蔡松棋指出。

另一個正向的思考,是興建營運總部的台商愈來愈多。這意味著人才培訓、製程研發等事業的核心集中於台灣,是「頭腦放在台灣,手腳放在大陸」的極佳分工。「台灣重回區域策略地位,就不必擔心產業空洞化,」曾任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的郭年雄說,量在大陸,質在台灣,只要把核心放在台灣,產業將愈來愈茁壯。而且台商回來,不只有第一筆投資,後續還將帶回大筆資金,蝴蝶效應將不斷釋放。

儘管返鄉台商不少是傳統產業,但已不想把大陸那一套移植到台灣,而是進一步高值化,採用高度自動化,這也將加速台灣調整產業結構,為台灣經濟找到新的出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