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間,過完農曆年不久,台灣悄悄來了一位神祕的「超級貴客」。他是歐洲首富,也是擁有知名品牌路易威登(LV,Louis Vuitton)、全球最大時尚精品集團LVMH的掌門人阿諾特(Bemard Amault)。
阿諾特把不到24小時的炫風訪台行程,幾乎全留給了陸客來台必逛景點台北101購物中心,還像觀光客般一層一層慢慢逛上去。
他為何遠到台灣?最主要的原因是,從今年初開始,台北101斥資4億,進行購物中心商場的封館改裝,把原本是餐廳、銀行的四、五樓,打造成為全球少見的高樓層精品大道。
確定將有六大國際知名品牌及兩至三家頂級餐廳,將分別投資上億元,在這個精品廣場上建造樓高兩層,使用面積達400、500坪的全球最新概念旗艦店,預計10月開幕。
精品、鐘錶頻卡位,搶發陸客財
不用說,本來就是陸客喜愛,也是台北101坪效最高的品牌之一的LV,絕對名列其中。
據說,這家跨樓層LV旗艦店將是現有台北101商場三樓專櫃的五倍大,規模在全球LV店中排名可達前五名。
至於阿諾特最早購併、也是他最疼愛的品牌迪奧(Christian Dior),則據傳將在這裡開出全球最大旗艦店,面積甚至大於迪奧法國總部的店面,陳列完整男女、童裝。
除此之外,LV也將和三二行館董事長邱泰翰合作,請來阿諾特御用的主廚Yannick Alleno,開設一間米其林三星級餐廳。
不只阿諾特,去年底,國際鐘錶收藏增值排行榜多年穩居第一的頂級鐘錶百達翡麗(Patek Philippe)進駐台北101後三個月,新任全球總裁、家族第四代傳人斯登(Thierry Stern)也曾低調來台,會晤台北101金融大樓董事長林鴻明。
陪同接待斯登的前華航董事長、兩年前被頂新集團延攬到台北101擔任執行副總經理的趙國帥表示,斯登視察台北101結束後,馬上在晚餐向林鴻明提出擴店需求,「百達翡麗本來的店面,只有目前的1∕3,」趙國帥說。
就連趙國帥自己也算不清,上任這兩年來,他一共接待多少個像阿諾特、斯登這樣的全球總裁級貴賓,唯一確定的是,這些高檔國際名牌對投資台灣的興趣大增。 原因無他,就是看好陸客不容小覷的高消費力,及提前為年中即將開放的陸客自由行大利多布局。
沒有意外的話,台北101絕對是搶發陸客財的第一戰場。
台北101因陸客終結七年虧損
從開放陸客來台觀光至今,台北101挾著台灣地標的優勢,光是近三年湧進的陸客與觀光客人數超過百萬人次,陸客驚人的消費力,也讓去年購物中心商場營收大增30%。
尤其是在大陸也極具知名度的品牌,在台灣的銷售成長幅度更是銳不可擋,陸客貢獻的業績甚至占單店營收七成。
說陸客是終結台北101七年多虧損的大功臣,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去年的業績成長,的確比國內百貨和購物中心的平均值8%高出很多,」主管101商場行銷的趙國帥分析,台灣精品市場本來就表現亮眼,陸客加持之下,更是發光發熱。
更何況,目前陸客團在台北101停留時間只有一小時,半個小時用來排隊結帳,就已經貢獻台北101一成三的業績,「自由行之後,陸客的消費金額應該能占全館兩成以上,」趙國帥保守估計。
一位員工就透露,從去年初開始,執行副總辦公室幾乎每天都會接到精品品牌經理邀約會晤或餐敘的電話,幾乎都是為了能在台北101購物中心的二、三樓卡位。
例如擁有超過250年歷史,尚未在台灣開設任何一家專賣店的瑞士頂級鐘錶品牌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就積極爭取年底前在台北101開設台灣首家專賣店。
江詩丹頓台灣分公司品牌經理劉榮松直言,「雖然現在台北101的租金貴得嚇人,但只要有空間釋出,我們不惜成本挺進。」
