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女比男幸福, 年輕世代卻失落幸福感

《遠見》X 東方快線.五六七年級生網路調查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2-03-28

瀏覽數 30,550+

女比男幸福, 年輕世代卻失落幸福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2 / 4月號雜誌 金磚四國之父歐尼爾 再度預言新經濟引擎

有別於遠見民調中心進行的全國民眾幸福感調查,《遠見》本期也與EOLembrain東方快線市調合作,進行「五六七年級生‧世代幸福感調查」網路調查,鎖定20~45歲的族群,分析青中壯年對於幸福感的各項滿意程度。

結果顯示,如果0~3分代表非常不幸福、4~6分代表不幸福、7~8分代表幸福、9~10分代表非常幸福,那麼整體受訪者的幸福平均分數是6.38分。約55.6%的人認為自己還算幸福或非常幸福(表1)。

其次,女性在幸福感、生活滿意、健康滿意、人際關係、自我實踐的滿意程度都優於男性(表2)。

而各年齡層中滿意度最低的,則落在25~29歲間,只有45.7%認為自己幸福,亦即超過一半認為自己不幸福(表3)。

20~29歲年輕人幸福感最低

近年來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面臨失業率比其他年齡層高三倍、達12%的陰影,讓他們對於自我實現的滿意度也成為各年齡層中最低的,只有27.9%。

調查結果,民眾認為最重要的幸福三大要素是個人身體健康(68.7%)、夫妻或伴侶間的情感(51.9%)、收入(51.8%)(頁218表4)。

有趣的發現是,只有6.5%的人認為有無房產會影響幸福,身材、長相這些項目,也只有4%而已。顯然多數青壯族群的價值觀跟輿論所形塑的印象不太一致。

交叉分析後發現,年紀愈大者愈重視個人身體健康,收入愈高的人認同伴侶情感會影響個人幸福的比例也偏高。35~45歲中年男性則偏向認為「工作成就」會影響個人幸福。

外在的社會環境對個人幸福感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但若要選出會影響幸福的社會因素,78.7%的民眾認為經濟問題是最嚴重的項目、其次還有居住問題(37.5%)和社會風氣問題(36.8%)。至於兩岸關係與拓展國際外交這些國家重大議題,反而列在年輕族群選項的最末端。顯然新世代是愈來愈小我的世代(頁218表5)。

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讓人擁有幸福感的方式,獲54%支持的第一名是「在親密好友或家人的陪伴下享受晚餐、聊天或做什麼事都好」,二、三名是「伴侶關係融洽」和「在家享受悠閒、無所事事的假日」(頁218表6)。

交叉分析性別、年齡、收入等條件後,東方線上&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分析,20~34歲女性肯定「親友陪伴」就有幸福感,35~45歲女性經常感到幸福的時刻是「覺得自己過得比別人幸福」;35~45歲男性則偏重「伴侶關係融洽」和「從事喜愛的運動或活動」能帶來幸福。

月收入低於2萬元者,幸福來自品嘗美食

另外,月收入低於2萬元的人偏好「品嘗美食佳餚」來獲得幸福;每週工時超過55小時的人最容易幸福的方式就是「在家享受悠閒無所事事」。

問到「擁有什麼會讓自己變得比現在更幸福?」在提供14個選項、且只能單選的情況下,前三名依序是豐厚的收入(36.8%)、溫馨美滿的婚姻或伴侶關係(12.4%)、和健康的身體(11.6%)(頁219表7)。可見收入、伴侶(家庭)、健康可說是台灣人的「幸福鐵三角」。

有趣的是,隨著台東賣菜阿嬤陳樹菊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後,社會上對於慈善家的尊敬與景仰大增。當問到哪種角色的人最幸福呢?在提供14個選項、且只能單選的情況下,「慈善家」跳出來,獲得最多的支持,達21.3%。

社會愈來愈競爭,年輕人成家立業都延後,也讓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富二代」登上第二,占18.5%。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那麼誰最不幸福呢?被排在倒數三名、幸福感評價最低的則是明星演藝人員、總統和內閣官員、以及政治人物。這三種人物共通點是經常在媒體上,儘管收入高、影響力大,但活在放大鏡下生活的滋味,連一般民眾都覺得實在太不幸福了(表8)。

李釧如分析,納入性別、年齡比較後會發現,35~45歲男性覺得含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最幸福,35~45歲女性覺得當房東收租有固定收入最幸福,男女觀點產生有趣的變化。

新加坡,亞洲最幸福國家;台灣居次

至於亞洲國家誰最幸福?經由每人票選,新加坡得到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肯定為最幸福的亞洲國家,台灣排第二名,日本微幅落後成為第三。另外,近幾年經常被提及的不丹,排第四(表9)。

為何台灣人自評幸福分數偏低,卻還能得到亞洲第二名?可能因為若只評價自身,總覺得不滿足,但要與他國比較時,又覺得其實台灣沒有那麼差。

情感是影響人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之一,本調查分成親情、友情、和愛情三部分詢問民眾滿意狀態。

結果,對親情滿意的民眾比例最高、有82.5%,滿意友情的62.8%,對愛情感到滿意的只有48.6%,有過半的民眾對於愛情是不滿足的,其中近兩成受訪民眾對愛情「非常不滿意」(頁220表10)。

再比較世代間工作和休閒時間的情況有何差異。

本次調查發現,每週工作時間「不到40小時」和「40~44小時」的人為36.4%,也就是說,有63.6%的人工作時數比政府規定的正常工時、兩週84小時還多(頁220表11)。

辛苦工作之餘,需要適當的休閒活動來紓解壓力、調劑生活。

以週休二日的上班族來推算,每週至少應有六日兩天的時間可從事休閒活動,20小時的門檻應不難達成。然而,本次調查卻顯示,有37.2%、近四成的受訪者休閒時間均不滿20小時,低於25小時的人更高達六成。(表12)

對照不同年齡層的休閒情況,六成以上的30~45歲民眾的時數低於25小時,研判除了因工作因素外,已婚生子者的休閒時間,也會被家事勞務和照顧老人小孩等牽絆而壓縮。

愈年輕休閒時間愈多;逾四成的民眾煩心鬱悶

誰的休閒時間最多呢?答案是年輕族群。20~24歲每週休閒高於35小時者達23.9%,25~29歲族群則有22.4%。這可能與年輕人在家庭與工作中尚未挑大樑,壓力較小有關,而「20多歲的年輕人特別重視休閒,」李釧如判斷。(表13)

當問到「最近一個月的生活步調」,46.4%受訪者處於「事務眾多」的狀態,比「平穩安定」的人(23.7%)多出一倍(表14)。

若是談到「最近一個月的身心狀態」,煩心鬱悶以高比例勝過其他選項,成為民眾近期的心情寫照。抽出性別和年齡分析,20~34歲年輕女性較多人煩心鬱悶,20~34歲年輕男性則偏向空虛寂寞(表15)。

「平淡閒適,沒有驚喜也能享有精彩生活」獲選為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另外24.9%的人選擇「順勢而為,凡事不必強求過多」(表16)。

綜觀台灣五、六、七年級生的世代幸福感,收入、家庭與健康是幸福最基本的三大要素。最多人認為安安穩穩過著平凡生活是最幸福的,而五光十色的演藝人員或呼風喚雨的政治人物,其實並不那麼令人羨慕。 你的幸福方程式是什麼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