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紡織業 年年加薪且 外派福利佳

工作在這裡8〉幹部、技師永遠補不齊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2-07-30

瀏覽數 66,400+

紡織業 年年加薪且 外派福利佳
 

本文出自 2012 / 8月號雜誌 年輕人憑什麼贏

但這是天大的誤會。傳產求才不易,大老闆心中最懂。國內最大成衣製造商、紡織股獲利王、年終獎金常號稱十個月以上的聚陽董事長周理平感歎,去年公司賺了20%就和員工分享,同仁薪資平均加薪20%,無奈年輕人還是對聚陽工作興趣缺缺。

走一趟聚陽在嘉義的樣品中心,放眼望去,工作機台前的員工年齡平均40~45歲上下,很難看到年輕技師。新血輪缺乏造成嚴重的人才斷層。

目前在樣品開發部工作的林佳盈,今年33歲,是少數年輕員工之一。大學讀財務金融系,現在她是一名專業的TD(Technical Design,技術設計師),扮演公司製版、設計、生產部門與客戶之間的橋樑。林佳盈進入聚陽服務10年,頭5年做業務,逐漸培養出對紡織業的興趣。

因為毫無相關背景,林佳盈工作之餘還到實踐大學進修打版課程、甚至有一年時間,每週末都到香港設計學院進修。轉型進入設計部門後,被公司派往大陸磨練兩年。

兩年多前回到台灣,現在已能獨當一面,負責數家海外大客戶。而目前約有5、6位TD,仍缺1、2位,幾乎永遠補不齊。

幹部、技師荒 技藝難傳承

不只TD缺,海外分公司也很缺台幹。研發工程部經理、資深技師許佳瑛透露,聚陽海外據點包括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急需幹部,錄取的新人只要接受2~4週訓練,就直接派往海外。但常見新人耐不住性子辛苦工作,做2、3天就想離職。

青年不願意派到海外的原因,工作地點占了一大主因。尤其紡織成衣業基於低成本考量而往海外發展,自然會選擇薪資水平和生活環境條件都低於台灣的東南亞地區設廠。

自小習慣台灣生活的品質基準,「由奢入儉難」,要年輕人忍受生活品質的折損,在這一代青年的眼中可是一件大事。

周理平明白員工的心理,不但彈性調整讓派駐海外的員工,每兩、三年就輪調回台,「避免讓員工有一去就遙無歸期的感受,」待遇和福利升遷也給予較好的誘因。然而,即便有相關配套,肯到外地打拚的動機還是不見起色。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另外,成衣業還普遍缺乏設計、製版師、各種特殊工法的專業技師。像印圖、繡花、水洗等技藝工法,都很難找到技師。

以前聚陽會將這類特殊工法的訂單外包給其他周邊業者,如今這些外包商也一間間消失,讓聚陽不得不開始提高繡花、水洗等自製化比例,自去年起推動三年計畫,決定自己培養人手。

「水洗技術從無到有,至少要2、3年訓練,」但許佳瑛強調,年輕人只要肯學,絕對不難入門。

如果像聚陽這樣每年出貨量高達800萬~900萬打的龍頭企業,都為人才大傷腦筋,其他發展條件、規模更小的紡織業者又該如何找到接替的新血?

紡織業缺什麼人?

最缺職務:技術操作的各類技師

職缺需量:全台約300~400名

工作內容:車縫、打版、染整、水洗等

需要能力及特質:具備基本電腦操作、並能根據設計稿獨立完成製作,對於成品尺寸、顏色等要求高,需要細心負責的人

起薪升遷:約2萬2000~2萬5000元,從完全沒經驗的助理到升任正式技師須2~5年左右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