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賣書也賣人生哲學

溫曼英
user

溫曼英

1989-10-15

瀏覽數 12,900+

賣書也賣人生哲學
 

本文出自 1989 / 11月號雜誌 第041期遠見雜誌

「你的書店會賺錢嗎?」自從今年三月在北市租金高昂的仁愛路四段圓環邊,開設了以人文、藝術為主的誠品書店,三十九歲的企業家吳清友便經常被朋友這樣質疑。

吳清友創辦引進醫院、飯店內餐飲、洗衣房硬體設備的誠建公司屆滿十五年。如今員工擴張六十倍,市場占有率超過七0%,誠建又垂直延伸,增設太豪、台耀兩團隊公司。

從整體的發展狀況看來,這位企業舵手的經營管理能力,應無庸置疑。然而,和其他創業者的企圖心明顯不同的是,工專機械科畢業的吳清友,已十分不以問題裡的「賺錢」二字為然。

不一樣的企圖心

「很多人還是用賺錢的商業眼光看我開書店這件事,這跟我經營的原本動機不符。」自小在台南鄉下長大的吳清友神情肅穆地說。

占地兩百餘坪、位處東區商業要津的誠品書店和畫廊,雖身置市井塵囂,開幕半年多來,的確以祥和、寧靜的人文氣氛,吸引了不少品味相近的讀書人,也使吳清友的經營動機躍然可尋。

原木地板、開放式木質書架、細籐坐椅、怡神的古典音樂、翠綠的盆栽、吐放幽香的野薑花,攜手共同組成「誠品」陳列知識寶庫的環境。分門別類的建築、美術、音樂、文學、攝影等圖書期刊,無形中篩選了顧客的旨趣。

書店對門的畫廊,則定期展出海內外中國人的各種藝術創作。

幾個月前,一位美術工作者第一次推開「誠品」大門,耳目一新之餘,忙不迭地推介給同事、親友。「週末假日,我可以豐豐富富地在這裡待上一整天,感覺真是享受。」他津津樂道。

但有心人拍指一算,難免要為誠品書店和畫廊的命運擔憂。

近三年來風行台灣的金錢遊戲,推高了股價、房價,一些不勝負荷水漲船高經營成本的大店面,紛紛退居巷衙,甚至偃旗息鼓。其中利潤有限的書店,可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成功後的空虛

在缺乏比較利益的劣勢下,為什麼吳清友仍然選擇把租來的空間派做人文、藝術的用場?這必須回溯到他的心路歷程。

本身學工的吳清友離開學校後,一直在經濟活動的領域裡奮力打拚。他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其餘時間全部投入工作。三十一歲那年,公司的營業額已達上億台幣,他家成業立,還擁有一棟四十多坪的房子,表面看來,正一步步向成功邁進。 然而,他自覺遭遇瓶頸,內心空虛,並有一連串的問題不斷責難他。

「吳清友,你就是這樣的過一生嗎?就算到五、六十歲有百萬、千萬、十億、百億……你會滿足嗎?這是你真正想要的嗎?……」

他四處求教,逐漸瞭解自己長期陷於追求公司高成長的緊張生活中,因文化藝術層面的疏離而使精神倍覺匱乏。他開始勻出時間看思想方面的書籍,並接觸跟生活相關的藝術,如建築、繪畫等等。這其間給他造成相當衝擊的,一是某些涉及人文關懷的理念,一是經營者常用的「零基預算法實務」。

他舉設計日本帝國酒店的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為例。這位建築師認為,業主對建築物不過擁有其現在的所有權,基地的環境卻是天長地久的,業主不見得有資格、有權力破壞自然。因此,他做設計時首先考慮的,往往是如何保全基地的現有環境。這種深遠、開闊的關懷層面,使吳清友確信:生命的重點絕不該在你爭我奪,有太多領域值得人們去參與、學習。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難以忍受別人不進步

而「零基預算」正可以作為一個人在生命歷程中參與、學習成果的指標。吳清友經常用「把一切先歸零」的減法,探究人、事的真正價值。他試圖尋求:假使不純粹從事經濟活動、赤裸裸的面對自己時,什麼是最有意義、最感興趣的?如果拿掉有形的物質財富,自己還能謄下什麼,具備那些美德?

