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焦點雜誌」最近針對歐洲五十個城市的生活水準、文化、交通、環境景觀及治安,做了一項都市生活品質的較量競賽,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獲得第一名。
「只有富裕的城市才養得起一個湖」,擁有發達的電子、資訊、生物科技,斯德哥爾摩被譽為「明日工業之星」,全城有三分之一是湖、三分之一是公園綠地、其他三分之一才是運築物。
男女都有產假
一百五十萬居民中,幾乎沒有窮人,失業率不到0.五%(全歐最低);中產階級生活富足,平均月薪三千美元(比歐洲其他國家高一倍),繳稅之後,一切醫療、失業、教育、退休費用……全由社會福利負責;以產假為例,不論父、母都是一年假期,最近還預備立法延長至十八個月。
「不准碰我的樹」,為了阻止營造商砍樹建屋,上自養尊處優的老太太,下至奇裝異服的青少年,全部手牽手走上街頭,示威抗議建築商破壞環境景觀。
為了減輕空氣污染,政府規定一九九0年後,凡是進入市區的汽車必須繳納每個月四十美元的「清潔費」,供環保工作使用。
除了斯德哥爾摩,「焦點雜誌」也選出維也納(奧地利)、赫爾辛基(芬蘭)、蘇黎士(瑞士)為最佳生活品質的前三名:諷刺的是,它們全都不是「歐洲共同市場」成員。
歐洲生活小檔案居住.環境
.租一幢30坪的公寓,巴黎人要付出1/2的收入,斯德哥爾摩人是1/3,蘇黎士是1/4。
.赫爾辛基有700公里自行車專用道,阿姆斯特丹有500公里,巴黎只有37公里,米蘭27公里。
.斯德哥爾摩與伊斯坦堡的人口密度相等(每平方公里都是3600人)但是斯德哥爾摩提供給居民的綠地是伊斯坦堡的40倍,前者平均每個居民有81平方公里綠地,後者只有2平方公里。
.平均每100個停車位,在海牙只有67部車使用,巴塞隆納有137部,柏林有323部,倫敦則有5,000部。
生活.文化
.巴黎共有350間電影院,平均每6,000人有一個電影院座位,倫敦只有120間電影院,平均每56,000人才有一個座位。
.阿姆斯特丹人平均每年享受領薪假期34.7天,巴黎人有28.2天,米蘭人有24.6天,哥本哈根人只有15.9天。
.蘇黎士人的消費能力居歐洲冠軍,約是巴黎的2倍、馬德里的3倍。
.倫敦的汽車失竊率歐洲第一,平均每1,000人就有11.5次汽車偷竊案,維也納最低,每1,000人只有2次。
.米蘭每22人就有一部計程車,巴黎是152人一部、馬德里則是197人一部。
.柏林人平均每年花費1200美元參加文化活動,漢堡是550美元,巴黎則是70美元,比柏林少16倍。
.巴黎全年約有75天艷陽日,比倫敦多17天,卻比馬德里少43天。
.觀光客旅遊歐洲,最貴的食宿在倫敦,其次是巴黎、布魯塞爾、維也納,馬德里較低,是倫敦的1/2。
.歐洲毒品走私最嚴重的是蘇黎士和馬德里,去年警方查獲5,000次以上。
工作.教育
.倫敦是歐洲最大金融重鎮,總共有367家外國銀行。
.歐洲最貴的辦公大樓在巴黎,平均每坪售價50,000美元。
.布魯塞爾擁有最多的外籍學生,其次是巴黎。
.斯德哥爾摩、雅典、阿姆斯特丹、海牙、蘇黎士……等城市,英文課程是所有小學生的必學科目。
.巴黎人平均每年工作1,730小時,伊斯坦堡人工作最多,平均每年2,622小時,布魯塞爾人最少,每年1,669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