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主教神父的公東高工,創立54年來,不但讓後山孩子有機會習得一技之長、為國爭光,也是實力勝於學歷的最佳見證。
儘管台灣還有許多家長擠破頭想讓孩子讀明星高中,卻早有一批技職學校學生,屢屢為台灣在國際爭光。
特別在專利與發明領域中,每年世界四大發明獎(紐倫堡、匹茲堡、莫斯科、日內瓦)的結果一公布,在全世界成千上百個隊伍中,台灣技職院校的師生表現最亮眼。
其中,最受人矚目的一支得獎勁旅,就是來自後山的天主教台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從2010年11月到現在,於德國紐倫堡、越南、莫斯科阿基米德、馬來西亞、義大利等五大國際發明展,搶下5金、9銀及2銅和4個特別獎。
他們證明了,升學並非成功的唯一途徑。也見證著,適性發展比迷信明星學校更重要。
創設54年 協助原住民脫貧
坐落於台東鬧區外圍的公東高工,已有54年歷史了,不過最早卻是以木工打響校名。
早在1957年,一位瑞士神父錫質平來到台東,發願要協助原住民脫貧,教導他們一技之長,便力邀瑞士及德國優秀技師來到台東創辦公東高工。
那時,每年校內都有20幾位來自德國及瑞士的神父與志工,學生畢業後還能到歐洲進修,全由教會資助。
如此齊備的師資為台灣培育了不少技術人才,校友遍及東南亞擔任廠長高幹,大陸深圳甚至有校友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教授侯世光就是公東高工畢業,近幾年來對於技職教育貢獻頗多。
然而,走過光輝路的公東高工,卻不敵升學主義的壓力,家長、學生們紛紛把技職當做最後選項,因此從10幾年前開始,招生一年比一年少,原本一年級可收1865人,最慘的時候只招到600人。
台東民眾形容,台東人口少、學校少,只有真的很混、很不愛讀書的人才會去念公東。
但這兩年來,情況已完全改觀。2010年公東高工五件作品參加世界青少年發明展,得到兩個特優,校方便鼓勵學生參加國際發明展,從此不斷刷新學校得獎紀錄。
在台東縣聯招的排名,也從吊車尾,2011年擠到前三到四強,僅次於台東中學、台東女中,最高錄取分數高於台東商校。
讓這所沒落學校起死回生的,是2006年從花蓮調來的新校長藍振芳。
專利發明為特色 擦亮招牌
「本來先做一般創新發明,但因為老師的術科很強,後來就改推專利發明,成效立刻出來,4年就拿到27項專利,」藍振芳說。
現在,一年級學生都要上創意課程,鼓勵學生發掘問題、解決問題。
除了專利發明,公東也不忘要擦亮木工技藝這個老招牌。
來到暑假期間的公東高工校內實習工廠,為了迎接全國技能競賽總決賽,每個角落都不得閒。一樓的樓梯間裡,去年首位獲得全國油漆裝潢類金牌的女生、今年考上台科大精英班的宋侑蓁,正盯著今年進入決賽的學弟妹練習平塗。
公東高工綜合高中主任宋清彥解釋,「我們創校以來都是師徒制,畢業生都會回來幫忙訓練選手。」
二樓則儼然就是木工廠。10幾個學生選手各據一方練習刨片、切割榫頭、討論設計,周邊則是學生做的各種功能木窗、木桌椅,也有原住民風格的作品。
仔細一看,在廠裡揮汗工作的不只學生。
徐志成,40歲,一個月前還在台灣大學文學院語文中心任教,透過朋友轉介,便極力向宋清彥爭取實習的機會,不惜辭職都要來公東學木工。「一方面也算是自我沉潛,不過這些孩子非常厲害,我要很努力才能跟上他們,」他笑著說。
「過去公東木工很強,我們要把優勢找回來,」宋清彥說。 目前公東高工有51%的學生是原住民,多數學生家中經濟不佳,因此學費壓到和公立學費一致,專利的研發和申請費用也全由校方支付。多數師長們都非常認同嚴長壽先生提倡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藍振芳認為,實力、能力,比學歷更重要。他相信,有技術專長,就算在後山,也能熠熠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