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台灣社會所需要的,不是改變,是改善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89-10-15

瀏覽數 16,400+

台灣社會所需要的,不是改變,是改善
 

本文出自 1989 / 11月號雜誌 第041期遠見雜誌

一、一字之差

一位美麗但脾氣急躁的女了在眾多的追求對象中,選擇了一位相貌平庸的男子,母親忍不住追問她的選擇,她向母親解釋:「別的男子只是要儘快地「改變」我,只有他說他會耐心地來「改善」我。」

一次美國的州長選舉中,兩黨競爭劇烈,最後共和黨候選人險勝。險勝的關鍵是他在投票前夕向選民承諾:「本州不需要盲目的改變,而需要有秩序的改善。」「改變」與「改善」只有一字之差,但差之毫釐,真是失之千里。

二、諾言不能充飢

人類歷史上,流血的革命,有時帶來人們渴望的「改善」,有時卻帶來令人痛心的「改變」。

成功的革命,在於它「改善」了人類的命運,血流得有代價;失敗的革命,只是「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血就變成了白流。

四十年來,中國大陸有翻大覆地的改變,但那有驚天動地的改善?

四十年來,台灣社會沒有翻天覆地的改變,卻有驚天動地的改善。

在現代社會中,美麗的諾言不能充飢。人民所關心的不冉是承諾有多大「改變」,而在於實際上有多少「改善」。因此,在國際上,貧窮的大陸只得到重視;小康的台灣,卻得到尊敬。

三、誰才是贏家

回歸到當前政局,小康的台灣,正面臨解嚴以後的劇變。「改變」論者,傾向於否定現有的一切,不論要付出多少代價,倡導要來一次徹底的改變。「改善」論者,傾向於在現有的基礎上,做相當程度的調整,從安定中求進步。

台灣在一次又一次的國際風暴中(如退出聯大、石油危機、中美斷交),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事件中(如陳文成案件、美麗島事件)能夠持續地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發展,實在是一個空前的奇蹟。

這個奇蹟背後的一個重要基礎是,政府雖然有不少缺點,但在求進步;人民雖然有不少怨言,但要安定。求進步變成了「改善」的動力,求安定變成了進步的後盾。

以客觀情勢來衡量,今天台灣所需要的仍然不是「改變」,更不是「為改變而改變」;而是要「改善」,要有優先次序的改善。

今天的台灣社會正如執政黨的行政院長李煥最近所坦率指出的:政府各種制度的適應性的調整尚未完成,因應變局的能力也有待加強。

因此,在今年十二月的選舉中,能贏得選民支持的是能夠「改善」台灣社會,而不僅僅是「改變」台灣社會的政黨。

誰有遠見,拿得出這套政綱;誰有魄力,能夠切實推動,誰就會是贏家。

四、從根本做起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近三年來社會上各種觸目驚心的脫序行為,是缺乏現代典章制度與缺乏政府公信力下的雙重產物。執政的國民黨在台灣建設過程中,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長期以來的一黨獨大養成了它的驕氣與惰性。近年來,稍有改變,可惜仍少改善。

解嚴之後,面對民進黨的挑戰,國民黨要從根本做起,首先要重新建立人民對它的公信力。

每一項調查中的貪污事件,只要牽涉到較高層次的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每一次都不了了之,令親者懷疑、痛心而終至絕望。

「反貪污、反特權」已經變成了國民黨內部公眾形象優越的立法委員(如趙少康等)所標示的政綱。當政府缺乏除貪污、除特權的決心時,政府本來脆弱的公信力,就只能隨每次產生的事件遭到新的摧殘,助長了「改變」論者的聲勢。

除了司法獨立一再受到懷疑外,政府在其他措施上的猶豫以及執行上的遲疑,也嚴重地傷害到它的公權力。現在幾乎找不到一件政府在決策上乾淨俐落的例子,以邀請大陸傑出人士來台訪問為例,從申請到核准到訪問,過程中全是不確定的因素以及解釋上的不一致。

執政黨再不立刻改善它的公信力,它就無法凝結群眾對它的信心,在可預見的將來,沒有政黨能擊敗國民黨,只有它自己的不爭氣才會喪失民心與選票。

五、投誰的票

在民主社會中,任何措施不可能得到一致的支持。但是,執政的黨,該說的就要說,該做的就要做。不要一遇到批評就擱置、就放棄。目前具有肯辯答、敢擔當特質的政務官找不出兩、三位。有些首長太懂得保護自己,有些首長太把黨的利益放在國家之上。

執政黨一直認為要贏得選票,就是要討好選民。要討好選民,就不敢面對有爭論的措施,採取果斷的決策。但其結果常常是既得不到原先反對者的支持,又失去了原先支持者的擁護。

握有投票權的選民應當站起來告訴競選者:「你們不要再買我的票,但要贏得我的心 我的心是緊貼在那些不講漂亮話、不做虧心事、不想發非法之財,不會用特權的那邊。」

台灣只有靠一群講實話、講分寸、肯做事、肯擔當的人,才能切切實實的來改善這個社會。

六、要「改善」什麼?

那麼,台灣到底要改善什麼?

台灣社會的一面是小康、開放、活力充沛;另一面則是落後、迷惑、千瘡百孔。在我的優先次序中:

--交通、治安、污染、髒亂要改。

--司法、稅務、警察、教育要改。

--典章制度、競賽規則、社會風氣要改。

台灣擁有難得的潛力,執政黨也有改善的能力,二者結合就可以塑造出一個求其、求善、求美的社會。但能否發揮這個潛力與能力,就要靠執政者的魄力與選民的選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