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溼地保育 15年努力接軌國際

溼地占1.7%國土,全球黑面琵鷺一半都來台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1-05-30

瀏覽數 15,450+

溼地保育 15年努力接軌國際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1 / 6月號雜誌 看見台灣 進步100

濕地,常見海口、河邊,看似不值錢,但是溼地保育卻被視為生態多樣性的重要指標。

在這方面,台灣也從過去一味重視經濟發展,逐漸有機會成為溼地保育大國。

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是黑面琵鷺來台過冬的時節,保育人士總會在這時候,手持望遠鏡,沿著台南曾文溪口調查它們的生活情形。

為了保育每年來台約1000隻黑面琵鷺與附近潟湖生態,這裡在2009年升格為台江國家公園。

20多年來,台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郭東輝常常在星期天清晨,和20多名志工在台南市四草溼地觀察黑面琵鷺,記錄它們的數量、行為、停留位置,可是,從2010年12月到2011年春天,黑面琵鷺來台的數量比以往要少。

「可能環境發生變化,不利黑面琵鷺覓食,」郭東輝這麼表示。和他參與調查的台江國家公園保育課長黃光瀛也有此發現,這個現象和香港觀鳥會統計的國際報告十分吻合。

2011年4月初,台江國家公園舉辦黑面琵鷺與沿海溼地保育研討會,受到國際愛鳥人士重視。

為了保護黑面琵鷺棲息地,台江國家公園發起淨灘活動,附近的14個社區居民加入清理海灘垃圾,其中,龍山社區還把黑面琵鷺納入環境教育,不僅畫成壁畫,總幹事王聖華更勸導漁民在漁塭裡存留魚苗,好讓黑面琵鷺順利覓食。

像台江國家公園這樣的溼地,國內已有82處,占全台面積近1.7%。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就說,台灣氣候潮溼,沼澤、溪流等溼地很常見,但過去大家重視經濟發展,忽略生態保育,所幸過去十多年來,在賞鳥團體與政府合作下,台灣的溼地保育工作逐漸和國際接軌。

2009年,負責溼地保育的營建署獲得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頒發榮譽獎項,這是該學會成立31年來,第三度頒發的最高榮譽獎項,也是第一次頒給非邦交政府。

為什麼台灣能得獎呢?SWS發現台灣動員了巴林、印度等12個亞洲國家,在2008年共同簽署亞洲溼地台北宣言,對世界環境保育很有貢獻。

「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溼地保育能受到世界肯定,相當難得,」台灣溼地學會祕書長方偉達如此表示。

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副署長謝正昌認為,儘管台灣發生過藝人在高美溼地燒鋼琴、玩沙板、不法業者偷倒廢鍋爐油等事件,不過,為了保育溼地,政府已訓練不少溼地附近的社區居民,灌輸他們保育觀念,讓大家就近監督,堪稱是保育運動中的一項進步。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保護和尚蟹,萌芽溼地保護 「台灣開始關注溼地,源起於經濟建設造成的破壞,」謝正昌分析國人重新認識溼地的原因。

1994年,政府想開發新竹縣香山海埔地,讓上千家廠商進駐,環保人士卻為當地的和尚蟹請命,台灣保護溼地的觀念就此開始萌芽。在這之前,原本八輕以及大煉鋼廠計畫,也曾想要落腳今天的台江國家公園,當時引起環保人士為濕地保育與黑面琵鷺棲息地而抗爭。

終於,1996年,台灣溼地保護聯盟成立,與國外交流環保資訊,溼地保育、復育的行動於是展開。

進入21世紀,受國際影響,政府意識到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等全球環境議題,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進一步要求營建署調查國內溼地,2007年,畫定了75處,台灣首次有了科學性的溼地資訊,經過再度調查,今年增加到82處,政府也提供保育經費。

2008年,台灣和國際溼地學會合辦第一屆亞洲溼地大會。方偉達回憶,當時欲爭取主辦的國家很多,台灣卻可以脫穎而出,順利邀請聯合國發展署、聯合國拉姆薩公約官員來台,瞭解溼地保育。

這些國際專家來到台灣後,驚訝發現曾文溪口溼地聚集了上千隻黑面琶鷺、將近全球黑面琵鷺的一半數量都到了台灣,而四草溼地有高蹺,珍貴鳥類為台灣的保育工作加分,也是2009年營建署獲頒榮譽獎項的原因。

方偉達認為,這兩處溼地算得上國際級溼地,應該列入由聯合國會員國簽署的拉姆薩公約。因此 2009年底,營建署和國際溼地學會簽署「2010-2015溼地區域行動合作備忘錄」,終於讓台灣登上了國際舞台。

這一天,日本拉姆薩中心主任中村玲子見證簽署儀式,2010年10月,日本學者古川惠太、國際溼地學會會長江特斯柏根(Gleen Guntenspergen)來台參觀夢幻湖溼地、關渡溼地,國際溼地學會2011年出版亞洲專刊,就介紹台灣。

「台灣從天災學習,瞭解人不能勝天,而要順天!」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正工程司莊棋凱表示,近年風災、水災頻傳,教導人們懂得愛護環境,瞭解溼地保育的重要。

他以2009年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當時的台南縣市政府主動爭取,而且全力配合調查,一年內就完成規劃,這種舉動十分罕見,可見環保觀念已深植國人心中。

台灣民眾愈來愈關心溼地,為保育大城濕地,環保團體一度發起全民認股買地計畫,就是最佳實例。 無獨有偶,南部有社區民眾在溼地架設視訊網路,24小時監視;營建署則設計「拉姆薩公民溼地保育通訊系統」,透過iPhone手機,傳送溼地現況,在2011年4月分推出,這不僅是教育平台,一旦發現溼地遭人破壞,還可以立即通報。

2011年7月,國際溼地學會年會在布拉格舉行,台灣保育人士也受邀前往,他們將讓台灣保護溼地的成果,再度被世界看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