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位匯流在產業界掀起了一場鋪天蓋地的革命,新的使用介面、服務機制與營利模式,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市場發展可說是百家爭鳴。
但看到數位匯流的機會後,怎麼搶到商機、讓消費者更滿意、如何調整既有的營運模式?產業界到目前還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對此,「數位匯流的整合與創意」專題論壇,分別從科技、電信、創投、應用、創業等觀點,發表對數位匯流趨勢的觀察。
在媒體圈打滾35年的楊仁烽,是台灣第一位擁有MBA(企管碩士)的總編輯,經歷過電視、出版、雜誌等不同領域。
44歲的張亞勤,1997年就被授予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的「Fellow of IEEE」頭銜,是該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目前擔任微軟亞太區研發團隊領導者,常年往返於北京及西雅圖之間。
呂學錦負責操盤國內最大的電信與網路服務商中華電信,在電信業服務超過30年,更在2005年把中華電信從公營單位帶向民營化,成為國營事業的轉型典範。
數位匯流引發產業重組效應
另一位與談者,陳五福,生平極富傳奇性。生於貧困南港農家的他,留學美國後展開創業路程。1985年創立第一家公司,之後在15年內創立了13家公司,多被大型集團高價收購,成為華人在矽谷創業的成功典範,從各地前來詢問創業經驗,或請求他加入董事會的人絡繹不絕。
楊正大所帶領的TutorABC,提供24小時線上英文學習的服務,目前在全球擁有上千位老師,2009年服務超過200萬人,跟著不斷成長的數位匯流市場一起茁壯。
來自美國百人會的謝青,也是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創業的先驅。2004年,他成立的網路安全公司Netscreen被網路設備大廠Junipor,以近35億美元的價碼購併,曾創下華人創業公司被收購的天價。事實上,飛塔公司已是他創立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與會來賓多半同意,數位匯流已是科技趨向成熟後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不僅會創造出新的應用環境,更會創造出龐大的市場應用商機,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娛樂、工作等。
但同時,數位匯流所引發的產業重組效應與法規間的模糊地帶,同樣需要政府加以引導,以及鼓勵政策的協助。以下為論壇精采內容:(文∕高宜凡)
〈主持人〉楊仁烽:數位匯流在中國大陸稱為「數字融合」。在媒體界來講,已經談了很多年,不管是數位匯流的定義,或者它呈現的方式,或者商業模式,都不斷地在進展中。
我要用一個英文字跟大家分享數位匯流的內涵,這個字是「hybrid」(混合動力),hybrid在汽車業上常常看到,包括用在油電混合車上面。這個會產生混合的動力,這個動力在汽車運作上有特定的功能,它會自動切換。 數位匯流的未來,現在已經、或正在發生的,是在一個同樣的地方,可以同時收到文字、圖片、影音、資料庫和網路。也就是用一個載體,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就可以收到非常多資訊,能讓人類的生活更便利。
今天我們就按著順序,第一位要請教的是張亞勤主席。
數位內容+IP化,促技術融合
〈與談人一〉張亞勤:其實數位匯流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我在1989年剛畢業時,當時就有數位匯流的概念。今天在此談這個題目感到十分地新鮮,經過這麼多年的進展,我們看到數位匯流其實發生在很多不同的層面。
第一個層面在於技術。技術融合,很多新的技術比如說寬頻等,產生新的需求,這些都是催生技術融合的因素。 但是最重要的一個趨勢,是內容的數位化。不管是電視、影音、廣電、視頻,或者是互聯網(網際網路)、視訊,都有數位化的趨勢。第二大趨勢是IP化,這兩個趨勢形成了技術方面的融合。
第二個層面是網路,大陸稱「三網合一」,網路融合也是技術發展一個不可逆的趨勢。這裡面當然有很多別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法規或者是與各部門之間的競爭、或是利益方面的分割。
其實數位融合已經發生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在互聯網上看高清的節目,這兩年有70%的流量是視頻。對用戶而言,他其實並不在乎內容哪裡來、透過什麼網站傳達給我,只需要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用任何方式都可以看到、都可以傳送他所需要的內容。
微軟在三網融合方面,有Xbox,在這個平台我們不僅可以玩遊戲,而且可以看現在最熱門的電視劇、看電影、聽音樂,可以看各種各樣新的內容。第二個方面是IPTV平台,這個平台是整合各種內容,可以用在電視、手機上面的。
整體來講,數字融合已經是不可反轉的趨勢。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注入很多資金和資源。
政院成立數位匯流專案小組
〈與談人二〉呂學錦:先跟大家報告,行政院在2010年7月8日公布了「數位匯流發展方案」,為了要落實這個方案,也成立了「數位匯流專案小組」來加速發展數位匯流的架構。
大家從媒體上可能也看過這樣的報導,這個發展方案裡面所強調的,是把台灣要發展數位匯流分成二個階段實施。
