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誰坑錢?民營電廠 靠台電三年賺526億

台電的錢坑2〉民營電廠占盡便宜?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12-08-29

瀏覽數 105,750+

誰坑錢?民營電廠 靠台電三年賺526億
 

本文出自 2012 / 9月號雜誌 不景氣中的藍海

光是2009、2010、2011連續三年,台電虧損14億、181億、及433億元;但九家民營電廠卻合計賺了113、182、231億元。

其中,將近一半是台電轉投資的四家孫公司。台電股權占約27.66%的台汽電,再由台汽電轉投資、股權約30%上下的森霸、國光、星能、星元等四家公司。

台電賠錢 子公司卻能電價利息兩頭賺

這在全國人民眼中,全民擁有的台電,簡直成了徹徹底底的冤大頭。「民營電廠是否合力A人民的錢?」「台電自己是大股東,竟然還莫可奈何?到底在做什麼呢?」不平之聲,此起彼落。

回溯當時民營電廠政策環境,是以民營電廠貸款固定利率計算成本。但近幾年來,利率早已跌了七成以上,從最高利率7%~8%,跌到剩1%~2%,卻未反映在台電購電價格上。

「從2007至2011年,增加購電支出59億多元,」這是台經院的估算。但民營電廠的利息支出早就下降不知多少,讓民營電廠等於兩頭賺。民營資金取得的匯率變動調整,超過3%的部分,也由台電自行承擔,光這部分,「從1999至2011年,台電支付170億元餘元,」監察院調查報告清楚寫著。

監察院報告也指出,計算單位費率,約定按發電機組於保證發電時段可發電率88%購電量作為基準,但台電卻以100%購電量作為支付容量電費上限。這也使得台電在2011年,多付麥寮、和平、長生、嘉惠、新桃等12.7億多元。

立委羅淑蕾持平分析,台電如果有決心解決問題,至少得先搞定森霸、國光、星能、星元這四家孫公司,及子公司台汽電,這五家都搞不定,更遑論其他家了。

台電虧錢,就是虧全民的錢

因此,前經濟部次長黃重球從5月接任台電董事長以來,便積極和民營電廠溝通,希望將購電成本合理化。

但進展緩慢,就連四家孫公司,也不甩台電。「這四家業者,非常沒誠意,台電無法容忍,」個性一向溫和的黃重球,接受《遠見》專訪時,也口出重話批評。

什麼台電和民營電廠之間的購電弊端叢生?為什麼台電管不動這些子、孫公司?

「三代同堂,是這次事件的核心問題,」飛碟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唐湘龍曾撰文點出,台電虧錢,是虧全民的錢;但子、孫賺錢,卻是賺台電的錢。「從家族觀念來講,這個家族到底是賺還是虧?」

「民營電廠的高階主管哪裡來?主要還是來自台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分析,從1949年以來,台灣只有一間台電,民營電廠成立後,多數人才自然也只能從台電找,尤其是台電的退休高階主管。

台電退休主管轉任子公司高層 年薪超過600萬

目前五家台電轉投資公司中,現任董事長,或總經理,有四家全是來自台電。台汽電現任董事長蔡文魁,是從台電副總留職停薪轉任;星元電力董事長施弘基、星能電力董事長徐懷瓊、國光電力董事長許栢松,全是台電退休副總;而國光電力總經理吳宗曉,則是台電退休總工程師。

人民覺得比較無法接受的是,這些退休主管轉到子、孫公司,酬勞都遠比台電時期還多。

根據立法委員林佳龍調查,這些人到子、孫公司後,享有配車、司機等福利,月薪平均逾20萬元,遠比之前台電副總每月12.5萬的薪水還高,年薪含分紅高達500萬元。

但這樣轉任並非首例。2002年5月,當時台電董事長林文淵因為工業限電風波,在任69天,隨即下台;不久,他便出任台汽電董事長,直到2008年政黨輪替後才卸任。

這樣做違法嗎?並沒有。「沒有不法,只有不妥,」台電發言人、專業總工程師李鴻洲解釋,這些人並未違反政府「旋轉門」條款。

只是,「沒有違法,不代表就沒問題,」監察委員葉耀鵬分析,當台電吃虧時,這些人竟然不積極為台電爭取,等到退職後,卻跑到民營電廠任職,「讓人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對台電有利的不爭取 對民營電廠有利的反而積極

