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昔年玄奘留學, 史上最古老的大學

印度軟實力〉那爛陀大學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1-02-08

瀏覽數 45,600+

昔年玄奘留學, 史上最古老的大學
 

本文出自 2011 / 2月號雜誌 一封信的力量

時間回到唐太宗貞觀元年(西元627年),追求佛法的玄奘從長安南下天竺,也就是印度。

他經過河西走廊,前行到玉門關,到了吉爾吉斯,向南到興都庫什山,歷經艱難才抵達目的地。

位於印度東部比哈爾省的那爛陀大學(NALANDA),便是玄奘當年研讀佛法的地方,他在這裡求學,16年後,將佛經帶回長安。

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就清楚記載當時的求學生活,而成為那爛陀大學的重要史蹟。

傳聞在西元427年成立的那爛陀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比歐洲的波隆那大學、巴黎大學還早建立,直到突厥入侵印度,才被摧毀滅校,如今學校遺址成為聯合國文化遺址。

當時的校園是什麼樣子呢?根據玄奘記載,裡面有三座圖書館,最高的有九層樓,鼎盛時期有900萬卷藏書,僧侶、學生有1萬人,教師2000人,除了玄奘,韓國、斯里蘭卡、印尼、波斯等國僧侶、學者也去求學。

建校至今,歷經14個世紀,經過考古學家挖掘,出土的面積不到原來的1∕10,15處遺址大都是紅磚建築,可以看到僧侶住房,櫛比鱗次,講堂、食堂能同時容納千人,可以想見當年的求學盛況。

16國攜手推動,復校現生機

近年來,隨著印度逐漸擁有強國之態,這個亞洲重要的文化遺產也獲得了復校的機會。

由印度、中國、新加坡、東協等亞洲16個國家攜手推動的復校計畫,被列為2009年第四屆東亞高峰會議的討論主題。就在距離遺址十公里的地方,那爛陀大學將要重新出發。

回溯2007年,印度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也是哈佛大學教授的阿瑪蒂亞.森(Amartya Sen)、引領新加坡外交部長楊榮文和一群北大教授、當地外交部官員,構思復校後的樣貌。

去年8月,印度國會通過復校法案,9月由總統簽署,中、新、韓等亞洲國家和印度共同擦亮這塊蒙塵已久的文化招牌,再次讓它成為國際知名大學。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那爛陀一度亞洲最高國際學府,復校計畫被視為印度另一股文化軟實力。印度希望能夠復校,一來彰顯他們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同時也告訴西方,亞洲教育不會讓牛津、哈佛專美於前。

那爛陀遺址現在已是佛教徒朝聖的地方。印度文化部和大陸官方在遺址附近合建玄奘紀念堂。印度觀光部也推出佛教列車,從首都德里出發,沿途經過佛教古蹟,台灣人還是主要客源。

去年10月,Shri Ram女子大學社會學教授古帕.沙芭瓦(Gopa Sabharwal)接獲邀請,擔任復校籌備處主任。「我幾乎沒有猶豫,馬上就答應了,」沙芭瓦表示,印度經濟好轉,大家認為現在就是復校時機。

她說,玄奘時代的那爛陀是知識生產中心,教授佛學、哲學、醫學,探討宇宙、生命意義,學生有僧侶、印度教徒,通過嚴峻競爭,在該領域是佼佼者,才能入校。

先收碩士班,有七個學院 從文獻來看,佛教從這裡向外發揚光大,遺址的文物也顯示,附近的村民幫助學生生活起居,讓他們專心讀書,不必從事其他事務,學術成就因此斐然。

為了延續原有的文化教育精神,復校後的那爛陀將建設成為現代國際型大學。沙芭瓦說,先招收碩士班,並設置七個學院,除了佛教,還有歷史、資訊、語言、國際關係和平研究、企管等。

特別的是,那爛陀大學不受限於印度教育法規,可以自由聘請國外教授,沙芭瓦表示,印度理工學院是印度科技教育的表徵,那爛陀將成為人文教育的指標。

按照復校計畫,現有的那爛陀大學遺址會保存下來,新校區占地1000公頃,比哈爾省政府已提供500公頃,另一半還在購置。 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是那爛陀的象徵,新加坡佛教團體已捐贈1000萬新幣興建。

另外,校舍將採用節能環保的綠建築,一旦完成總體規劃,將開國際建築標。

那爛陀還沒招生,就已經轟動世界,當復校消息傳出,很多人寄信給委員會主席阿瑪蒂亞.森,表達前往就讀或任教的意願。

近年已有10萬名印度學生到美國留學,沙芭瓦說,等到那爛陀招生,不但吸引國際學生,印度學子不必出國,就可以在家鄉就讀。那爛陀復校象徵文化復興,看來印度文化將有更新的面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