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的一個週末晚間,台北溫州街的台大教授日式木造宿舍裡,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聚會。推開木門,裡面熱鬧萬分,一桌五對夫妻檔,全頂著博士頭銜,在各自專業領域執牛耳。
除了作東的台大教授,早年就已放棄美國的工作,應聘返台教書,其餘的都是最近幾年退休之後,才陸續回到台灣,有的已經在台灣購屋置產,開始過退休生活,有的正在到處看房子,準備返台定居。
「不只這些,還有人住在台中、高雄,再湊個兩、三桌也沒問題,」參與聚會的前美國銀行美林公司助理副總裁姜健國觀察,愈來愈多在美國居住工作數十年的早期留學生返台退休並定居。55歲的他就是在美國居住近30年後,於去年回台定居。
旅美精英退休 返台人數倍增
幾個月前,姜建國才在《世界日報》看到一則報導,顯示申請復籍台灣的旅美人士和過去幾年相比,呈倍數成長,創下歷史新高,正好印證了他的觀察。
小時候在屏東長大、台中農學院畢業(中興大學前身)後到美國求學、工作了50年的林英祥,在專業生涯中開發出目前全球市占率超過七成的新產品上市前銷售預測系統(BASES)。
75歲的他,最近四年每年返台兩次,擔任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政大IMBA講座教授。 最近他也不時在機場或飛機上,遇到一些準備從美國返台定居的台灣人。
「旅美人士回台灣退休的浪潮看起來是方興未艾、勢不可擋,」林英祥在中興授課時,也結交了一些喜好台中好天氣的旅美台灣人,和幾個親戚說好買下同棟大樓的不同樓層,相互照應過退休生活。 這群回台退休族,有些生於二次大戰期間;也有戰後嬰兒潮,教育普及後出國人數更多,那段時間裡,台灣每年送出2萬個以上的年輕人赴美深造。
現在他們陸續到了退休年紀,就像大多數美國人,退休後總會搬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養老,比如陽光普照的佛羅里達州或加州。但這些旅美台灣人,面臨人生二度移民時,又比美國人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搬回台灣。
多項誘因 吸引旅美精英回台
吸引他們返台退休的原因很多。首先是這些長年離鄉背井的旅美台灣人,就像NBA台裔哈佛小子林書豪的父母一樣,台灣還有年邁的雙親,除了責任之外,還有親情的召喚。
在美國住了40年、今年60幾歲的周薔,就是因為思念台灣的父母,七、八年前擔任工程師的先生退休後,便返台定居。一年後,在桃園龍潭的石門水庫旁買下一幢房子,「朋友帶我們去玩,很喜歡那裡有山有水的風景,」擁有生物科技博士學位的周薔說。
台灣健保普及又便宜,醫療水準佳,是另一個吸力。
況且,雖說旅美人士離開台灣已有30~40年之久,但返國後的社交生活完全不成問題,不管是大學同學也好,遠房親戚也罷,根本不愁找不到伴。
林英祥以自身經驗為例,每當回國授課時,早晚都會到中興大學網球場打球,遇到的球友不是老同學,就是小學弟,牽來扯去,原來大伙彼此都有共同朋友。
還有一項讓旅美台灣人津津樂道的原因是,這幾年台灣的居住品質,已經與美國相差不遠了。
「台北捷運的乾淨程度,及便利商店的便利和服務品質,我到全世界旅行,很少城市具備這種特質,」現年55歲的姜健國,去年也趕搭上這波返台退休的列車。
生活開銷低 還有機會存錢
成大造船系畢業,便負笈美國求學的姜健國,過去20多年都在美國念書、工作,回台的機會並不多,幾乎都是因為父母重病或奔喪,匆匆往返,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暫住小舅子家。
從通用電氣(GE)跳槽到美林銀行後,站在第一線替客戶規劃財務的姜健國,過去多次到亞洲出差,驚覺亞洲的進步及未來的潛力,加上自己婚結得早,孩子均大學畢業,為了讓太太將來能就近照顧岳母,兩年前在三峽台北大學特區買下一戶。
姜健國先是返台住了一個星期,然後逐漸延長時間,後來發覺原來這才是他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於是去年暑假和太太商量,決定提前退休回台灣。
