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許峰源〉聽前輩經驗 24歲就開設律師事務所

模仿力/傾聽力〉不服輸才能扭轉爛命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2-07-30

瀏覽數 70,350+

許峰源〉聽前輩經驗 24歲就開設律師事務所
 

本文出自 2012 / 8月號雜誌 年輕人憑什麼贏

在台灣,有一位今年30歲的年輕人,他的人生經歷很特別。有些人習以為常的事,他比任何人晚了很多年才體會到。23歲時,他第一次有能力走進餐廳,坐下吃了人生第一頓牛排大餐;24歲,才擁有人生的第一張床可以睡。那之前的每一夜,他都是鋪棉被睡地板。

然而,有些人始終難以達到的成就,他卻能比誰都還早實踐。23歲大學畢業那一年,應屆考取律師執照;24歲就自行開業,當起法羽保險律師事務所所長;26歲便靠著自己賺來的錢買下第一棟房子。以上這些,都是許峰源的真實人生。

現在的他,不過30出頭,已經創立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結合法律及保險服務的「法羽保險律師事務所」。

不但如此,他還已成家、立業、買房、生子,羨慕嗎?這背後其實是一段苦盡甘來的故事。

家境貧苦,八人擠13坪違建

春天診所董事長何麗玲與許峰源是在羽球場上相識的朋友,她形容許峰源,如同刺鳥,用盡自己的生命唱出一首美麗動聽的歌。「只有爆炸性壓力才能帶來爆炸性進步;成熟就是責任的承擔能力……。」許峰源在著作《年輕,不打安全牌》寫下的字句,在何麗玲看來絕非老生常談,而是親身實踐出來的道理。

來到許峰源辦公室,他指著窗外說,「這一帶是三重最亂的地方,前面的忠孝橋下就是我從小住的豆干厝,」他解釋,這裡曾經是全台最大的私娼寮聚集地,自小他的生長環境充斥黑道和性工作者,從家裡到社區圖書館的路上,10分鐘路程少說會經過5~6個流鶯點。

可想而知,許峰源一家人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否則有哪家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不過,他並不以此自卑,反倒從生活的困境裡逆境上游。從小,許峰源一家八口住在三重,許爸爸早年修理機車,後來改賣臭豆腐,僅夠一家餬口。

記憶裡的童年,全家人住在頂樓違建,八口人擠在房屋權狀4.64坪、加上違建也不過13坪的屋簷下,許峰源從來沒有零用錢,速食店只去過一次。

小時候因為吃不起牛排,曾多次在餐館門口徘徊,看著菜單望梅止渴。現在想起往事,依然點滴在心頭。

考上律師,卻逢雙親過世之痛

「老天給你一條爛命,你就要設法翻轉過來,」出身清寒的他常以五洲製藥董事長吳先旺的這句話當座右銘。

逆境,讓他比一般孩子懂事,努力想把書念好、賺錢工作,改善家裡環境。每天放學回家讀書直到凌晨1、2點才睡,寫下三重高中考取台大法律系第一人的紀錄。讀台大法律系時,連像樣一點的包包都沒有,天天背著環保袋上學。

當別的同學還在花爸媽的錢,許峰源四處打工,到夜市擺地攤、兼家教、上補習班教書等,不但自食其力付學費,還能拿錢貼補家用。大學畢業那一年,他戶頭裡還攢下了20、30萬元。

但造化弄人,就在大學畢業、考取律師證的那一年,爸爸卻罹患了口腔癌。躺在病床上,許爸爸見到兒子領到紅色律師證的那一晚便辭世了。辦完父親喪事一個月後,母親被驗出肺腺癌,不久也離開人世。少了父母親之後,他仍然持續努力打拚,活出現代年輕世代的新典範。

做人處事,從街頭開始學起

許峰源觀察同輩的年輕人,在職場的問題是太著重專業技術,欠缺與人相處的技術,「街頭社會學是零分。」他分析自己得以有現今的成就,最大優勢就是他「街頭社會學」的成績傲人。

從小成長在三重南區,地域環境複雜、龍蛇雜處,左鄰右舍不是做工,就是做流氓。到18、19歲,許峰源有許多小習慣還改不了,往往嘴裡兩三句就吐出一句髒話,言行舉止「江湖味」十足,「我老婆當年認識我的第一眼還以為我是黑道,」他笑說。

直到他漸漸有了出入社會的經驗,學習到做人處事的分寸,那份「兄弟」樣才慢慢被磨掉,但卻累積出在社會交際的分寸和「眉眉角角」。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找出市場區隔,創業成績亮眼

在許峰源的創業路上,正遠保險經紀人公司董事長朱水源是重要的貴人之一。朱水源從許峰源身上,看到七年級生難有的執行力和責任感,當下決定和這個年輕人合作,提供保險業界的專業建議,一同開創法羽保險律師事務所。

事務所創立之初,也走過一段撞牆期,因為經營沒有明確方向,各種類型的案件都想接,卻反而什麼案子都接不到,賠了大半年。

直到花了一段時間研究法律生態後,發現消費者保險理賠領域還是一塊處女地,因為律師多半受聘於保險公司,沒有人為消費者說話,這才決定逆勢而為,主打「接受消費者委託向保險公司爭取理賠」的市場,為事務所抓住市場利基。如今事務所業績蒸蒸日上,旗下兩名律師每月薪水最少25~35萬元起跳。

汲取前輩經驗,成功更快

許峰源最常從別人口中得到的評語,多半是形容他「思想與行事作風,都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度」。和同齡的青年相較,推崇「敬老學」也是他的另一項祕密武器。

看看他的手機通訊錄會發現,雖然不缺同輩朋友,但名單裡比例更高的,都是比他年長至少15~20歲以上的人。

許峰源觀察,年輕人容易看不起老一輩人,「覺得主管都沒在做事,工作沒做得比我好,又討厭應酬、不想和長輩相處,」他卻感到可惜,因為這些觀念讓青年失去汲取前輩智慧的寶貴機會。

曾經,三位男大學生,在書店裡認出許峰源、跑到他的面前,請許峰源推薦幾本可供他們讀書會閱讀的書籍。

許峰源開口問學生,「讀書會的目的是什麼?」學生回答說,希望收入可以增加,「那讀書會組多久了?」三年多,「這段時間下來收入真的有增加嗎?」沒有,但學生強調他們學習到很多。

當下,許峰源告訴他們,若這樣下去即使讀書會再組十年,收入還是不會成長,因為視野沒有成長。「不管3人、還是10人,這樣的討論永遠只會停在22歲的思惟,」就是許峰源強調前輩經驗的重要。

困苦環境,提醒自己不忘本

懂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他也從閱讀帶來許多啟發。打從識字開始,許峰源常在放學後窩在住家附近的書局裡看書,10歲以前已經把店裡所有名人傳記看完了。

在他隨身攜帶著的手機PDA裡,存有一個檔案,滿滿列著他在書籍報章、各種場合聽來的勵志佳句,「用A4列印出來會有80幾頁,」每當遇到挫折時,就會拿出來閱讀。

位於三重13坪的舊家,依然保留著當年的原貌,至今捨不得賣掉,每隔一段時間,他還會抽空回去看看。站在斑駁的牆面前,想想自己曾經的一無所有,警惕自己得奮鬥。

當青年們覺得自己時運不濟、活得很辛苦時,來讀讀許峰源的故事,心境絕對會馬上改觀。

底層脫貧

修習「街頭社會學」,懂得做人的眉角

爆炸性的壓力帶來爆炸性的進步

推崇「敬老學」,汲取前輩經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