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新加坡威脅論

急速崛起的產業小巨人

彭漣漪
user

彭漣漪

2010-12-01

瀏覽數 49,600+

新加坡威脅論
 

本文出自 2010 / 12月號雜誌 新加坡第一的秘密

今年7月23日,台灣經濟研究院交給經濟部工業局一份「亞洲政策研究計畫─動態情資通報表」,題目是「新加坡致力發展綠色能源」,並在文件重要性標上三顆星,代表中等重要等級。

這其實是台經院接受工業局委託的專案報告,主要是觀測亞洲國家值得注意的產業政策動態,即時提出報告。有人打趣形容,這有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提供給白宮的國際情勢通報。

在綠能產業之外,新加坡多種定位和台灣類似,也在許多產業領域成為台灣愈來愈需留意的競爭對手。

例如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有機會成為外商前進大陸的前哨站、或大陸與國際接軌的橋樑,而同樣人口七成以上是華人的新加坡,也積極想在國際上建立類似的定位。

又如2010年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後,台灣正積極展開世界招商活動,希望把外資引進台灣,這點新加坡更是做得比台灣好許多。

台經院副研究員呂曜志分析,和台灣、日本、韓國大力培養本土企業的做法不同,新加坡比較沒有這類「民族國家產業意識」,早已多年來專注於吸引國際上「有頭有臉」的大企業前往投資。

當前3大威脅已然浮現

積極進軍的電子、石化、服務業

積極搶人才、搶影響力、搶國際企業,新加坡目前已是東南亞的半導體、石化及金融服務業中心、亞太製藥中心、亞太煉油中心。展望未來潛力產業,目前新加坡也正密集布局生技、綠能、數位內容等,具有宏遠的企圖心。

過去台灣只關注新加坡的金融、服務業發展,很少留意到新加坡已是個亞洲的「產業小巨人」,對台灣多個產業造成愈來愈不可乎視的競爭與威脅。

例如國光石化與台塑六輕擴產等開發案,由於環評未能讓全民放心,因此困難重重。但是花園城市新加坡卻是逐步擴建石化產業。

「新加坡石化產品和台灣幾乎重疊,是很大的競爭對手,」年營收超過400億台幣的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分析,新加坡的石化上、中游產業鏈完整,和台灣一樣,只差沒有石化最下游的化纖紡織、製鞋等產品,而且主要都出口到國外。

台灣的國光石化等大投資案遲遲無法動工,李謀偉擔心集團在台灣未來可能拿不到原料,正在積極尋找國外投資地點,今年以來多次到新加坡勘察,認真考慮要在新加坡設廠。

「台灣有許多世界第一的石化產品,社會卻不希望石化業擴大發展,」李謀偉很感歎。

據瞭解,另家大型石化業者長春石化,也準備到新加坡投資設廠。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亞太研究副總經理、本身是新加坡人的高福材分析,不像香港全面棄守製造業,新加坡除了金融與服務業外,一直十分堅持要發展製造業,讓產業有「實質的產品」。

據統計,2009年,儘管新加坡土地面積只有台灣的1∕50、人口僅台灣1∕4,但電子製造業產值已是台灣的一半,製藥業更是台灣的八倍,石化業的指標產品乙烯,明年產能將超過台灣,至於煉油規模台灣則根本無法相比。

不少台灣花了40~50年才發展出來的完整產業鏈,新加坡卻以「從別處將整棵樹鏟來我家院子種植」的方式,在10~20年間發展起來,快速成長,有些對台灣開始造成實質威脅。

新加坡產業實力不可輕忽。目前值得注意的包括:

電子製造:設專區重金扶植產業鏈

資訊科技產業是將新加坡推進已開發國家的關鍵產業。曾經,全球95%硬碟是在新加坡製造。到2007年,惠普在新加坡還是僅次於美國的製造基地,近1∕4的印表機、墨水匣,所有的網路伺服器及手持裝置出自新加坡;目前依然把中高階伺服器及印表機放在新加坡生產。

