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化:請開放增設大學

馬 凱
user

馬 凱

1989-09-15

瀏覽數 15,350+

文化:請開放增設大學
 

本文出自 1989 / 10月號雜誌 第040期遠見雜誌

漫漫考季,終於隨著炎夏的腳步一同離去。幸而上榜的,又開始摩厲以須,等待下一次更嚴厲的考驗。那些不幸落榜者,則懷著贖罪的心情,預備付出好幾倍的代價,立即投身於比正規學校管教更嚴厲的重考補習班。

被放棄的一群

其實,不論上榜或是重考,這些人仍然是深獲老天青睞的幸運兒。想想看那些在國中一年級,年方十二、三歲的稚齡就被依據各種標準判入放牛班的另外一半,他們是被放棄的一群;不但幾乎沒有機會重回升學的正軌,而且烙在他們與家長額頭上的烙印、會不斷啃噬他們的人格與自信,不知要用多大的氣力才能再重建起來。

人們說,這都是升學主義惹的禍!如果家長們不這樣重視升學,把子女往明星學校裡擠、想盡辦法惡補,豈會有這麼嚴重的升學壓力?造成子女沉重的身心負擔,也迫使各個國中以升學紀錄相互評比,利用分班、惡補等方式力爭上游?

研究台灣經濟發展史的人都會同意,過去四十年來創造經濟奇蹟的主要因素之中,中國人對教育的重視是極為重要的一項。為了培養子女成龍成鳳,中國的父母們在全世界各地都一樣地克勤克儉、節衣縮食,以便給子女最好的教育環境、最好的師資、最多的鞭策、最大的呵護。這樣的父母,在世界各地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

這種勤儉、重視教育的傳統美德,直接提高了人力投資,使我們的人力素質睥睨眾多開發中國家;也由於大量的儲蓄,同時為資本財的投資提供充沛的泉源。我們幾可斷言,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具備了勤奮與重視教育這兩個特徵,經濟欲不快速發展也難。

所謂升學主義,就指這種刻苦自己以栽培子女的傳統美德。我們可能加以斷絕嗎?果真斷絕了,社會發展的動力又將向何處尋覓?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教育政策為禍尤烈

升學主義已跟今天四處氾濫的資金一樣,都是推動經濟向前邁進的主要動力。正當每一個開發中國家乃至於若干先進國家都為資金不足所苦;富裕進步如美國者,則為年輕學子不求上進以致斷喪競爭潛力而憂心時,我們卻捧著金飯碗,不知何以為計。

為禍的不是升學主義,而是教育政策。有這麼多刻苦的家長與好學的子弟,教育當局卻緊緊把住關口嚴格限制增設大學。

我們有足夠的人才,更有多得不知如何運用的資金,在合理的學費之下,可以讓願意付出精力、時間與金錢的青年學生接受大學乃至於更高的教育。只要把這個環節打開,今天升學主義的弊病幾乎可以完全迎刃而解。

教育政策的弊病已然如此深重,其為禍可延及數代之久。這樣簡單的一帖藥方,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馬凱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