平日姜健國除了到學校演講授課、寫寫文章,也固定在台北大學操場騎腳踏車,維持健康,等待仍在美國資訊公司上班的太太,今年暑假返台一起過退休生活。
兩年前購屋時覺得空間夠用就好,現在姜健國卻開始懊惱,房子買得不夠大,「過去是台灣爸媽飛到美國看留學的孩子,未來可能是美國孩子帶孫子回台灣看爸媽,」他的心願是,和太太並肩坐著,笑看孫子在游泳池裡玩耍。
人與人之間互動自然、熱心 五年前55歲、專治不孕症的醫師印有綱覺得人生苦短,決定關掉美國的診所,和太太劉元元開始過退休生活。
印有綱出生於台灣,12歲舉家移民到德國,後來又到美國念書工作,一待就是40年,和成大化學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的太太,40年來不曾回台。一年半前,印有綱夫婦飛往上海參觀世博,得到回台免費機票,讓他們對台灣留下深刻印象。
「這裡的人文和文化素質很高,人與人之間的自然互動,也令人激賞,」劉元元猶記,當他們在捷運上聊到想到鼎泰豐吃飯,結果同車廂內一位太太主動告知,搭到哪一站下車,「如果鼎泰豐很擠,不妨到另一個餐館,好吃程度不相上下,」熱心太太提醒。他們心想,既然兩個孩子一個待上海,一個住北京,三通後,兩岸往返也方便,不如就在台灣買間房子住下來。因此這一次,他們特地返台做深度觀察,住在朋友家體驗非旅客的生活,也順便看房地產,如果看到不錯的物件,就決定下訂。
購屋首選三峽、林口、淡水
姜健國坦言,最近經常接到一些旅美台灣朋友的電話,不是逼問返台退休的細節,汲取他的經驗,就是央求他帶看台灣的建案。
經驗老道的姜健國分析,這批美國返台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幾乎集中定居在三峽、林口和淡水。
這三地建案全是新社區,沒有違章建築,且距台北約30~40分鐘的車程,適合不需天天往返台北的他們,房價也負擔得起。
對台灣而言,像姜健國、周薔、印有綱這批回流台灣的退休海歸,和過去的新移民很不一樣。
他們學識高,見識廣,有專業,具國際觀,也不缺錢,在意的只有健康和悠閒過日子,偶爾計劃長時間旅行,或到海外探視子女。
林英祥觀察,這群海外高齡專業僑胞,在美國長期養成守法的習慣,凡事講求公平、正義,不喜歡人情壓力,「他們將把這種意識帶回來,影響台灣人,注入新活力。」
不只如此,這些返台退休的旅美台灣人,年紀55到75歲間,身體依舊硬朗,腦袋裡的學識和專業實務經驗更是寶貴得不得了,「台灣目前最大的課題是,如何鼓勵他們貢獻所長,協助政府、社會及產業發展,」林英祥分析。
就像75歲的林英祥,1977年開發出新消費性產品銷售預測系統(BASES)後,全球任何新產品上市前,都會請他去評估。
BASES於1998年賣給國際市調研究公司AC尼爾森後,林英祥又在65歲創立適用於耐久財和服務業新品上市預測的Lynn模式,像中華汽車、遠傳ETC、富邦運動彩券,甚至是風靡世界的蘋果i系列商品,都是他的客戶。
雖然他還沒有徹底返台定居的計畫,但從30年前,他就固定回中興大學演講,十年前開始擔任農委會顧問,最近幾年更是一年兩次、每次停留一個月在大學教授「新產品的開發與行銷」課程。
「光我在美國一天的顧問費,就比在這裡教兩個學期的講師費還高,況且我捐給母校的錢,也是鐘點費的好幾倍,」林英祥說,歸國旅美專業人士不乏像他一樣,抱著回饋和感恩的心回台奉獻。
尊重專業 海歸樂意貢獻所學
另一方面,這群優秀的退休海歸派,也是中國、日本垂涎不已,想要積極延攬的對象。
當中國經濟崛起,缺乏的人才正是這群經驗夠、能力足,有國際觀,又懂中文的旅美台灣人。很多背景類似、準備退休的優秀人才,已陸續被中國高薪挖走。
像印有綱今年夏天也受邀到中國的大型醫院擔任顧問,「如果台灣的醫院或學校有需求,我絕對義不容辭。」 日本企業也積極網羅這種被他們稱為「台灣的國際人」。
日本知道,想進軍大陸,捷徑就是透過台灣人,過去的選項只有台商。但旅美台灣人不一樣,「他們可讓日本企業在中國成國際公司,而非台資企業,或台商公司,」一位活躍於兩岸三地的旅美台灣人分析。
過去台灣曾推出吸引專業僑胞回國定居的計畫,可惜發出去100張聘書,只回來十個人。「現在這群人已自己回到家門口了,60歲就在那打太極拳,實在太浪費了,」姜健國提出呼籲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