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高疊起的帳單堆旁,貼著一張由小女兒塗鴉、畫下母女三人手牽手快樂出遊的圖畫紙。這是37歲的蘇怡之每晚都要面對的壓力與甜蜜。
兩年前結束婚姻,蘇怡之努力扶養兩個小女孩。陪伴她們長大,是她現階段的人生目標。她雖然給了女兒們滿滿的愛,但經濟上的壓力,卻始終壓得她喘不過氣。
即便有台大碩士學歷、也在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擔任副祕書長,但這份薪水,無論如何省著花,每到月底,都逃不過透支2萬多塊的窘境。
同事慢慢發現,蘇怡之怎麼每天好像都只吃一餐啊?「資源跟金錢,當然要用在小孩子身上啊!我自己若餓不死,就馬馬虎虎吧……,」她無力的苦笑。
面對逆境,她其實是堅強的。為了解決每月赤字,她長期兼差翻譯,每晚11點哄完一雙女兒睡覺後,先快手快腳完成家事,然後開始翻譯大夜班。
熬夜賺錢,拚出一顆腫瘤
一個月裡,她大概有一半時間,必須熬夜到凌晨2點多,方能逃難似地回到床上。也曾有幾次,壓力太大,就在黑夜裡崩潰哭泣。「有一次,哭到女兒們都醒來,她們悄悄跑到我身邊來安慰我,說媽媽妳不要哭,我們會保護妳!」蘇怡之紅著眼眶說,孩子們安慰她的話語,讓她聽起來百感交集。
熬夜工作雖然是一件苦差事,但蘇怡之卻恨不得天天做,原因無他,就是為了多賺點錢、多殺死幾張張牙舞爪的帳單。
長期下來,蘇怡之其實是燃燒生命在換取報酬。幾個月前,她的體內被發現長了一顆腫瘤,經過診斷,所幸是良性腫瘤,「醫生說,這種病大多是40~50歲才會發生的,會出現在我這年紀,很大原因是虧欠身體太多……。」
只是,即便透支身體在工作,但正職與兼差的薪水,一遇上了突發狀況,仍是不夠用。在不得已下,常被迫申辦消費性貸款。「貸款的利息當然不少,我起碼已經繳了10多萬,」她說最高紀錄,曾同時跟三家銀行貸款。
生活辛苦的蘇怡之,也曾尋求過政府幫忙。由於自己所學背景就是社工,原本滿心期待地找上社會局求助,但最終結果卻是,竟連一毛錢都沒能拿到。
無法獲補助,一人養五人
原因是,父母還未滿65歲,未達退休年齡,被社會局認定還有工作能力。她解釋,原來社會局的算法是,包含她父母,以及她自己共三個大人,應當可賺錢養兩個小孩,所以家庭經濟狀況應當不至於出現大問題,也就不給予金錢補助。然而,父母雖與她同住,但實際上已沒有工作,加上生意失敗,所剩積蓄並不多,所以是她一人撫養兩個老人及兩個小孩。
「父母常說,過去只要你肯拚,誰都有機會鹹魚翻身,但現在好像沒這麼簡單了,」她開玩笑地說,「最快的方法,就是再找個有錢的好男人嫁了!」
蘇怡之也發現,在物價高漲的年代,年輕人的起薪卻縮水。碩士畢業的她,第一份工作起薪3萬多,然而她現在大多看到的碩士學歷,都只有2萬多的起薪。
不為錢放棄對價值的堅持
不過在蘇怡之身上,也看到年輕一代的價值觀。一直為金錢問題所苦的她,其實在前不久,是有機會獲得一個年薪破百萬元的工作。然而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在百般考慮之後,她竟然拒絕了這個工作。
原因有二。從社工系所畢業的她,始終堅持要選擇一份對社會有幫助、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只為了金錢賣命。新的工作雖然高薪,但卻不是那麼符合她的價值觀,因此也讓她躊躇不前。再加上,新的工作勢必常加班,甚至可能要犧牲週末假期,如此一來她非常可能會失去陪伴小孩的時間。但對她而言,陪伴孩子成長,卻是無價的。
沒有多餘的錢買書,蘇怡之會帶著孩子們去圖書館借童書,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唸故事書給孩子們。再窮,她也都會留一筆預算,讓孩子們自己運用,看是要去故宮看展覽,還是要去看劇場演出?
白天認真工作,晚上熬夜兼差,蘇怡之已經選擇,要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然而,她擔心的卻是,20年後,孩子長大成人了,那時的台灣,是不是已經反轉?是不是可以讓人期待孩子們會有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