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便利商店已開11家,屈臣氏、康士美、摩斯漢堡進駐,星巴克、麥當勞正在評估這個潛力無窮的小島。沒有人會相信,過去經常躲炮彈,入夜宵禁後無人在街上走動的「前線」,如今每天有84個航次飛到台灣各城市、42班船來往大陸福建沿岸。
金門人的所得已高出台灣許多縣市。一位銀行界人估計每位金門人都有300萬以上的存款。改制的金門大學,佔地15公頃,每年3億多的預算,近半數靠金門縣政府撥款和東南亞金門華僑的捐款。
金門的財源主要是靠金門酒廠,這個「金雞母」每年生產2500萬公升的高粱酒,產值135億。每年三節,入籍金門的人都可以配一打酒,據說轉手就可以賺進一倍,也就是每年至少有近2萬元的佳節福利金。更別提從幼稚園一直到高中,學費全免。
烽火下成長,孕育金門簡樸文化
60年歷史的金門酒廠雖屬縣政府投資,縣長李沃士和縣民口徑一致:金門酒廠是屬於全金門的;金門大學是屬於全金門人的。讓人最訝異的是,這些從小就受「共匪」炮轟,無法正常上學,沒有正常生活的戰地居民,在兩岸關係改善後,竟然沒有半點怨恨,甚至毫無悲情。
從縣長、副縣長,局長,到鎮長,都是當年在金門念完高中到台灣念大學後,回返家鄉的壯年。他們一心只想把金門建設成有特色、有文化、有遠景的地方。聽李沃士縣長談起為了觀光局辦的「十大觀光小鎮」競賽,他們如何把明信片安全送抵台灣的故事,讓人讚歎。金門戶籍人口僅有10萬,在台灣的金門人參與這項票選的人數絕對遠超過此。
也許是烽火下成長,簡樸中孕育的文化,金門人像命運共同體,只有互助團結,沒有抱怨和相互指責。這讓人想起林書豪,在球賽中,他不斷傳球讓隊友進分,他視助攻得分和自己得分一樣重要;勝球後,他感謝教練的提攜,讓他從板凳球員變成先發球員。
「助攻」是林書豪給隊友和球迷最深刻的印象,它告訴世人:成功是靠團結合作,不是靠個人英雄;成功更要彼此感謝。
剛辭世的散文大家陳之藩教授,寫過無數文字優雅而思想獨到的散文。我最喜愛之一的是〈謝天〉一文。
陳之藩在文中提到,小時候,每當冬夜,一大家人圍著圓桌吃飯,祖母總是摸著他頭說:「老天爺賞我們家飽飯吃,記住,飯碗裡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吃了。」
他又寫到,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愛因斯坦初到普林斯頓大學任教,要的報酬很少。為什麼這二人會做這種傻事?因為:「他們知道做事與立功,得之於眾人合作者多,得之於自己逞能者少。」於是很自然產生一種感謝眾人、感謝上天的感覺。
老天爺對地方、對人都一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