拓墣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文瑛表示,隨著成本增加,不少電子業開始外移,新加坡轉向定位為高附加價值電子產品製造中心、區域總部及測試中心。

最具代表性的,是IBM斥資近22億台幣興建的「新加坡科技園區」,今年5月啟用,主要生產價格動輒百萬美元的高階主機、伺服器P及Z系列。

IBM新加坡總經理李良煌表示,新加坡政府每年固定會到IBM美國總部拜會,邀請前往新加坡投資,後來總部決定投資「科技園區」落腳地點時,原則是要在高成長亞洲國家,當時也考慮過中國,但新加坡因為各項條件更好,因此勝出。

另外,羅文瑛分析,產業鏈完整的半導體業已成為新加坡的支柱性產業,占電子製造的58%,占全球產能比例從2001年的6%上升到2009年的11%,成為全球半導體重鎮。來自北美、歐洲、日本、台灣的全球半導體企業已超過300家集聚新加坡。

研發服務:以東南亞樞紐搶做亞太總部

新加坡兼具東西方的特性,吸引許多大外商到此設點。研究機構OVUM資深分析師卡斯特利(Claudio Castelli)的報告指出,新加坡擁有做為東南亞主要經濟樞紐的戰略優勢,已有六成擁有7000名員工以上的大型跨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亞太區總部。

不管是否在新加坡成立製造基地,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以生技製藥業為例,就已超過50家在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食品大廠雀巢也在新加坡研發中心雇用了150人,研究飲料、食品及適合亞洲的新產品。

根據新加坡政府Gov Monitor的資料,共有40家國際IC設計公司到新加坡設立研發中心,而且全球前10大有9家已到該國。

新加坡最重要的華文報《聯合早報》總編輯林任君分析,當各類跨國公司的運作產生群聚效應,超過臨界數量(critical mass)時,帶來的產業鏈、周邊服務的效果是很大的,而且對培育新加坡本土人才貢獻卓著。

對比台灣,儘管台灣會吸引資通訊大廠設立特定產品研發中心,但其他產業就沒這麼熱絡。至於將亞太總部放在台灣的國際企業,數量就更少了。

石化產業:以煉油優勢發展裕廊島聚落

新加坡是全球三大煉油中心之一,石化產業發展也相當完整,政府也全力支持,殼牌石油(Shell)的新廠,一年之內就蓋好。對照之下,台灣的國光石化案從2003年提出至今沒有結論,落差愈來愈大。

台灣石化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謝俊雄指出,比較石化業發展,一般以指標產品「乙烯」生產量為標準,而沒幾年間,新加坡的產量從200萬噸倍增。

根據經濟部的資料,到2011年,艾克森石油(Exxon)新廠在新加坡完工後,新加坡乙烯產量將達380萬噸,正式超過台灣的342萬噸。謝俊雄感概表示,台灣發展石化有50年歷史,慢慢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產值達1.7兆台幣;而過去,新加坡一直是台灣看不起的石化產業「小老弟」,沒想到這麼快追趕上來。

事實上從1995年起,在台灣引起爭議的石化產業已成為花園城市新加坡的重點產業。逐漸在本島南方的七個小島範圍填海造地,銜接成一個人工島「裕廊島」,專門做為石化專區,15年來已建設有成。

親自參觀多次的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表示,島上很乾淨,走在其間聞不到石化工廠常有的嗆鼻味道,設備非常先進。「而且距離本島只有三公里遠,民眾還是感到較安全,」他說。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石化工業》期刊今年一份報告指出,新加坡已不斷將化學產業多元化,吸引包括煉油、石化與下游產品、食品、水處理化學、化妝品、生醫產品等相關產業投資,以建立新加坡成為亞洲化學產業樞紐的地位。