《遠見》前往監察院調閱這些人的財產申報也發現,施弘基、徐懷瓊兩位存款增加速度,不合常理。

2008年,施弘基存款436.37萬元;2010年8月屆齡退休時,增至1380.16萬元,不到2年增加943.78萬元;期間,他並沒有販賣任何一筆土地及房產。但施弘基並未回覆《遠見》詢問。

2010年,徐懷瓊存款186萬元;2012年3月16日申請退休時,增至1044.3萬元,不到2年增加858.3萬元;期間,他同樣沒有販賣任何一筆土地及房產。對此,徐懷瓊也沒有回應。

不只如此。2006年,天然氣價格大漲。但因四家孫公司燃料成本,只能一年後反應,因此請求台電縮短反應時間,即時調整。

沒想到,台電竟然同意。但台電在意的利率調整機制,這四家孫公司卻理都沒理,最後不了了之,至今維持5%至8%固定利率。但是市場行情利率只有1~2%而已。

「台電當局到底想掩蓋什麼?需要掩蓋什麼?台電高階主管很多決策,都讓人覺得異乎常情、悖乎常理,」監察委員吳豐山在記者會上表示,對台電有利的,台電高階主管消極,但對民營電廠有利,例如調整燃料成本,台電就很積極。

「民營電廠吃人夠夠,為何台電願意被吃?」民眾生氣地問。

民營電廠撤銷公開發行 以避免公開財務狀況

今年2月,森霸、星能與新桃等三家民營電廠,也不約而同準備撤銷公司公開發行。原因是,不想財務狀況被外界知悉。

「這些電廠就是要隱藏高層領高薪、並和台電簽訂不平等條約獲利等資訊,」羅淑蕾不滿地說,她多次質詢民營電廠「躺著賺」,靠的就是民營電廠公布的財報。

這麼令全民生氣的事情,為什麼只能束手無策?

監委葉耀鵬分析,這些公司是民營公司,適用《公司法》,依法論法,如果這些子、孫公司董事會沒過半數通過,還真難調整合約內容。例如台電目前持有台汽電27.66%股權,雖是單一最大股東,但台汽電董事席次13席,台電掌握5席,還差2席才能過半。

其餘民股還包括,開發工銀7.58%、兆豐商銀5.70%、東元電機的1.96%、及大同1.23%等企業在內。

目前,在未取得子、孫公司共識前,台電先從內部改革做起。首先,行政院經濟委員會決議,台電退休人員,或五年內即將退休,不能轉任子公司董事或其他管理職,但不溯及既往。

除了生氣,難道沒有別的解決方法?

其次,從今年6月起,國營事業公股代表,到轉投資公司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薪資以在母公司所領薪資1.2倍為上限,並且不得超過母公司總經理薪資,多餘將回繳母公司。

只是,台電和民營電廠的合約部分,至今仍沒共識。

台汽電發言人、副總經理吳宏能告訴《遠見》記者,台汽電是家上巿櫃公司,為維護股東權益,還需要再和台電協商,找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7月底,能源局提出「增加容量因數」「資本費隨利率調整」兩大方向。其中,增加容量因數是指,增加民營電廠利用率,以提高對台電的貢獻,超過40%部分,業者只收燃料成本。

8月5日,除了麥寮電廠之外,其他八家民營電廠發表聯合聲明,不同意協處方案。原因是各家業者與台電簽訂的合約所剩年限不一、合約內容、與購售電價也不同,加上各家業者與銀行貸款年限、資金的結構亦有差異,無法統一適用協處版方案。

這八家業者更挑明了講,依照合約規定,台電如對現行契約有異議,就儘快交付公正的第三者仲裁、或請司法機關判定,而不是處處以公權力與輿論壓力,逼業者就範。

台電也強勢回應。如果民營電廠堅持不同意修約,一切將循法律途徑解決。倘日後換成民營電廠有求於台電,甚至等到購售電合約期滿,民營電廠又該何去何從呢?

誰,管得了台電的子、孫公司?習題依然難解。在這之前,人民也只能繼續生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