據說,台北101購物中心三樓國際精品的位子已經額滿,像江詩丹頓這樣排隊要進駐的精品品牌,至少就有30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際名品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轉述,「同業間盛傳,如果沒有在台北101設點,就不是一線精品,在對岸也不算個咖。」
進駐與擴坪需求大,讓101籌碼變多
仍在等待台北101釋放設店空間的他也聽說,只要能卡到位,整年度業績等於吃了一顆定心丸,八成會賺錢,「這才說服老外願意放棄過去堅持旗艦店必須臨路的要求。」
新品牌前仆後繼地忙卡位,已經進駐的現有品牌也沒閒著,紛紛提出在原有店擴大坪數的需求。
最受貴族明星青睞的珠寶品牌卡地亞(Cartier)就是一例。
他們發覺,那些金字塔頂端的消費客層,還是不習慣在開放空間購買昂貴的鐘錶珠寶,因此不得不再多開闢兩、三個獨立的VIP室,滿足貴客注重隱私的購物需求。
當然,也不能讓新進駐品牌專美於前。據一位看過設計圖的員工形容,這些即將在台北101開設的全球或亞洲精品旗艦店,「都是破紀錄的投資,前所未有的漂亮。」
兩年前就設專賣店在台北101,雖然只有五坪大,一個月業績卻是周邊三家店加起來總合的浪琴錶(Longines),也已經交由國外設計師繪製設計圖,準備在原地改裝。
現任浪琴錶兼台灣斯沃琪瑞錶集團副總經理張正勳指出,「只要台北101願意釋出漂亮的地點、夠大的空間,錢不是問題。」
「以前是煩惱沒有夠好的品牌進駐,現在則是擔心該如何拒絕別人,比較不傷人家的心,」相較於陳敏薰擔任台北101董座初期,曾多次飛往法國與精品品牌高層會晤,爭取大品牌進駐,趙國帥不諱言,現在和一線品牌談判,籌碼強多了。
話鋒一轉,趙國帥也無奈地表示,台北101購物中心幾乎已釋出所有能夠設店的空間,甚至連未來的展演廳都已經改成商場,「哪裡有這麼多空間?已經變不出來了!」
他引述林鴻明的玩笑話說,「乾脆延伸到隔壁再蓋一棟,看能不能容納這些要排隊進駐的品牌。」
龍頭百貨全面改裝,迎陸客自由行
事實上,不只是台北101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像是被喻為台北三大貴婦商圈的中山北路晶華酒店、東區忠孝復興和信義計劃區,甚至是大遠百10月即將落戶的台中,都可以聞到知名精品品牌摩拳擦掌拓展版圖的濃濃煙硝味。
不久前才被晶華酒店收回自營的麗晶精品廣場,感受特別明顯。
晶華酒店集團公關副總經理張筠就指出,先前麗晶精品只有20幾個品牌,但在兩岸ECFA生效後,國際名牌看好陸客自由行政策逐步開放,進駐意願轉趨積極,去年7月重新改裝議約後,竟一口氣增加到50個以上。
為了因應國際精品加碼布局台灣,準備搶陸客自由行生意的需求,百貨商場也不約而同加快改裝腳步,讓以往9月的全館改裝,為了做好萬全準備,都紛紛提前登場。
像太平洋崇光百貨忠孝館,就將進行開店23年以來最大的硬體改裝計畫,復興館也有大規模的樓層調動,而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四個館今年更罕見都有改裝或撤換櫃行動。
在時尚精品及鐘錶界擁有超過十年資歷的張正勳觀察,今年的確是國際精品在台開疆闢土最積極的一年。
一位百貨業者分析,主要是很多知名精品這一、兩年在美國、歐洲市場,或是以往期待頗深的國際一線城市都踢到鐵板,成績大不如前,只好改弦易轍把重心移到台灣,冀望能扳回一城。
另一個原因是,在本地消費市場買氣復甦,以及陸客團的加持,去年不少精品業者都嚐到甜頭。
像是全球旅行箱領導品牌新秀麗(Samsonite),去年營收就成長60%,創下進入台灣市場15年的最高紀錄。
美商新秀麗太平洋公司總經理林福平表示,雖然台灣沒有具體數字統計,但以新秀麗在香港為例,六到七成業績來自陸客貢獻,可想而知陸客對新秀麗的重要性。
「去年是很大的Surprise year(驚喜年),我們沒有預料到,陸客會帶來那麼多生意,」張正勳猶記,每個月送進她辦公室的報表,幾乎都是倍數成長,分析之後才知道,原來是陸客開放來台觀光的效益顯現。
