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李登輝陽明山孤注一擲

汪 林
user

汪 林

1990-02-15

瀏覽數 15,500+

李登輝陽明山孤注一擲
 

本文出自 1990 / 3月號雜誌 第045期遠見雜誌

中山樓頭群英會,不到八小時之內,政治氣氛從詭譎多變,忽而急轉直下,終究大勢底定。李登輝在朝派以九十九比七0的關鍵票數,在第一回合扳倒李煥、林洋港、蔣緯國、郝柏村等人的聯合陣線,也為下月總統大選埋下不可知的變數,堪稱國民黨高層四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內部分裂。

大會裡語氣最重的一段關鍵話,出自宋楚瑜之口,他說:「最近本黨有許多令人憂心的動作……有些同志的一些運作是破壞本黨團結的,希望以秘密投票方式,選出一些大家感到憂慮的狀況。」

破壞團結個個有分

破壞執政黨團結的,其實不只宋楚瑜所說的一群。事實上,壁壘分明的兩大陣營,諸君子們個個有分。

遠的不說,近三個月以來,雙方早已透過高層渠道,藉傳播媒體針鋒相對攻擊對手;一面合縱連橫,收編權力。直到臨時中全會召開前十天,提名李元簇公開化之後,擁李登輝及非李登輝集團各自迅速整合。難以查證、但黨政位階極高的消息來源甚至透露,最少已有一邊借情治系統向敵對陣營竊聽。開會前一、二天的連串拜訪、會商、拉票,更是徹夜末停。李登輝黨務大將宋楚瑜固然在大會中痛責對方,被列為接近李煥系統的張豫生也疾言厲色的回敬說:「(昨天晚上)到底誰在運作,要不要我講出名字?」

李登輝的主要籌碼,固然來自他黨主席與總統的合法地位,及若干黨、政、軍元老的支持;加上就任總統以來收編的中生代菁英如連戰、錢復、郭婉容、謝深山、吳伯雄等人的輸誠;輔選大將宋楚瑜、蘇志誠、賴國洲、黃昆輝、黃大洲、蕭萬長等親信的全力運作,以及宋心濂的掌握安全資訊,終能暫度險關。

非李登輝陣營,主要由蔣經國晚年政壇上的實力派組成,大權正逐漸旁落。如林洋港,調離決策核心多年後,手下若干台籍親信已轉投李登輝摩下;如李煥,幾個月來一直都是總統府放聲氣攻擊的主要對象:蔣緯國,「十三全」中連中央委員也沾不上的蔣家人物;及兵權逐漸被釋的郝柏村,在政壇已經淡出的俞國華、沈昌煥與關中等。一位元老透露,李登輝如果今年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第一波就是林洋港、李煥、蔣緯國下台;第二波必然以國安局長宋心濂取代郝柏村,中生代全面接班,黨政軍大改組。

除心中鬱結的不滿外,凝結老臣(尤其是軍方)的催化劑,竟是大陸政策及台獨疑慮。包括國民黨對「六四」事件的反應保守遲緩;李登輝拒絕對台獨問題作強烈表態;又贊成讓異議分子彭明敏回台灣等,更易促成非李陣管與擁蔣緯國的老國大代表相結合。

宋楚瑜屢出奇招

擁李登輝陣營顯然也要以力對力。論黨務系統,關中勢力幾已被連根拔起,連前省黨部主委馬鎮方被免職後,至今也不安排出路,宋楚瑜已在主席意旨下掌握全局(中央黨部各工作會主任如李鍾桂、鍾榮吉等全數贊成起立表決總統候選人)。政方面,中生代接班只是時間問題,絕不敢有逆於李登輝,自毀前程。軍方面,則以鄭為元、宋心濂制衡郝柏村系統,並以輩分甚高的袁守謙助威。

陽明山大會,李登輝陣營還由秘書處安排一記為多數人忽略的殺招,即是準備會由李登輝親自坐鎮,強力通過議事規則,其中第十七條明列:「本會之表決,得由大會主席決定以舉手、起立或投票之方式行之,必要時得用記名投票行之。」

由此可知,反對李登輝的陣營批評倪文亞,說他在大會裁定起立表決的不妥,實在找錯對象。因為按早已通過的議事規則,倪文亞的裁定於法有據。

議事規則出自秘書處手筆,綜合而論,李登輝如再能當選,秘書長宋楚瑜無疑應記首功。這位早年以清純形象面世的新星,經國先生逝世後,已使過多次奇招,包括中常會發難推舉李登輝;去年底大選之後趁勢整肅關中勢力;年初送走劉闊才;臨時中全會前夕緊急拉票,適時攤牌,力挽狂瀾等。伺候元首之巧,政治手腕之妙,獲輿論形容為「快、準、狠」。

重大分裂危機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李登輝囊中籌碼還不止於此。無論小至指派省營事業總經理;大至跳越行政院長,直接下達郭婉容赴大陸參加亞銀的指令,其勢之猛,已達強人政治的邊緣。難怪政治歷練深如李煥者,一時也占不到上風。

三月,國民大會將正式推選總統、副總統。展望未來,有幾樣趨勢頗為重要,對政局有深遠影響:

--三月陽明山大會,如林洋港、蔣緯國、李煥、郝柏村等元老萬一順利整合,訴諸攤牌,李登輝的領導權威將面臨嚴重考驗,而情勢之難於控制,更遠甚於國民黨臨時中全會。

--國民黨有重大分裂的危機。或者,類似日本自民黨的黨內派系可能浮現,國民黨必將進行再整合。

--擁李及反李兩派各自拉攏國大代表,討價還價結果,可能使修憲問題脫離國民黨中央規畫,國民大會如藉此要求每年集會,行使創制、複決二權,憲政風暴將一觸即發。

--在大陸政策、大陸代表制、台獨問題上,是否將有強烈表態,難以預言。

--若黨爭擴大,及於黨、政、軍,國內政局難免動盪。

--若從積極面來看,國民大會後,由於亟需一套有公信力的黨內仲裁制度,止痛療傷,未嘗不是國民黨黨內民主化的契機。

--李登輝若順利當選,以他的用人個性,老臣會漸被排除。在新人、新政下,新的強勢領導架構將完全確立。畢竟,老臣凋零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只論權術的時代

對全國人民而言,這無疑也是寶貴的一課:

--中國政治,權術永遠高於理想。所謂保守派、開明派,一夕之間竟可因利害關係而全部倒轉。「民主」也可以只是權宜之計,政爭之器。

--在朝者對民主程序太陌生,在東歐改革聲中,仍敢堅持以鼓掌方式行使表決;一部議事規則,成為權力爭逐下的工具。堂堂執政黨推舉正、副總統候選人,可以大言不慚的不提政見、不論國計民生。倘遇質疑,即因人廢事,因事廢言。而在座諸君子,或在國際上見多識廣、或經過民主選舉的歷練,竟也愛惜羽毛,三緘其口。

--公營電視、電台對執政黨內部歧見,淡化處理在先,恭維唯恐不及於後,黨政不分,已臻忘我境界。

--比較無私的少數,也在權術洪流中被淹沒,難以辨識(也許只有孫運璿例外),社會無清流,是非黑白率由權術論斷,絕非國家之幸。

也許,這的確應該是個「沒有聲音、實實在在做事」的時代,但也不應該只是一個只講權術的時代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