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東市大同路上的兒童故事館,前身是日據時代的專賣局台東出張所。2007年重新修護完成,去年5月,縣政府委託台東縣故事協會管理,寫下兒童故事館的故事第一頁。
繪本立體化 讓孩子愛上閱讀
踏進園區,週六下午是英語說故事時間,「胖子哥哥」頭戴企鵝頭套,向小朋友說《Cinderella Penguin》(灰企鵝姑娘)故事。一個半小時過去,小朋友還是興趣不減,聽完故事,跟著「胖子哥哥」大跳一場企鵝舞!
當初兒童故事館的第一場英語故事,由台東縣長黃健庭和夫人陳怜燕打頭陣。兩人挑選的故事是以前念給兒子聽的《There''''''''''''''''''''''''''''''''s a Nightmare in My Closet》(我的衣櫥有怪獸)。陳伶燕當旁白,黃健庭頭戴鋼盔、手拿玩具槍賣力演出。縣長爸爸的精彩表現,帶動縣內故事爸爸說故事熱潮。
台東縣故事協會理事長楊玉崑是故事爸爸之一,平常是斯文的眼科醫生,拿起布偶向孩子說故事就像換了另一個人。他說,故事志工扮演催化劑,通常用繪本講故事後,那本書的借閱比率就會提高很多,「從聲光進入文字閱讀的轉折最困難,但只要一成功,就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
故事館做為推廣閱讀的堡壘
推廣閱讀,光是針對小朋友還不夠,「小朋友大部分時間是面對他的家人,所以親子共讀就很重要,」兒童故事館館長賴秋燕說。藉由舉辦活動和志工培訓,吸引老老少少注意,營造閱讀氛圍。如慶祝建國百年,故事館舉辦百業繪本故事閱讀、以及各業專業人說各行各業;8月慶祝祖孫節,就有尊親說愛繪本展、阿公阿嬤分享典藏故事系列活動。
兒童故事館已滿一歲,逐漸吸引愛書的台東大人、小孩們固定報到,也有從外地來的旅客,把故事館排進必經行程。從這裡出發,他們還要前進偏鄉,做為培訓故事媽媽和爸爸的基地,鼓勵更多人加入志工行列,也透過校外教學交通補助,讓偏鄉學童來看書和玩耍,「我們要把兒童故事館變成閱讀的精神堡壘,幫志工裝上裝備,不放棄任何一個偏鄉的孩子,」陳怜燕說。
8月天,炙熱太陽下,台東縣故事協會總幹事盧彥芬忙進忙出。她心中有一個夢,希望以兒童文學館為中心點,串連周邊地方產業和文化,結合台灣唯一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及未來可望成形的台東兒童文學館、賴馬繪本館和工作室,讓台東成為台灣兒童文學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