第一個階段是要放寬電信、廣播包括電視,還有網路業者的跨業經營限制。預計在2011年的6月就要提出廣電三法加上電信法的修正案,來放寬跨業經營的限制。
第二個階段會在2013年至2014年完成數位匯流架構立法。這個立法如果可以完成,台灣整個網路匯流的架構就出來了。
接下來我要提一下大陸在發展的三網融合,大陸官方明確表示,這是電信、廣電、互聯網的融合。大陸國務院現在已經發布了12個重點,準備開始推展。究竟這三個要怎麼融合?是一個滿重要的課題。
另外,數位匯流這個概念,不只有三網融合,其實涵蓋範圍更廣,廣到可以說是資訊、電信、家電還有娛樂這幾個產業重新的組合。
如果是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機會更多。例如微軟的IT業進入娛樂圈,或者是蘋果電腦的iPhone、iPod。iPod是從資訊業進入娛樂業、iPhone是從IT業進入電信業。所以這裡面的確是有很多的可能,中華電信也推動MOD,某種程度也跨足娛樂業。
ECFA早收清單裡,有一個項目是影片產業的部分,對於進入大陸市場,我覺得是很好的第一步。因為本來影片進入大陸市場是有配額限制的,但是在早收清單裡面把配額拿掉,意思就已經不受限制。
希望除了影片之外,有更多內容能快速納入下一個早收清單,讓兩岸可以合作創造互利共生的局面。
技術創新成熟,實現三網合一
〈與談人三〉陳五福:數位匯流的層面、層次很廣。我會以創投、創新的角度來看比較遠的,可是不是教你們買股票哪一支好,而是看比較遠的。
雲端運算就是最好的驗證,就是數位匯流已經到一個地步,可以漸漸實現未來三網合一的機會。
把內容轉換成數位形式,是為了容易儲存、容易運算。那IP的出現,則是把內容變成大家能夠共享。所以這個IP化把實體的東西,不管是影像或者是資訊打包起來,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傳送或共用。
事實上,我們在雲端運算開始成熟後,可以看到網路安全做得很好,把整個網路虛擬化,進而有辦法用不同的工具,讓人們接近、得到網路上的資訊不會太困難。
剛講到技術層次、產品層次、服務層次,服務層次也是最高級、最複雜。技術基本層次已經相當成熟,它當然會繼續前進、一步一步地發展。
當技術跳升很快的時候,它是不能整合的,但是技術成熟一點,就可以整合進去。
所以往前看的時候,技術會有很多創意,會創造新的技術出來。但更大的機會在整合上面,用這些已經存在的技術,來創造好的服務。
透過TutorABC實現雲端上課
〈與談人四〉楊正大:剛剛聽幾位專家講數位匯流,獲得的收穫很多。我們在數位匯流上面,其實不是專家;但是很多人都說我們是雲端運算,還有數位匯流的實踐者。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過去五、六年實踐的經驗。
我們在全球有上千位老師,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線上真人服務,然後把服務送上雲端,讓所有的客人或學生在世界各地都能享受到他們的真人服務。
我們去年的服務提供超過200萬人,每年的市場都在快速成長當中。我們不僅僅提供英文教學,也做中文教學。我們跟台灣大學成立一個中文的全球學習網,可以選班級,也可以選年級。
我們有一些老師在大陸,有一些老師在台灣,另外還有一些國外的華人。學生則是遍布全球,像是美國、法國等。
另外今年台大跟復旦大學合辦一個EMBA班,這個班的網路招生,也是透過我們TutorABC的平台。所以你可以不用出門,在家中就可以參加線上的招生說明會。
數位匯流的所在,就是要透過科技的整合,不論何時,讓你在任何地方,都變成消費者生活中的客廳。讓所提供的內容或者服務,產生積極的互動,形成回饋、改變結果,讓下一次消費經驗更完美。
誰會是這場大戰的贏家?只要能掌握到消費者的口味,改變消費者成功的消費經驗,他就可以是贏家。而技術不是太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樣做到大量、快速的個人化。
以TutorABC為例,剛開始也是一堂課45分鐘,但是隨著iPad、iPhone的流行,課程開始縮減為10分鐘、20分鐘。因為消費者行為改變了,當你走在外面,可能沒有完整的45分鐘,但是又需要利用零碎時間上課,所以我們設計這樣的課程,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得到他想要的。
數位匯流的最終價值,就是把所有使用的主導權,交還給客人。
相關網路安全法律轉趨重要
〈與談人五〉謝青:數位整合之後,把圖像、電視都放進去,所以大家現在已經可以看到了。一旦這個圖像、影音變成一種幾乎沒有成本、沒有國界的東西以後,會碰到的問題是什麼呢?
幾年前有個全球互聯網的會議,協調互聯網的一些系統,後來發現很難,因為美國有美國的系統、歐洲有歐盟的系統,在亞洲地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系統。但是數位整合這個趨勢是沒有辦法停止的,一旦三網合一以後,在互聯網每個人都可以把訊息傳遞出來,而且每個人有自己的電視台、自己的影音。所以網路安全怎麼處理呢? 有些地區互聯網是被禁止的,有些國家的電信公司是受到規範的。
像歐洲現在幾個國家已經有關於網路安全的法律,如果你透過互聯網上網,你碰到了病毒、垃圾郵件或者被釣魚網站入侵,你的電信公司要負責你個人受到的損失。
一旦三網合一以後,這些問題怎麼來解決?什麼樣的內容可以從哪個層次來解決?
從國家的層次、從公司的層次、到最後從個人的層次來解決,這也是沒有一個法律。
因為互聯網最大的問題是:你怎麼來定義一個法律,怎麼定義互聯網哪些事情是好、哪些事情是不好。我感覺,這裡面有很大的商業機會,同時幫助客戶,也幫助整個數位整合的法律,讓互聯網更安全。謝謝。(林芳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