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拉美區域整合,雖有 先天優勢但長路漫漫

展望政經環境

王怡棻
user

王怡棻

2012-07-06

瀏覽數 14,250+

拉美區域整合,雖有 先天優勢但長路漫漫
 

本文出自2012拉美投資專刊

世界的區域整合風潮在20世紀風起雲湧,歐洲有歐盟(EU),美洲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亞洲有東南亞國協(ASEAN),雖然各區域的整合程度不一,但區域內合作的態勢十分明顯。拉丁美洲也沒有自外於這股風潮。1969年,位於安第斯山脈的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四國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安第諾共同體」,開啟南美經貿整合的濫觴。 到了1991年3月,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委內瑞拉五國成立「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又稱南錐共同市場),大幅拓展拉美自貿區範疇。

南美兩大集團在2004年進行整合,並加入智利、蓋亞那、蘇里南等國,組成有3.8億人口、180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南美洲國家聯盟」(UNASUR),讓南美整合進入新的階段。

巴西長期主導共同市場

「共同市場的成立對拉美國家有積極影響,在能源、資金、或技術上,都出現更多的合作交流,」政大國際事務學院院長鄧中堅說。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任佑觀察,自南方共同市場成立後,區域內貿易上升,區域內產品替代了外來產品,投資也逐日增加。「在區域整合下,不論物流或金流都動了起來,」黃任佑形容。事實上,拉美的整合有其先天優勢。拉美有共通語言(西班牙文及葡萄牙文),共同宗教(天主教),也都經歷過殖民歷史,和東協十國相較,彼此相似度更高。「未來整合速度可望比亞太還快,」鄧中堅預言。

不同於東協整合時,主導國家並不鮮明,南美在進行區域經貿協定談判時,明顯是以巴西為主導。「巴西是南美的老大,不論是南方共同市場,或在南美洲國家聯盟,都是扮演領導者的角色,」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所長陳小雀說。因為物產豐富、市場廣大,巴西在南美占了有利的位置。黃任佑觀察表示,南美其他國的年輕人都喜歡到巴西工作、投資。就區域內貿易量來看,也是巴西出口到鄰國的量多,其他國家出口到巴西的量少。

合縱策略,仍面臨諸多挑戰

因為地理位置鄰近,美國自19世紀以來一直將拉美當作後院。但也因為其剝削資源的形象,讓拉美國家心生反感。因此當美國在2004年提出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概念,欲將北美自貿區擴大到南美,旋即受到古巴、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國的一致反對,甚至成立「玻利瓦美洲替代方案」加以抵制。2010年,拉美33國成立「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CELAC),刻意排除美國及加拿大勢力的企圖顯而易見。

不過就現實來看,區域內各國彼此拉抬,發揮的效益終究有限。 鄧中堅表示,拉美各國產業同質性高,互補性低,雖然會員國彼此貿易擴張,但仍無法獨立自主,「總的來看,拉美主要貿易伙伴仍在外部,如美國、中國。」而在拉美各國利益分歧、需求殊異的情況下,要維繫自由貿易、加深整合,也是不小的挑戰。比方今年阿根廷採取鎖國主義,築起高度貿易障礙,就讓其他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如巴西、烏拉圭等國深受其害。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對於自由貿易的要求不同,也讓智利、墨西哥、祕魯和哥倫比亞四國,在今年自行成立「拉美太平洋聯盟」。由此可見,拉美邁向全區域的密切整合,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