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軟硬體的界線愈來愈模糊,要求水準也提高

資訊學群

陳宜平
user

陳宜平

2012-03-02

瀏覽數 18,700+

軟硬體的界線愈來愈模糊,要求水準也提高
 

本文出自找到你的優質大學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100學年度各大學排名前十科系中,資管系和資工系就以5萬和3萬人,分別占據第一名和第四名,說明了目前資訊學群來說仍是十分熱門的選擇,加上各校增設班別多,產業發展仍相當看好。

雲端整合將使軟硬體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資訊產品的普及,也迫使過去相對獨立作業的資訊產業更需跨領域的人才。

待磨合與更多的要求

成大資工系系主任鄭憲宗就指出,過去資訊學群的學生的培養,可能將重點放在相關技術的訓練,而現在了解其他科系的趨勢和脈動,將所學加以整合,才能更有競爭力。

如真理大學就開設人文與資訊學系,淡江大學也開設教育資訊學系,都是資訊與人文結合的最好例證。又如圖資系亦配合時代脈動,漸漸由過去純圖書館學為主軸的課程設計,轉變資訊科學和知識管理的相關知識。

也有不少資工系一改過去純技術和工程導向的內容,增設「數位內容組」「資訊管理組」「多媒體應用組」等班別,就是希望能整合不同的面向,使學生不再過度鑽研單一的學術方向。

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數位設計學系,也是跨領域發展的代表之一。包括台藝大、亞洲大學、銘傳大學等過去以傳播、設計見長的大學,意識到在設計能力的培養以外,資訊技術的必備性。

不過,正因與其他產業的合作愈發增加,資訊學群的畢業生將面臨許多與過去不同的衝突或待磨合的差異。

師長解惑

分工被打破,專精單一領域難以輕鬆駕馭

◎鄭憲宗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 ◎洪新原 中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Q1:台灣的科系類別好複雜,資工系和資管系、資科系的差別在哪?醫學資訊、圖書資訊又是什麼?

A1:目前台灣的資工學群分工極細,數量最多的資訊工程系是資訊學門的基礎。資訊工程是將「資料」處理成「資訊」的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方法與技術。

例如「0」是資料,但在放在門牌上代表地址的訊息,在C語言中則代表了程式碼。資料處理的方法與技術,包括網路、資料庫、伺服器與嵌入式系統、多媒體、終端設備、演算法與程式設計等就是資訊工程系修習的主要內容。

以核心技術為中心,再擴及資訊系統的應用和企業化,就是其他更細的分支。

如資訊科學偏重資訊理論的探討;資訊管理則強調如何管理資訊來進行決策分析;而將資訊技術應用在醫學專業則為醫學資訊,圖書資訊則較強調另外網路及多媒體的應用,則可能是數位多媒體學系的範疇。

Q2:資工和電機感覺也很像,具體上有什麼樣的差異嗎?

A2:資工系重視軟體設計和程式,而電機系強調電學和電路設計,因此簡單說來:資工偏軟體,電機偏硬體。

電機系多以硬體設計或訊號處理為主,IC設計、數位電路系統、自動控制、電力、光電、通訊及固態電子等,是主要涉獵的領域。

但由於跨領域的合作趨勢,這樣的分工也逐漸被打破,如現今最熱門的嵌入式系統或行動通訊,都是同時結合了軟體與硬體的多功能資訊設備。

對於程式設計或硬體製作雙方而言,都是無法專精單一領域就可輕鬆駕馭的。

Q3:現在資訊產業的工作都漸漸往整合、跨領域發展,如果對管理、醫學、設計有興趣,是不是選擇另外一個專業也可以?

A3:資訊本身就是一個極需專業領域知識的學門,若無經過系統化的學習和實作,難以深入其中一窺究竟。資管系、資應系和醫學資訊系,則應是以資訊專業為本,將資訊技術推廣和應用到其他產業中,因此仍會較偏重資訊專業的學習。

以資管系為例,雖包含「資訊」跟「管理」兩大領域,但資管人才仍較偏重技術層面,以管理為主的資管系,也會以企業單位的資訊面和資料收集為主軸。箇中選擇並無孰優孰劣,同學應該以自身的興趣為考量,若純為技術和知識需求才選擇資訊學群,或許會念得很艱辛。

Q4: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念資訊?

