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這三個字,是一個台灣讀者不熟悉的名字,但可不要小看他,因為他可是目前全中國大陸收入最高的作家。
根據「2011中國作家富豪榜」,郭敬明再度以2450萬人民幣(約1億2000萬台幣)的收入,排行第一。事實上,這五年他從未離開作家富豪排行榜。 大陸茅盾文學獎(大陸最重要文學獎)得主莫言就曾開玩笑說:「要靠寫作買房子,那就只有郭敬明!」 看到他的收入如此豐厚,台灣媒體稱他「財王作家」,大陸民眾則叫他「郭董」。只是這個郭董可不比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般霸氣十足,相反地,他僅有29歲,而且看起來纖細白淨,活脫像個日本東京都會裡的型男。
要比喻的話,不妨把他視為大陸商業寫作圈的文化明星,說他郭董,還不如用流行音樂圈的周董比喻——周杰倫比較恰當些。
創辦《最小說》月售50萬冊
2011年12月28日,郭敬明來台參加聯合線上主辦的電子閱讀論壇,不到160公分的個頭,站在身型也顯單薄的主持人王文華身邊,更顯瘦弱。在鏡頭面前,他造型時尚,抓得一絲不苟的金黃色髮型,挺翹的鼻子,蒼白的膚色,加上紅潤的朱唇,簡直比日韓劇中的花美男形象更加花美男。
已故小說家張愛玲曾經說過,成名要趁早,郭敬明的成名可說夠早了! 他18歲時,就寫了一部小說《幻城》,出版後狂賣300萬本,一鳴驚人,此後沒有一本著作是低於百萬本銷量,改編成影視作品的小說更是不勝枚舉。他不但寫作,更跨足演藝圈,成為多項產品的代言人。
年紀輕輕的他,還成立出版公司,捧紅一票青春文學作家,每本銷售量都不低於50萬冊。創辦的《最小說》文學雜誌,每月銷售量更達50萬分。說他郭董當之無愧。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有人稱他為大陸的九把刀,因為他在大陸青少年人當中的受歡迎程度,以及熱衷跨界的程度,比台灣作家九把刀過之而無不及。
自文學獎起家 文字風格華美
郭敬明到底是怎樣的出身背景?可以紅遍大江南北? 綜合大陸媒體的報導,他是四川省自貢市一個小康家庭的獨生子,雙親提供他完全自由的成長環境。每次帶他去新華書店,都放任他挑選課外讀物,養成他從小大量閱讀的習慣。
從小他的記憶力也特別好,故事只聽過一遍,就能在訪客前面表演說故事,唱作俱佳。
升入初中,他更是瘋狂地閱讀名家的小說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他更是愛不釋手。即便功課受到影響,雙親也不過問。小小年紀就愛上寫作。
郭敬明能爆紅,則源於大陸上世紀開始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由大陸知名文學雜誌《萌芽》主辦。郭敬明從高二起參加了第三屆和第四屆,從四萬多名高手中拿到一等獎,蟬聯兩屆冠軍,一時聲譽鵲起。
問他得獎的祕訣,有沒有刻意迎合或者是故意標新立異?「人家投一部作品,我一口氣投了七、八部,如此而已,」郭敬明淡然地表示。
他的文字走華美而悲傷風格,最有名的句子是「用純潔的45度角仰望天空,當我真正做到的時候,卻沒有流下淚水。」喧騰一時,此後大家都稱呼他45度的郭敬明。
而這樣空靈略帶哀傷的文字,正好迎合了少年十五二十時的大陸80後、90後的口味。
就這樣,這一位來自四川鄉下的小伙子,開始受到青少年讀者追捧。並與第一屆新概念文學獎得主的年輕作者韓寒,共同建立所謂「青春文學」流派。
之後他的一些作品在《萌芽》雜誌刊載頗受歡迎,2002年10月連載的《幻城》更讓他從一個得獎學生作家,成功踏上商業作家的道路。
