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和勤精機 專精技術 「沖」入雙B供應鏈

機械零組件上櫃新秀

王美珍
user

王美珍

2012-03-02

瀏覽數 35,600+

和勤精機 專精技術 「沖」入雙B供應鏈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2 / 3月號雜誌 服務,啟動新中國

來到和勤精機位於彰化的總部,四周是一片翠綠稻田。如果拿出手機打卡,顯示的地點只有一個:「彰化田中間」。

然而,在這看似不起眼的田中央,和勤卻用獨門的精沖技術(fineblanking),生產出傲視國際的精沖零件。不僅吃下電腦硬碟音圈馬達制動器全球1∕5的市場,所生產的汽車零件,也讓世界一流的賓士、BMW、通用汽車組裝廠都要靠它,更成為本田(Honda)鎖件的唯一供應商。

今年51歲的創辦人邱森玉,出身彰化農家,畢業於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機械製造組。起初創業,原是為了一圓父親的夢想。「阿爸年輕的時候有很多機會創業,但是因為孝順還是選擇回家種韭菜田,」邱森玉說。

等到他開始在別家工廠從事模具設計的工作,父親就鼓勵他當頭家。兩手空空的他,靠青輔會的「青年創業貸款」借了1000萬,加上父親把農地抵押的200萬,1992年創立了和勤精機。

今年,正好是和勤精機創立20年。從5名員工,如今已有900多人,工廠擴及馬來西亞、大陸,資本額約4.6億,並於今年1月正式上櫃,朝向亞洲最大精沖零組件供應商的目標邁進。

勤向A咖學習 躋身優等技術

什麼是「精沖」?一般人也許感到陌生,它卻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是讓材料產生塑型、剪切、變形的零件成型技術。

傳統的沖壓,剪切面較粗糙,需要機械再加工。然而精密沖壓卻能讓切斷面平整光滑,零件可一次成型。小至一把刀、大至一台車,都需要精沖完成。

精沖技術發明初期,多半被應用在精密鐘錶產業。一個零件切面的精度,就像身體內的器官,肉眼看不出,卻能影響到一台機器的運作。瑞士的鐘錶之以價格高昂,正是因為每一個零件都使用精密沖壓。

如今,精沖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各種產品,特別是汽車業。和勤精機總經理宋瑞德說,這種原本屬於工匠手作的技術,如何透過機械量產、卻仍然達到精度,就是技術門檻所在。

精沖技術的核心關鍵,在於模具開發的能力。一直以來,精沖技術領域較為先進的國家是日本及瑞士。由於日本的模具工廠早期設在台灣,也讓台灣承襲著日本的技術傳統,所以在模具開發上比起其他國家多走了一步。

然而,若要再達到與國際水準,和勤精機就只靠一個「勤」字。

勤勞,創辦人先帶頭。邱森玉原本就是從事模具設計,創業時不只是買現成設備,還像研究生般用功,自己研讀原文版的技術手冊與英文期刊,並常參加德、日的展覽,瞭解國外最新技術。

不只老闆,每個員工們也都把握機會吸收知識。由於所購買的機台來自全球領導品牌FEINTOOL,瑞士的總工程師便會來台提供技術諮詢。「我們有問題就發問,從中學會了不少,」負責模具開發的研發部協理曾文志說。

有一回為了開發TOSHIBA的硬碟零件模具,內部評估開發期至少是60天,但客戶只給48天。曾文志早上7點就進公司畫圖,連在夢裡也繼續畫,熬夜趕工,終於趕在期限內達成。

懂得和「A咖」的瑞士、日本學習,並勤於要求自己,使得技術躍進式成長,和勤終於擠進國際大廠之林。

不斷測試、付學費 才有收穫

精沖產業這一行沒有「天才」,靠的就是不斷地測試、再測試。

由於精沖零件的供應方式,是客戶提出要求,由各家供應商相互競爭。當中試驗失敗的成本,多半要由廠商自行承擔。

宋瑞德回憶,之前福斯汽車的零組件廠曾經要求和勤開發變速箱零件,經過兩至三年,總算得到原廠認可。不過,開發成本比最初預估的多了1000多萬。

「付了學費,就要有代價!」曾文志說,有過慘痛教訓,到了幫雙B汽車開發零組件時,雖然要求一樣嚴格,但時間就縮短很多,因為已學到經驗。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汽車零組件的技術門檻較高,一旦確立合作對象,就不太可能更換。衝破了最難的那一關,做出了口碑,宋瑞德坦言現在訂單已經多到接不完,和勤不用找客戶,反而要挑選客戶。