未來3大威脅

重金扶植的綠能、生醫、數位內容

除了資通訊、研發中心、石化產業等,新加坡對於未來的重點明星產業也已展開布局,不敢輕忽。

為維持高成長,新加坡政府搶進未來最熱門的幾個產業,如數位媒體、生技、綠色產業等,同樣極可能與台灣正面競爭。

潔淨能源:搶進最夯光電、風能、電動車市場

2007年,總理李顯龍在施政計畫中早已提出,要使新加坡成為「亞洲環保典範國家」,發展為全球潔淨能源科技中心是目標之一。

先來看看幾個國際綠色產業大廠在新加坡的投資,手筆都頗驚人。

例如挪威再生能源業者Renewable Energy Corp.,在新加坡投資了18.5億美元興建太陽能電池廠,2010年底將啟用,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晶圓、電池及面板生產線。新加坡為爭取這家公司投資,主動提供一平方公里的廠房用地,等於將國土的1∕710給了一家外國廠商,誠意十足。

另在大士園區,芬蘭的Neste Oil正在興建一座全球規模最大的下世代生質柴油廠,預計2010年底完工,年產能可達80萬噸。

至於德國的前五大太陽能廠Conergy、SolarWorld及Siemens,也均在新加坡設立了亞太區域總部及業務分支機構。丹麥的Vestas Wind Systems、全球最大風能渦輪機廠商,也都將亞太研發中心設在新加坡。

至於下世代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瑞士的OC Oerlikon Holding AG已在新加坡設立一座小型先導工廠及業務推廣據點。

在應用上也有大手筆。2008年,新加坡在大士工業區興建一座技術整合的太陽能發電廠,總投資金額達到30億歐元,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之一。

另外,新加坡要做電動車示範中心,與日產汽車、雷諾汽車簽下2010~2012年三年的協議,從事示範計畫。接著,三菱汽車也加入這項計畫 2010年,新加坡宣布以7億美元的預算推動節能、屋頂綠化、回收及潔淨技術發展。包括香格里拉酒店與富麗華河畔酒店在內的11棟大樓已引進綠化顧問服務,部分建築已降低兩成能耗。

生技醫藥:直接鏟來生產線,挖盡大咖人才 新加坡之所以能成為亞太製藥中心,是因將全球幾大外廠藥廠都「鏟來」設廠,這些原本就壯大的樹,很快就在新加坡綠葉成蔭。

目前已有超過30家大藥廠在新加坡成立區域總部、甚至國際總部,共興建30多座大型製藥工廠,每間工廠的投資金額動輒5億美元起跳。6座生物製劑工廠建置共耗資20億美元。

在新加坡待過幾年,目前調到台灣的默沙東(Merck)台灣分公司醫藥處長賴弘仁指出,台灣默沙東有380名員工,主要做銷售業務,沒有工廠,但新加坡默沙東單單工廠就有上千名員工,其他外商藥廠在台灣可說幾乎沒有製造業務。 達到經濟規模後,醫藥的關連產業生技科技,也順勢開始發展。荷商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在新加坡成立疫苗工廠,瑞士上市生技公司Lonza成立亞洲第一座幹細胞治療工廠,都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重大投資。

新加坡政府為發展最核心的知識,近年更極力挖來全球頂尖的生技醫藥研究專家,進到政府機構做諮詢顧問。

2004年,英國癌症專家大衛.來恩(Sir David P. Lane)爵士,到新加坡擔任啟奧生物科技園區「細胞生物所」所長。大衛.來恩發現「p53抑制腫瘤基因」,在英國醫界地位崇高。

又如美國最知名的癌症專家夫妻檔,克普蘭(Neal G. Copeland)及珍金斯(Nancy A. Jenkins),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從事了20年的研究,克普蘭擁有全美最大的白老鼠實驗室,因美國政策限制及資金問題,決定於2006年離開美國,進入新加坡政府設立的研究機構「分子及細胞所」。