曾被控抄襲 不減書迷閱讀欲
徹徹底底的幻想小說《幻城》,風格獨特,全部內容皆在一個龐大的虛構時空中完成,故事內容為部族的爭戰,一邊是火族,一邊是冰族,一邊是火焰之城,一邊是幻雪帝國。流亡的皇子最後獲得勝利,重返王國,卻失去了最寶貴的自由與愛人的權利。
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軒評論《幻城》,應被稱為「大幻想」而非一般的幻想小說,它的場景與故事不在地上,而是在天上。作品的構思,更像是一種天馬行空的遨遊,「一切物象,一切場景,都是大地以外的,是煙裡的,是霧裡的,是夢裡的。」
而出版當年,上海大學甚至為這個上海大學的大一生辦了一場「幻城研討會」,多名學者出席,大陸知名的文評家葛紅兵甚至誇郭敬明創造了一種新的文體。
不過譽至也隨之謗至,有人指出《幻城》劇情,抄襲了日本漫畫家組合CLAMP的《聖傳》系列。2003年年底,郭敬明出版了他的第二本長篇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被一位作家莊羽告上法院指控抄襲,最後郭敬明賠了20萬人民幣,但這一切的爭議,卻無損他的高人氣。
辦出版社 把作家當藝人經營
2004年郭敬明與朋友在上海組成了「島工作室」。2006年8月轉型為「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敬明任董事長。 自此,郭敬明由暢銷作家,轉型為一文化商人,而且是高度成功的文化商人。在中國最大的女性閱讀網站紅袖添香CEO孫鵬就說:「郭敬明是聰明絕頂的企業經營者。」
《最小說》雜誌以敏銳的文化嗅覺,推介一批受青少年歡迎的青春作家,一出版便每期熱銷50萬冊,旗下已經有兩位作家「笛安」「安東尼」版稅收入擠入大陸前十大收入排行榜。
郭敬明操作模式也迥異於大陸出版社的模式,他簽作家,而不簽作品,亦即他用操作藝人的方式操作旗下的作家,這在大陸也是革命性的創舉。
從18歲到現在,這十年來郭敬明堪稱是做什麼都會成功。因此不少人看他是一個桀傲不馴的年輕人。
他曾說,「除非讓我拿到一個『茅盾文學獎』,否則我的內心是很淡定的。」「我以我是全中國銷量最高的小說家為榮,我希望前三名是郭敬明、郭敬明、郭敬明,」口氣何等睥睨一切!
然而,當2011年最後幾天踏上台灣土地後,卻讓台灣書迷看到另一個面向的郭敬明。他顯得謙卑靦腆,他坦承他的作品介於商業著作與嚴肅著作之間,而他更期待往嚴肅經典靠攏,不過他加了一個但書:「要我躲到深山裡,苦寫幾年,完成一本經典也可以,但是即便這樣,能保證這本著作也是經典嗎?」
商業長才比寫作能力受矚目
郭敬明在文壇的評價兩極。2008年美國《紐約時報》曾刊登一篇以〈中國通俗小說家〉為題的文章,文中直言郭敬明是當今中國最成功的作家。
大陸知名知識分子許知遠則表示:「我跟他是兩個不同檔次的!」郭敬明的對手韓寒更說出爭議性的評價:「我的作品跟他的作品是男女有別!」比郭敬明更年輕的暢銷網路文學作家白虹謹更直白地說:「我15歲之後就不看他的書了。」
但世人對於他的企業經營才能,幾乎一面倒的讚譽。 北京知名文化經紀人桑野對記者表示:「郭敬明是一個把文學創作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商人。」她舉例,郭敬明與湖南衛視旗下的經紀公司簽約,把自己的作品相繼拍成了影視,知道自己作為時代符碼意義雖然依舊存在,但內容肯定會過氣,因此他繼續栽培一票青年作家,來延續郭敬明這個品牌的生命。
郭敬明的動向仍將繼續牽動大陸文學界,一舉一動吸引大陸青年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