一位知名精品品牌經理觀察,去年台灣國際名牌的業績表現都不差,而那些在大陸發展時間早,在當地民眾心中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像是歐米茄(OMEGA)、普拉達(PRADA)、浪琴、天梭、卡地亞、路易威登、古馳(GUCCI)等鐘錶、珠寶品牌,更是開出前所未有的紅盤。
陸客商機大,精品拓點到台灣二線城
這也再次證明,花錢搶購高檔精品毫不手軟的陸客,不但撐起歐洲1∕3的精品業大餅,往2∕3邁進,年增五成的消費實力,更為處於陸客商機萌芽期的台灣精品市場,注入一股活水。
「陸客自由行開放後會更好,我們非常期待,」采盟精品集團總經理陳歆表示,去年陸客對他們代理的美國品牌COACH及義大利品牌a.testoni平均都有超過兩成的貢獻,「今年應該還會帶來5%~8%的成長。」
從去年開始啟動的這波國際精品台灣投資潮,攻城掠地的速度前所未有。
去年下半年才新增九個百貨門市的旅行箱品牌新秀麗,今年開店計畫更積極,目前初步洽談中的新增櫃點,至少就有十家,「今年開店沒有上限,」林福平說,這還只是直營店,不包括街邊交通便利的加盟專賣店。
全球最大鐘錶集團斯沃琪瑞錶集團(SWATCH GROUP)旗下的浪琴、天梭、CK等錶牌,這兩年也擴大在台的展店計畫。
張正勳以浪琴錶為例,雖然目前全台已有八家直營店,今年仍有兩到三個拓點計畫,「一線城市已經差不多布局完成,現在準備往二級城市去。」
她坦言,這也是為陸客自由行提前布局,「只要陸客到得了的地方,都要有浪琴的通路,要讓他們不必找,就能夠看到。」
店面租金貴,卻愈開愈大
不只是拓點腳步快,精品名牌的店面也愈開愈大,今年頂級精品動輒百坪以上的旗艦店,將取代過往的小型專賣店。
年初,普拉達就打頭陣在晶華商圈開了台灣首間旗艦店,樓高兩層、面積150坪以上,用玻璃帷幕包裹起來的整棟建築,讓內外都可以互相欣賞。
去年業績也創新高的德國行李箱精品RIMOWA,也決定在遠企附近開設百坪旗艦店,預計今年上半年開幕。
港商鐘錶通路老品牌東方,去年入股天母永新鐘錶後,今年5月首度出擊,將在新光信義金融大樓一樓,開出全台最大的勞力士專賣店。
「以前錶店租金50萬就很可觀,但現在都是200萬起跳,」東方永新集團台灣負責人賴建發分析,過去台灣錶店是追隨香港的腳步,店面不大,現在都遵循大陸的規格,一間比一間氣派。
他神祕兮兮地說,順利的話,東方永新準備再搶進台中,開一家500坪的旗艦店,比現在全台任何一家錶店還大,「如果我真的開出來,會讓大家嚇死。」
這一波的精品卡位戰,尤其以國際知名的手錶及珠寶品牌最積極,因為他們也受惠最多。
因為大陸對腕錶課徵兩成的奢侈稅,再加上陸客在台購物還可享有5%的退稅,一來一往至少比在大陸便宜兩到三成,此外,在台灣也比較不會有買到假貨的顧慮,任何陸客無論旅遊或商務,一定會買錶。
這也使得外資動作頻頻,紛紛大舉登台加入戰局。除了港商東方鐘錶之外,中國最大的鐘錶零售及代理商亨得利,去年也斥資3.5億,在忠孝東路開設首家旗艦店,預計兩年內將在全台開設三到五家新店。
「就我所知,兩年內還會有兩家港資錶商進軍台灣,」賴建發透露,屆時應該還會掀起一場大戰。
不過,一位精品業者也坦承,陸客生意並不穩定,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導致陸客來台人數銳減,買精品的人也會跟著減少。
張正勳貼切形容,陸客就像是「cherry on the cake」(蛋糕上的櫻桃),蛋糕就是本地客,「如果你擁有很多櫻桃,那麼恭喜你,可是一旦蛋糕沒有櫻桃,一樣可以吃。」
過去一年,張正勳除了暗自慶幸陸客讓業績大幅回升,也未雨綢繆地努力提高本地客貢獻,不讓陸客占比超過整體業績三成,「這扇門今天可以打開,難保有一天不會關起來,絕對不能過度倚賴陸客,」她一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