同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院長愛德華.荷姆斯(Edward W. Holmes)及他的夫人茱迪.史懷恩(Judith L. Swain,聖地牙哥醫學院轉譯醫學研究負責人)也來投效。荷姆斯放棄了擔任院長45萬美元的年薪,飛了大半個地球,擔任新加坡政府「生醫研究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兩人只承諾兼職協助聖地牙哥醫學院研究工作。

這些國際級人才的加入,勢必讓新加坡生技醫藥產業發展呈現三級跳。

影視娛樂:鋪建國際平台放眼亞太營銷

不同於台灣的內容產業市場,多半局限在華人市場,新加坡則企圖要做與全球接軌的媒體、數位娛樂產業平台。 媒體方面,新加坡原本底子就很厚。包括ESPN、衛視體育台、Discovery、HBO、MTV、CNBC、索尼電影娛樂、NBC等大型國際影視頻道,都將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

新加坡公司Creative Farm,負責好萊塢名人訪問的亞太總營銷,包括電視、手機及網路通路,是新加坡逐步成為媒體製作、行銷中心平台的例證。

新加坡也企圖扮演華人企業走向國際的跳板。今年,中國最大的出版網站「盛大文學」,就選擇新加坡成立子公司,做為走向國際的接口。

數位娛樂方面,新加坡近年來發展迅速,已能交出亮麗成績單。成品包括,美國知名娛樂工作室盧卡斯(Lucas)的《星際大戰:複製人之戰》電視系列、日本遊戲廠商光榮(KOEI)的熱門大型多人角色扮演的線上遊戲《三國志》、多款Wii遊戲如《妙廚老媽》(Cooking Mama)等。

國際大廠群聚於此,包括義大利的Rainbow Studios、法國的育碧(Ubisoft)、美商藝電(Electronic Arts)、林登工作室(Linden Labs,以「第二人生」聞名)、德國的Real U、台灣的智冠及韓國的SUNWOO等。有的在新加坡開發遊戲,有的處理亞太營銷業務。

新加坡已逐漸匯聚大量數位產業內的一流國際人才,台灣的智冠也決定去設工作室。

今年下旬,智冠推出耗資1億元所開發出的全球首款PC及Xbox 360連線遊戲《飄邈之旅》,這款結合中華及西方文化的奇幻武俠遊戲,就是智冠與新加坡NREV Studio的合作開發。

智冠科技公關張羽儀指出,智冠科技在台灣的遊戲工程師有150人,而在新加坡的子公司則有50人,規模也不小。

「新加坡有許多世界級的數位娛樂人才,相關技術已超越台灣,」張羽儀表示,例如這款高難度的遊戲就必須兩邊合作才能完成。

2009年,日本遊戲廠商光榮工作室的員工數增為60人,已將新加坡當做製作全球化產品的中心,旗下線上遊戲《三國志》已賣到韓國、中國及台灣。

為塑造國際形象,新加坡藉本身辦國際展覽的核心能力,也已舉辦多個數位娛樂相關的大活動。例如,在2008年舉辦全球第一個3D娛樂博覽會「3DX:3D Film &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Festival」。

創投基金,看好數位內容未來潛力

多個國際媒體、數位娛樂投資基金前來新加坡找標的,包括亞洲第一個相關基金Integrated Fund。據新加坡政府統計,這些投資基金手中握有6億美元。

為創造更大群聚效應,新加坡政府興建了數位園區啟匯城(Fusionopolis),2008年才剛啟用,目前已客滿,第二期工程準備啟動。

從石化、資訊科技,再到生技、數位媒體等,新加坡步步為營。

沒有太多土地可用,就不斷填海造陸擴大面積;沒有太多人口,就不斷接受各國高階移民來支撐產業發展,這正是新加坡快速往高附加價值、知識密集產業發展的背後祕訣。現在儼然已是亞洲產業小巨人,未來產業爆發力值得台灣注意!

這也讓台灣、新加坡兩地產業關係,可能很快從互補,會變成競爭的新競合關係。台灣如何看新加坡?看來不能再局限於過去的看法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