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共辦對共犯--屏東地檢署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6-12-15

瀏覽數 22,650+

共辦對共犯--屏東地檢署
 

本文出自 1997 / 1月號雜誌 第127期遠見雜誌

兩年前,當屏東縣議會議長鄭太古槍殺商人鍾源峰案爆發後,那時還在花蓮當檢察官的賴慶祥,頗不以為然地批評:「屏東的檢察官都在幹嘛?」

後來,等到賴慶祥從東部被調到屏東,才發現自已錯怪他們,他體會,屏東的檢察官原來是那麼「飆」,起訴了鄭太吉,震撼南台灣司法界,還被喻為司法改革先驅;甚至,屏東的民代都不太敢踏進地檢署「關心」。

在狂飆的背後,屏東這群檢察官卻經歷了內外掙扎。

當時,他們是第一次辦到議長級政要、真正的「大哥」,他們曾擔心,如果冤枉了他,後果不堪設想;後來查到證據,又要擔慮自身安全。因為鄭太吉被收押,還是能在監所遙控小弟;為此,地檢署花了三百多萬在辦公室、宿舍添購整套監視系統、防彈衣,以維檢察官人身安全。

辦出這樣漂亮的案子,這群身居在台灣尾的司法官,有身為檢察官的榮耀,也有說不出的無奈。他們被奉為改革派檢察官的大本營,但屏東卻被政界喻為黑道治縣,聽在這群司法尖兵的耳朵,總是覺得像在羞辱他們。

「只要有證據,我們當然很想辦人。」司法官訓練所結業後,以屏東為第一志願的檢察官羅森德指出,檢察官一定要依法辦案,不能先抓人再找證據,因此,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查到證據,把黑道趕出屏東。

團隊辦案

然而,追查到犯罪事實的興奮之情,有時還是抵擋不過荒謬的現實。在去年立委選舉時,檢察官查出立委郭廷才涉嫌賄選,共出動十三個檢察官,將他起訴;但最後,郭廷才還是當選,並派人包圍地檢署抗議。「這不是讓人很洩氣嗎?」從軍法機關轉來屏東的王俊力不解地說。

有別於北部個別辦案的明星檢察官,整個屏東地檢署就像一個專案小組,專門對付屏東的犯罪。當年負責偵辦鄭太吉案的羅森德透露,第一次挑戰大哥,壓力很大;又怕單獨辦案,目標太明顯,只好大家合力偵辦,「讓他(鄭太吉)不知道是誰辦的。」

經過鄭太古事件之後,屏東的檢察官開始有了團隊辦案的默契。十五個檢察官組成一個超大型的專案小組,互相支持辦案。之後,又共同出擊,以賄選罪名起訴立委郭廷才;起訴琉球鄉長貪瀆;偵辦賭博性電動玩具;從九月初起掃黑,目前也已經把五個黑道掃進綠島。最近一次力作,則是以貪瀆罪名,收押屏東市長黃清漢。一件件偵查案件,都是團隊出擊策略奏效。

「我們橫向的檢察一體做得很好。」很早就立志做檢察官的廖樁堅肯定,同僚有案子,不用拜託,也不必檢察長諭令,其他檢察官就會主動過來支援,同事情誼展露無遺。

「我們是集團對集團,共辦對共犯。」來屏東四年的檢察官劉俊儀表示,團隊辦案不僅可以應付複雜的案件,也可以從集體辦案中,傳承辦案經驗。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平均年齡不過三十幾歲,分發到屏東地檢署的都是出道不久的檢察官,目前沒有司法官訓練所二十六期以前的司法官,大家是在團隊中,摸索如何把案子辦好。他們對於身為檢察官的甘苦,體會甚深。

十五個檢察官要負責屏東百萬人口的犯罪偵查,經常是心餘力絀。每天要蒞庭、開會、接洽、相驗、偵辦等等,幾乎沒辦法靜下心寫案子。一個月平均分到六、七十件案子,經常值大小夜班,一星期有兩個晚上通宵,還是沒辦法把案子辦完。

缺人缺錢都是問題。地檢署一年預算不到一億,(屏東縣政府預算一年約兩百三十五億),平均下來,每一件案子成本大約只有一百五十元。去年偵查賄選時,他們自掏腰包,買行動電話等辦案用工具,自己出錢出力。再加上發不出加班費,晚上辦案,檢察官還得充當書記官做筆錄。今年,檢察官們自行決定不發三節獎金,因為沒有預算。

全憑熱誠

「如果不是憑熱誠,我們很難做下去。」來到屏東近四年的何克昌坦言,每個檢察官們手上都有近百件案子,每天忙得焦頭爛額;賴慶祥也曾因為末結案超過一百四十件,遭記過處分。

在拮据的預算經費下,有時辦案就顯得有些荒謬。屏東地檢署一年編定的鑑定費用僅十八萬元,連一件普通案件的鑑定費用都不夠。今年,偵辦墾丁國家公園遭濫墾案,鑑定費粗估要八十幾萬,檢察官最後只有委託當事人自己出錢去鑑定,「我們是要起訴被告,卻叫被告自已去鑑定,不是很可笑嗎?」廖樁堅反問。

還是因為熱誠,這群南台灣的年輕檢察官,在這個他們形容為「非人」的環境下,主動辦出大案。許多案子也都不是上面交辦,而是他們自己去發覺。

今年初幾個檢察官晚上開車「出巡」,途經東港發現兩家大型柏青哥店,於是偽裝成賭客,熟悉店內的操作情形後,回去研討案情,全面追查柏青哥等賭博性電動玩具;還調動各分局警力,出動十一個檢察官同步搜索、問案,逮捕兩百多人,馬拉松式問案十二小時,最後追查到其中一家店是縣議員開設,將他逮捕、起訴。

對他們而言,從馬英九的查賄到廖正豪的掃黑,就像開馬路,前一條路還沒有鋪好,又要同一批人另外開一條新路,「上面不知道我們已經兵疲馬困。」賴慶祥坦承,一次次政策轉變,不僅加重檢察官的擔子,司法預算也是年年刪減,檢察官想把案子辦好,愈來愈困難。

「民眾相信我們操守,但不一定相信我們可以把案子辦好,為他們主持正義。」從律師轉任檢察官的賴慶祥無奈地說,雖然有工作的熱誠支撐,但也不知道哪一天會被磨盡。

或許,只要有勇氣毅力,要挑戰大哥、權貴,並不那麼艱鉅;但是要挑戰無窮無盡的累,對這群無法兼顧家庭生活的檢察官而言,卻難如蜀道。

(蕭富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