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貪污,特權無從產生
貪污、特權何以產生呢?依本人與公家機關接觸所得的感想認為:
一、公僕本身缺乏服務熱誠。不是殘留官僚意識,就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懶惰心態;因必行事缺乏效率,對民眾多所刁難。
二、公務處理缺乏明確流程。尤其涉及不同機關或中央、省、縣市都各有意見時,常令洽公民眾無所適從、不知如何著手;一件事就此卡在那裡,拖延多日。
就因為政府機關不夠便民,焦急無助的民眾只好求援於「有力人士」的關說、使力。貪污、特權那裡會不產主呢?
個人以為要掃貪污,反特權,首先政府的優良措施應徹底執行,減少公文旅行時日、提高行政效率、及改變公務員的老大心態,多培養服務相敬業的精神。
新竹 曾文玲
不要扭曲了本意
拜讀貴刊八月號(三十八期)讀者回響中,「不要把國旗當廣告」後,本人也有話要說:
如文中作者所言:國旗代表國家是大家都知道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會有某黨人士把它自旗竿上降下,並任意的污蔑它,踐踏它,如此的心態該如何解釋呢?
今天有很多我們認為大家都應該知道的事,發生在眼前卻又完全不一樣,令人十分痛心,因此政府才會採取一些措施,以喚起大家對它的瞭解與重視。
若說如此的廣告會把國旗俗化,那令人擔心的應該是這些想法吧?因為若真的心中有國旗,豈會以商業化的眼光看待它,又豈會如此的看輕國旗的神聖性。
今天有很多事完全被扭曲了本意;我想值得深思的應該是這措施背後的苦心與用意,而不再是以一種物質化。商業性的眼光來衡量它的價值。
台北 李偉雄
重建民生主義社會
國父在民生主義要義中曾經給「民生」一字下了簡單的定義,即「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主計,群眾的生命」。
經過四十年胼手胝足的努力耕耘,我們的確向世人展現了人定勝天的神話,以及從無到有的奇蹟。由戰亂的荒蕪裡,我們求得了生存的契機;,經過失敗、挫折後,我們逐次找尋到發展的生計。而當前大家更享受著前所未有,亦不敢想像的富裕與繁榮。
然而,令人遺憾痛心的是,生命的意義日益模糊含混,生命的價值亦隨之偏離正軌;更諷刺的是,這份得來不易的成就,卻很少有人懂得珍惜。
的確,台灣是「發」了,她不僅發了財,也發坐了一籮筐等待解決,甚至尚未發掘的問題。今天,台灣錢不僅淹人「腳目」,更進展到令人唯利是圖的地步。
目前。在這一片茫茫錢潮中,我們的社會迷失了。在「短(短視)小(小器)輕(輕法)薄(薄情)的生活程式裡。我們向來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亦緩緩地式微沒落。
身為當事人一分子的我,非常讚佩遠見雜誌能具此遠見與魄力,製作出九月號「反思.扭轉.創新機」這個令人震撼,同時發人深省的專題。希望透過你們的努力,政府能於此關鍵時刻,冷靜地正視這個名副其實的「政事」--眾人之事,立即下定決心,製定方針,期能適時、適切地安定社會。穩定民心。
我也期待經過貴社的探討後,能引發更多的有識之士,共同來關心這片土地,關懷這個社會,真正地一起來反思過去的辛勞,扭轉當前困局,創造未來新契機;讓大家在變動中,重新找到生活的重心,肯定生命的永恆價值。
台北 曹家琪
不要只挑腫瘤的醫生
如果說:「「台灣」是個患了絕症的病人。」那麼「遠見」就是個不盡責任的醫生,他細心地挑破她的腫瘤,卻任其淌血流膿。他向訪客暢談她的病因,卻吝於開出處方醫治。三年多來,每個月我們都接到她的病情報告,沈痛卻不見起色。我們駭怕在不久的將來,「遠見」會發出她的病危通知。
翁燦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