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猶太民族給人的感覺十分保守,不願與別人接觸.是否因為有「選民」的優越感?
答: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瞭解何謂「選民」,由於始祖亞當夏娃的「過失」,將人類帶進了死亡,而如何將會敗壞的物質肉身提升起來,卻非人的力量可以達到,為此,上帝頒下「摩西律法」。以色列「選民」與神立下盟約,他們有履行律法的職責,因此雖然現今文化邁向世界性,猶太選民仍不得不遵守。
依照猶太傳統,神曾向各民族試探過,唯有以色列頗意接受這部律法,而「非選民」在神的計畫中,也有他們的角色,無關偏愛不偏愛的問題。
從上而來的啟示
問:選民又如何將全人類提升起來?
答:靠「工作」,點點滴滴的累積,當它達到標準時,「彌賽亞」就會來拯救全人類。但何謂「工作」?就是那部「摩西律法」的實踐,它包括舊約中的前五章,猶太經師們將它歸納出六百一十三條。凡人生當中從出生至死亡;從衣、食至道德精神等問題,全部在裡面。
廣義的說,猶太教不是一種宗教,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猶太思想也不是一種邏輯、一種精神的寄託而已,它更不是人在追求神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哲學,它是從上而來的一種啟示。
猶太「選民」從不向外人傳教,因為「非選民」沒有履行「摩西律法」的義務,但如果有人自動皈依猶太教,他們從不反對。
問:那麼「彌賽亞」又是誰?基督徒認為是耶穌,在猶太教裡如何解釋?
答:「彌賽亞」是「救世主」的意思,他的來臨是整個猶太教最重要的一環,從聖祖亞伯拉罕開始,經「摩西律法」的授與,及各先知的預言,以色列的歷史就朝著這個方,同走。而「救世主」是誰;如何證明他就是;他如何拯救世界;在猶太教裡都有詳細的說明。
對猶太教徒來說,在猶太史上曾出過數位「假救世主」,耶穌不過是其中的一位而已。他們在等待的「彌賽亞」,並非是從聖靈感孕,從上而來的拯救,他除了需出自大衛王的後裔外,因生、生活與眾人無異;這拯救,需來自人間。當救世主來臨時,他的出現並不帶有任何戲劇性的色彩,這世界不會在一日之間改變,人們仍照常的生活,同時他必須做到下列數點,才能被猶太教徒承認為「彌賽亞」。
首先,當救世主來時,他必須先解決以色列的內部問題。這工作極其艱鉅,他要將意見分歧、信仰喪失的猶太人重新聚合起來,奉行「摩西律法」;同時解答歷代來猶太經師無法解決的問題,使每一個人均能得到滿意的答案,而對他信服。
這位「爾賽亞」必須是位君王,更超越以色列史上的任何一位,他需有足夠的魄力來說服每一位猶太人;當然,他本身必須精通摩西律法,同時加以實踐,身體力行,給人傲榜樣。
重建以色列聖殿
這位救世主在重整了以色列後,下一步則向全人類傳道,而世界各民族將講同一的語言,奉行同一的猶太教。但是,當他做到這兩點時,並不能肯定他就是「彌賽亞」,他還須重建以色列的聖殿,最後將流散四地的猶太人召回。
以色列的聖殿,前後有過兩座,第一座為所羅門王所建,是西元前十世紀的事;第二座在西元後七十年,輯為羅馬大軍所毀。此後猶太人就流落四方,聖殿沒有重建過。在七世紀時,伊斯蘭教與起,就在這聖殿的廢墟上興起了兩座清真寺,聳立直到今日。
現今的「西牆」是當年第二座聖殿外圍的城牆,如今猶太人只能在這座「哭牆」前禱告,回教徒不准他們進入當年聖殿的遺址。以、阿衝突一向劇烈,要維持現狀,已非易事,如今要將這兩座清真寺拆除,重建以色列人的聖殿,談何容易?
當第三座聖殿建成後,「彌賽亞」還需將流落四處的猶太人召回,這項工作比前面三項更加困難,因為在西元前八世紀時,以色列王國為亞述人所滅,人民均被擄至亞述,這就是有名的「失落的十個支派」。這些以色列子民早已融入別的民族當中,如何將他們召回?
這些至今無法解決的問題,正等著「爾賽亞」來解決,若他真能按部就班,一一解決,那麼他就是那位救世主。
問:以色列內部的以、阿衝突,又如何解決?
答:近年來以色列內部的種族問題劇增,,以色列政府用強硬手段控制局面,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關於居住權的問題,歷代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自有其爭取的理由;但是現在不妨從猶太思想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
現今的以色列國土,通常以「巴勒斯坦」來稱呼,這是羅馬人在毀滅聖殿後所取的名字。在這之前,即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之前,則以「迦南地」來稱它。在此之後,這塊神應允亞伯拉罕的土地,並沒有特別的名稱,而一向以「以色列的土地」來稱呼。對這奇怪的名稱,猶太經師解釋說,這塊土地的授與,是有條件的,即以色列人民必須在這塊土地上實行摩西律法,否則神不會白白給他們!
今天的以色列政府,是十九世紀末期「復國主義」的一種產品。當時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猶太人也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國家。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復國,當時的政府成員均是一些復國主義者。他們所建立的政府,是個世俗政府,採取政教分離的制度,這在以色列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儘管以色列建國的法律,不得不依照摩西律法中的大原則,但與實踐律法,相距甚遠。目前在一百二十席的議員中,屬於宗教派系的議員只占了十八席,頗有孤掌難鳴之感。
神與世人的中間人
在以色列篤信猶太法規的人並不多,大部分的人過著與世人無分的現代化生活。猶太經師批評說,以色列復國,建立一個與別國無異的民主國家,並沒有什麼意義;在這塊神賜予的土地上,不實行神給予的律法,自然會受到世人的抗議!
在猶太思想裡,一向把以色列比做列國的「鏡子」,以色列若健康,世界就興旺;以色列若萎縮,世界就要出毛病了!當然這也是相對的,腐敗的世界會影響以色列,興盛的列國也能提升以色列。總之,以色列的命運與世界緊緊相連。
以色列是神與世人的中閒人,而天與地之間,最佳的轉接站就是耶路撒冷的聖殿。但這聖殿被毀已近兩千年了,以色列迷失已久,而世人更失去了燈塔。現在要解決以色列內部的嚴重問題,猶太經師強調,武力只能治標,根本的醫療方法,是猶太人的反思,和重回正道,「否則世人與我們又有什麼不一樣?這塊土地又為什麼屬於我們呢?」
問:猶太教徒既然否定耶穌為「彌賽亞」,那麼對基督教又持何種態度?
答:持寬容的態度。猶太經師認為至少基督教將「救世主」的觀念傳遍世界,這種功勞已經不小。在「彌賽亞」來臨前,猶太經師認為各種宗教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信仰某種宗教,總比不信好,宗教能夠匡正人心,導人向善。猶太經師從不向外人傳道,只因為時機尚未成熟。在未來的新世紀裡,每位猶太人都將成為經師,教導世人去探討神創造宇宙的奧妙。
(張筱敏專研猶太思想,著有「揭起以色列的面紗來」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