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你擋我卡,兩岸金融 何時才撥雲見日

設立分行不易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12-06-01

瀏覽數 18,850+

你擋我卡,兩岸金融 何時才撥雲見日
 

本文出自 2012 / 6月號雜誌 福利吃垮未來

這一兩年,台資銀行前進中國大陸,看似一帆風順,但近期卻罕見地頻遇「亂流」。

4月28日晚間,上海席家花園餐廳內,台灣銀行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顏圭田正在設宴歡送七位從台灣前來支援的同事。

他們在2月初來到上海,準備協助成立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沒想到,三個月過去了,開業執照仍然沒被核准,而按規定,他們在大陸出差一次最長只能待三個月,因此只好打道回台。

台銀布局大陸,堪稱一波三折

2010年2月,台銀便在上海設立辦事處,照理符合ECFA規定,在大陸設立辦事處一年即可升格分行,但卻事與願違。

「分行沒獲准設立前,無法承做業務,等於每天在燒錢,」顏圭田無奈地說,今年初台銀為了上海分行開業,營業處所搬至最熱鬧的浦西靜安寺附近,租金、水電費、加上同仁薪資,每月至少支付150萬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台銀不是個案。兆豐銀行蘇州代表處、玉山銀行東莞代表處也早已通過當地監理機關審查,但至今同樣遲遲未獲批准升格為分行。

除了要設分行的遇到「亂流」外,成立分行的也遇到瓶頸。

從前年底起,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國泰世華、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共六家已先後在大陸設立分行,去年也紛紛繳出亮眼成績。

這六家分行全都獲利,稅前盈餘總計1128萬美元,約3.33億元新台幣。其中,國泰世華279萬美元,約8236萬元新台幣,名列獲利第1。

只是,原本這些分行以為,今年第一季起即可以開辦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結果卻不盡人意。至今,只有華南銀行深圳分行因為在業務結構上,並非只賺同業存款利息,也辦理中小企業的進出口押匯,最獲大陸銀監會稱許而獲淮外,其餘五家全摃龜。

「真的很詫異,」一位銀行行長沮喪地說,他曾致電當地監理機關詢問原因,對方卻沒正面回應。

辦事處無法承做業務

很不容易,兩岸金融逐漸步入正軌,最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從2000年後開始,看好中國大陸廣大巿場,台資銀行無不摩拳擦掌,準備搶入。2002年4月,彰化銀行率先在江蘇省昆山巿設立代表處;兩週後,國泰世華在上海巿設立代表處;之後,其他銀行紛紛跟進。

兩岸銀行也密切交流。2001年,中國招商銀行為了發展信用卡業務,跨海來台找上中國信託;隔年,中國信託派出20人前往大陸,協助建置信用卡資訊系統、風管系統,使得招商銀行於2002年底,推出大陸第一張符合國際標準雙幣信用卡,一舉打響名號。

期間,中國信託原本期待參股招商銀行,但因當時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不佳,隨著時間過去,仍無進展;同時,許多銀行在大陸成立代表處多年,也始終無法升格為分行。

兩岸承做貨幣條件不對等

直到2008年馬英九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兩岸關係才有突破。但新的問題又產生。

由於大陸規定,台資銀行必須分行成立一年,並獲利後,才能承做人民幣業務;但在台灣,陸資銀行比照一般外商,只要成立分行,就能承做新台幣業務。這讓台灣方覺得不對等而反對。

前年底,台灣立法院財委會就決議,必須等到台資銀行可以承做人民幣業務,才能受理陸銀申設分行,雙方僵持不下。

去年9月下旬,來自大陸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在台設立代表處一年,按照規定,已可升格為分行,但至今八個多月過去,仍沒好消息傳出。

台灣金管會解釋,中銀、交銀並無送件,所以無從審查。但據悉,中銀、交銀早已送件,金管會卻不願收件,一拖再拖。「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行軟硬體早已準備妥當,只等金管會點頭。

時間不是站在台灣這邊

當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真正吃虧的其實是台資銀行。「我們進入大陸時間已經晚了許多,手頭並沒多少籌碼,」一位台資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抱怨,愈耽擱損害愈大。

相較之下,「陸資銀行布局台灣,戰略、象徵意義大於實質考量,」到上海十多年,台灣元富證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翁基能觀察,陸資銀行布局台灣,真正看上的是取得大陸台商在台灣聯合徵信中心的資訊。

所幸,問題有望解決。5月中旬,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前往北京參加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年會時,也拜會了大陸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據悉,雙方達成共識,可能5月底前,五家大陸台資銀行分行,就可取得大陸銀監會核發的人民幣業務承做許可;同時,台灣金管會也會開始受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在台分行營業申請。

看好未來前景,不少銀行正積極布局擴張版圖,申請各地分行。中國信託也以改制子行為目標;同時,採取設立租賃、小額信貸公司兩路並進方式,及早接觸人民幣業務,希望五年內服務據點超過20個,並在十年內突破90個分支機構。

「Never too late(永不嫌晚)。把握機會,就有無限可能,」中信金控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信心滿滿地說,「再嚴苛的巿場,只要找到利基,就能突破亂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