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年台灣大選,國民黨得了六0%的選票,民進黨三0%,無黨籍人士一0%。無論就立法院、省市議員或縣市長人數來論,國民黨仍占大多數,按照民主國家的通例,這絕對是一次勝利。但是台灣新聞界都說國民黨遭受挫敗,而執政黨也承認這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是不是失敗?
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和看法,是基於一個前提:國民黨是應該全勝的,稍微丟了幾個席次,就算「失敗」。
這樣的論斷,大可商榷。政黨在英語為Political Party,而Party這個字源出拉丁語,為「部分」之意。一部分意見相同的人,集合起來,想在政治上發生影響,這就是政黨。所以政黨一定是一部分人的團體,代表一部分人的意見,與其他的政黨競爭。如果有一個政黨的政見可以包容全民,那就無需組成政黨,而代表民主制度的政黨政治也就不存在了。
台灣解嚴後,民進黨依法成立,正式參與競選,使中華民國在實質上邁入政黨政治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可以紀念的一頁。
瞻望未來,只要兩黨認清自己的使命,以人民的期許和國家前途為重,作守法而合理的競爭,中國的民主政治規範,可能從茲建立,而政權的轉移,就能以和平的方法,不再沿戰亂相循的老路走,中國人數千年的夢魘,終於拋卻。 如果能這樣,國民黨的「失敗」有什麼不好?
四種不正常心態
四十年來,國民黨一黨獨大,復以強人統治,沒有制衡,養成國民黨人很多不正常的心態,譬如:
黨國不分:國民黨自恃由其領導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潛意識裡不免認為黨即是國,甚至黨大於國,於是壟斷一切政治資源,政府官吏除國民黨員不可,工商企業要受黨的支配控制,傳播媒體要為黨的利益服務,教育要灌輸黨的主義,國庫可以通入黨庫,連軍隊中都要建立黨的組織。弄到最後,黨國併稱,黨國一體,去民主愈來愈遠。
不容人,不受言:既然獨大,必為至尊。至尊,就不容許挑戰,更不容許反對。不管是惡意的批評,或是善意的建言,就一律聽不進了。從「自由中國」,到「文星」,到「大學雜誌」,把一批批知識分子趕到對立面,終於使國民黨愈來愈孤立。
濫權而不守法:在一黨獨大下,執政的人,自己制訂法律,自己執行法律,因為沒有制衡,最容易蔑視法律,認為那是約束別人的,不能約束自己。這方面的缺點,國民黨表現得最為顯著,因為它不守法,創了一個壞榜樣,老百姓也跟著不守法,於是社會秩序亂矣!
不把民眾看在眼裡;政黨組成的目的,本是服務民眾的,但國民黨執政久了,陶醉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識裡,眼裡只有自己的政權,早把老百姓忘了。從黨的組織架構到黨工人員的精神,都是在「統治」人民而不是「服務」人民。
目前未有替手
這一回選舉,如果國民黨覺得受了打擊,那是長期以來積累弊端的總爆發,震動力強大,難怪從黨主席以次,都感到吃驚。選舉一結束,黨部即召開檢討會議,負責人公開發表談話,坦誠表示接受教訓,並聲言要認真改進錯誤,加強施政內容。
今天國家處境艱難,國民黨雖有可批評之處,但畢竟成熟、穩健而有肆應變局的能力。目前還找不到替手,如果這次刺激能使它變得虛心而進取,把國家的舵掌得更正確,那麼國民黨的「失敗」有什麼不好呢?
這幾年,生活在台灣的中國人,看到在野人士的力量日益茁壯,可以稍稍抑制國民黨,使它不敢亂來,內心自然高興;但是在野黨的草莽性格,以及由這種性格所表現出的過度的抗爭行為,因而引發社會和政局的動盪,又深懷隱憂。不過,這次選舉之後,民進黨勢必將有所省察,也將改變其政治競爭的策略。
相對於國民黨而言,民進黨是比較弱勢的團體,再加上國民黨挾其龐大的組織能力,企圖圍堵和夾殺在野勢力,民進黨人士採取不擇手段的鬥爭方式,在國會中杯葛議事,使立法效能幾乎癱瘓,而動輒就把群眾帶上街頭,視民主政治為野台武打戰。
這些作法,社會人士未必贊成,但能諒解,甚至在投票時也給民進黨實際的支持和鼓勵,藉以擴大在野黨的活動空間。但經過這次選舉,民進黨已蛻變為一個有力量的在野黨,必須建立符合政黨標準的形象,俾能號召群眾,贏取更多的支持。
「反對」口號喊不響了
在以往,民進黨人只要高喊反對國民黨就行,「反對」本身就成了政見。很多對國民黨沒有好感的民眾,以及不願長期看到國民黨一黨獨大的人,一聽有人反對國民黨,也不問青紅皂白,就投票給他們。
現在民進黨已正式進入政黨政治的競技場,在某些範圍來說,它已經有了影響政治、甚至施政的能力和作用,以後不能只靠喊反對國民黨的口號了,而是要提出政策來,提出計畫來,提出法律案來,和執政黨比,讓民眾選擇。這樣,民進黨就必須努力,而國民黨也必須進步,我國的民主政治,才可望一天天合乎理想。
國民黨是執政黨,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當家人,做事總會有使人不滿意的地方,而民進黨「不做不錯」,所以專挑國民黨的眼,找國民黨的碴,好像它一來幹,就會立即不同。現在民進黨將主持六個縣市的施政,以後幹不好,國民黨也可以批評,兩黨互相監督,誰也不敢懈怠,這種良性競爭,將使我們的政治日臻健全。
若是朝著這個方向走,那麼國民黨的「失敗」,有什麼不好呢?
當然,「國民黨「失敗」沒有什麼不好」,基於上述兩點假設:一是國民黨受到警惕,革除老大的心態,以新的施政內容加強為人民服務;一是民進黨懍於民眾託付之重,努力改變形象,致力公共政策,為了人民福祉和執政黨作良性競爭。但是這兩點假設也可能被否定,如果國民黨惱羞成怒,改走更保守的回頭路,全力打擊和排斥民進黨;而民進黨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不求在政績上表現,反而加強與國民黨抗爭。兩黨繼續對峙纏鬥,不僅將癱瘓行政效率,且可能引發更尖銳的衝突,危及整個政局。
選民意見是什麼?
兩黨中的任何一方,如果不自檢省,直要有以上的想法和作法,他們就應該想想選民的意見。選民希望的是安定與繁榮,不管那個黨,要是違背了這個方向,下次選舉時,選民恐怕要再一次發揮他們選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