這種語關生活價值,不斷求新、求變,誠懇對應生命的態度,使他在朋友眼中,表達出濃厚的道德傾向。「他總喜歡談做人的問題,口口聲聲仁義道德,就像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一位和他接近的藝術界人士說。

就和他一起創業的員工看來,吳清友的確是一個「喜歡教人、難以忍受別人不進步」的嚴師。在他的薰陶下,「誠建」有著十分凸顯的企業文化--不投機取巧,人際往來坦誠協調,財務透明、公開。

他常愛標榜好的理念。例如,經濟不景氣時,鼓勵同仁相互關懷,給彼此較好的精神待遇,因為好的精神待遇比金錢更能給人幸福感。不少「誠建」的資深主管做事的態度、說話的口氣都愈來愈像他。他們也瞭解,這個老闆在「個性嚴肅、脾氣急躁、批評時不太給人留餘地」的外表下,有一副執著的心腸。

「他拖著我們跑。我們觀察到他的進步,就儘量趕上。」在「誠建」十年的專案部協理陳惠仁不諱言。

經歷生死拔河之後

吳清友的進步,已逐漸脫離了由數字、報表上顯現的商界軌跡。設計兄弟飯店的建築師陳昭武和他因工作而結識,據他旁觀:「很多成功的企業家盲目於現象界的東西,少有精神、習慣和餘力思考人生究竟是怎麼回事。而年紀輕輕的吳清友,至少已走在一條思考、反省的道路上了。」

身高一八八公分的吳清友年紀雖輕,因先天性心臟擴大,去年底經歷了一場生死線上的拔河。這場生死之爭使他能夠更深刻的從人文的角度,體悟到人與自我、人與群體以及人與大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他開始更有心地推銷「關懷與互愛」理念。

「不要以為你跟計程車司機、醫生……沒有關係,有一天發生意外,不管你多有財富、權力、名望,少了他們,你就什麼都沒有了,」他感觸良深地說。

而他同時相信,關懷與互愛的人文素養,是解決台灣現今諸多怪現象的有效之途。雖然社會風氣江河日下,在同儕中,吳清友一向旗幟鮮明地舉著「樂觀、積極」的大纛。

「台灣還能再承擔多少年人心或大自然環境的污染?」他一方面悲觀的問,但轉瞬間便樂觀地答:「每一個問題一定有可以解決的好辦法,只是自己的智慧未及,因此更要努力,絕不能逃避、放棄。」

對於誠品書店到底能夠支撐幾年的質疑,吳清友的態度依舊維持一貫的樂觀,甚至在敦南店開幕半年後,又再開了一家包括家具及建築、設計專業書刊在內的中山店。

滿足數年後觀光客需求

事實上,他的經營策略或許能給「誠品」提供相當的保證。除了符合本身興趣的書店、畫廊外,「誠品」的一樓空間,銷售的是昂貴的英國磁器、進口寢具和一家法式餐廳。二樓則代理大英博物館、法國造幣局等世界性藝術精品。吳清友預估,在國際化的大勢所趨下,三、五年後,這樣的賣場將能滿足歐、美觀光客的需求。

「就算我們賠了這筆帳,從整個社會角度看,精神生活的層次應該有所提升才對。」他說。

誠品書店的範例,是否真能為提升台灣的人文素養下一註腳呢?

一位對吳清友期望甚殷的建築師表示,這十幾年來,台灣社會的實質環境和心靈空間早已邋遢成習,「誠品」一、二樓的精緻與價昂成正比,如果能夠展現出一個事實,讓中產階級以下的人也深刻體會到,改善生活品質跟有錢與否沒有必然關係,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與心靈的通悟,那麼「誠品」就具有更宏遠廣大的社會意義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