A4:資訊學群的涵蓋範圍相當廣泛,難以用幾項特質概括之。

若是以作為資工系基礎的程式設計師而言,必須要具備極強的邏輯能力,因為電腦並不像人類的大腦一樣懂得「舉一反三」,永遠一個指令一個動作行事,只要漏掉一個標點符號,結果就會天差地遠。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寫完程式後,反覆的除錯和測試,也是資訊工程系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具備耐性和熱情也非常的重要。

此外,資工的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抽象化能力,才能把現實世界的指令轉換成電腦能懂的程式語言。

軟體開發、資訊系統應用、企業資訊整合與管理則是資應和資管的課程軸心,無論哪種內容,都需要強大的資訊背景知識,和跨領域的技術或內涵結合,因此需要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管理整合和多變的適應力。

學長姐領路

從「寫程式很好玩」進展 到以創業為目標

◎帶路學姐∕孫敏倫(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三年級)

難以想像當初經由推甄申請的孫敏倫,其實在剛進入資工系時,對「資訊工程」在做什麼,一點概念都沒有。當時她比較有興趣的是生科、醫學類方面的科系,「我推甄了10家,但做決定的時候還是聽了爸媽的話。」

她解釋,最後選擇資工系的原因,只是寫程式聽起來好像「很好玩」。而三年下來的學習,讓孫敏倫一點也不後悔,「你能想像一堆0和1、文字、符號只要重新排列,就能變成實際可以操作的軟體嗎?」她生動的形容。

再加上清大資工系是以硬體整合見長,而當程式與硬體設備成功結合的時候,「幾乎會有一種自己無所不能的感覺,」孫敏倫笑說。 也因為這種成就感使然,讓她得以一直在資工領域耕耘下去。

「創業是我未來的目標,寫程式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和創業的條件也不謀而合,」孫敏倫如此說明。

此外,資工系技術見長的特色,也讓未來創業在資訊技術端不須假手他人,自己也更能掌握有關產業界的脈動,讓她在面對創業的職涯規畫能更有自信。

「校外比賽」管道多

因為重視技術和實務,不少同學或學長姐都會選擇參加程式設計比賽,業界為了吸引人才,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比賽,孫敏倫說,「規模大小都有,只要有心,有很多管道可以參加。」

她表示,因為大學部的基礎較不足,實力也較差,多半是加入教授帶領的團隊,作為輔助研究所學長姐的角色。

通常教授都很願意給學生機會,也會主動詢問學生。參加到比較大規模的團隊製作,更可以學習到不少技術和實務。

「資工營」規模大

資工營是每年資工系的大事,幾乎全系上下都會一起投入,「我覺得學校應該獎勵我們,努力招生宣傳!」孫敏倫半開玩笑的說。

大部分的大學科系都會在暑假期間辦營隊,招收對象以高中生為主,但是清大資工營的規模算是數一數二,同學們在師資安排、課程規畫上都很用心。

因為鄰近竹科,每年都會安排企業參訪介紹,業界因為希望能在校園內多作宣傳,也都會盡量配合。2011年的合作廠商就是台積電,對高中生來說也是很難能可貴的體驗。

「班上也有幾個同學,是因為當初參加資工營後,才確立了要念資工系的想法」,孫敏倫補充,現在的大一學生裡,甚至還有她在資工營時期的小隊員。

「project製作」溝通難

「寫程式是最累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部分,」孫敏倫記得某門程式設計的作業,是要完整寫完一則小遊戲,當時她們選擇了很紅的《植物打殭屍》做為參考。但是一開始完成的版本,只要一出現向日葵,就會整個畫面都塞滿向日葵,花了好久的時間才修改好。

「除錯最耗腦力,」經驗不夠或邏輯思考不明確,都會讓人不知道從何修改,有時候改完A換成B出錯,也很令人沮喪。「一款動動食指的小遊戲,光是測試一朵花,就可以讓人天荒地老了。」

Project製作又更困難,因為團隊合作必須顧及每個人的想法和專長,有時候協調溝通比技術本身還要煩人。「但是大家一起擠在系計中,燈火通明的除錯、討論、熬夜的好幾個晚上,都令人覺得特別有滋味,」孫敏倫說。

「畢業專題」拚本事

通常三年級時就會開始準備專題題目和老師討論,專題是展現四年來成果的最好機會,每個人都會很認真準備,可以說是大學時代的小論文。

孫敏倫透露,她的專題與App有關,「我不擅長硬體,喜歡比較純軟體的方向,」加上App創業也是現在頗有前景的產業,與生涯規畫不謀而合。「App的製作以純軟體為主,成本也較低,是很適合創業的發展方向。」

面對跨領域時必備的多樣性和適應能力,以及更多的人文素養需求,很可能會是現階段最大的挑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