為客戶設想 以技術黏著訂單

好的汽車座椅調角器,升降時不會有『喀喀』的聲響,這就是雙B座車和一般汽車不同的精度要求。如何做到?模具設計、機台、電鍍、甚至潤滑油的選擇,每一個細節都是和勤珍貴的know-how。

曾文志拿了一片多角形的零件出來,笑說:「你就算看到這一片,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做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麼做的,你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對於模具,就算是客戶,看到也不能拍照,對於核心技術可以算是保密到家。

技術與開發能力,就是和勤精機的核心武器。 有的廠商只純粹做代工,但是和勤精機卻能根據客戶需求,主動給予建議,協助找出比原案更好、更節省的方式。

此外,做好一項產品時,同時也會盡量把標準提高、設下技術門檻,讓對手不容易超越,也增加客戶的黏著性。

「我來自鄉下,個性內向,對應酬不太擅長,」邱森玉說,有的工廠是走人情業務、有的是低成本接單,而和勤精機一開始就確立是工程技術導向,矢志做出別人做不到的。

「建立在生意的友誼,應該比建立在友誼上的生意更持久,」邱森玉如此深信,與其拉關係,不如扎根技術。朋友會變,但有了技術,絕對不怕沒生意。

搭上中國快車 樂觀未來獲利

目前,和勤精機以生產硬碟零件及汽車零組件為兩大核心。不過,由於汽車零組件的毛利率高於硬碟,且中國汽車的內需市場嗷嗷待哺,汽車零件的成長,將可望成為推動獲利的強大引擎。

宋瑞德分析,2003年開始,中國的汽車無論產銷都維持增加每年100萬輛的水準,產生了龐大的精沖零件需求。

同年,和勤就在浙江設廠,正好搭上中國政府鼓勵投資的列車,以最低成本入駐浙江嘉興。

一開始先做硬碟零件,2006年開始接觸中國汽車業之後,業績就持續增長,未來成長仍然持續看好。

和勤在大陸的優勢為何?首先,由於精沖件過去多半由歐、美、日等進口,有關稅成本,特別是日圓匯率居高不下,使得和勤在價格上占優勢。

此外,正由於過去精沖零件都由國外進口,所以大陸廠商還沒有機會發展,和台灣技術有一大段距離。

「中國現在還是在講求速效,不過,精沖這種技術是快不得的,」和勤金屬研究中心精微成型研發處處長黃昆明評析。曾有一個廠商跟他說,同一套模具的零件,在台灣可以用一個月,但因操作不當,到了中國用了兩、三天就壞了。黃昆明更直言地說:「中國大陸當然也可以做精沖,只是沒人敢用。」

而今,若有其他競爭對手欲來中國設廠,優勢時機點也已消失。「以前中國政府鼓勵你來,還幫你貼錢,現在沒這種事了,中國的設廠成本一樣很高。」 宋瑞德自信滿滿地說,「許多客戶一直在中國找精沖的合作廠商,最後一定會找到我們。」

要怎樣才不被後起競爭者迎頭趕上?答案是人才。因為機台可以用錢買,唯獨人才不容易培養。

「模具不只是技術,還是一種藝術,」黃昆明說,做模具的人不只是按表操課,還要有點天份,由於講求精度,最重要的要有天下第一龜毛的個性。

以此檢視負責和勤精機模具開發的曾文志,確實符合這個條件。他說:「在家吃飯,一定要求老婆把豆腐每一塊切得一樣大,而且方方正正!不方就不吃!」

此外,由於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並沒有教導模具開發的人才,之前的員工都是來公司之後,才接受訓練。

今年,和勤首度成立了研發中心,把核心的前端技術留在台灣。未來希望引進大學、碩士機械科系應屆畢業生當儲備幹部,傳承技術香火。放眼望去,已經可見市場廣大,只等更多人加入部隊,一舉攻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